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新常态·光明论】胡鞍钢:消除心理差距 助力“造血”扶贫

发布时间:2017-02-23 16:43:03来源:SRC-1030

编者按: 2月21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脱贫攻坚形势和更好实施精准扶贫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言必信,行必果。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是我们作出的庄严承诺。要强化领导责任、强化资金投入、强化部门协同、强化东西协作、强化社会合力、强化基层活力、强化任务落实,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更好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指出,扶贫先扶志,扶贫与扶志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扶贫必扶智,要通过教育阻止贫困代际传递;脱贫必脱愚,否则先扶贫后返贫。扶贫“造血”既要改变外因,创造脱贫的外部环境,“志、智、愚” 三助,消除心理差距,促进内因变化,这是核心所在。【新常态·光明论】栏目以下刊发胡鞍钢教授及杭承政博士的独家约稿文章以飨读者。

【新常态·光明论】胡鞍钢:消除心理差距 助力“造血”扶贫

图为江西省永丰县恩江镇石桥村新天地家庭农场,农民正在果业基地耕耘。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江西省永丰县水利、农业、林业等部门帮扶贫困农民发展水土保持林果业,既绿化了荒山美化了环境,又实现绿色生态致富。(刘浩军摄/光明图片)

作者: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杭承政

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1日下午就我国脱贫攻坚形势和更好实施精准扶贫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强调,干部群众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把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由此,我们认为在扶贫中应该进一步做到“志、智、愚”三助,消除心理差距,打赢脱贫攻坚战。

“造血”扶贫: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核心目标的重要标志,又是难中之难的任务,为此,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建档立卡锁定贫困户,为扶贫造血提供了有效手段。但是造成贫困不只是收入低下、物质匮乏、生活环境恶劣等客观原因,也涉及到心理层面的主观因素。心理因素带来贫困和富裕之间差距的扩大,本文称为“心理差距”。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提出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就是要解决来自心理层面的脱贫“拦路虎”。

扶贫先扶志,扶贫与扶志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扶贫必扶智,要通过教育阻止贫困代际传递;脱贫必脱愚,否则先扶贫后返贫。扶贫“造血”既要改变外因,创造脱贫的外部环境,“志、智、愚” 三助,消除心理差距,促进内因变化,这是核心所在。扶志和扶智背后有复杂的心理机制和广泛的影响因素,掌握客观规律,将科学研究的成果转化成创新政策和超常规方法,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才能打赢脱贫攻坚战。

扶贫先扶志,消除“抱负差距”

“造血”扶贫关键依靠贫困人口的主动性。现实中确实存在一批没有改变意愿的贫困者“等靠要”。贫困状态会减弱人们的理想和抱负。而缺乏理想和抱负将进一步降低人的努力程度,也就降低了抓住机遇的可能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要送温暖,更要送志气、送信心。若贫困人口对未来没期望、对致富没信心、对脱贫没行动,那投入再大的人力物力也都会“打水漂”,即使一度脱贫,也可能会再度返贫。

扶贫先扶志,对于贫困人口进行专业、有效的心理辅导干预,增强信念和主观能动性。采用科学、专业、有效的“扶志”方法。组织专业心理辅导工作者对于贫困人口开展信念干预;要设计符合贫困人口特点、可操作化强的干预方案;基层扶贫干部需要接受相关培训,在于贫困人口日常交流中重视对志向的培养。

【新常态·光明论】胡鞍钢:消除心理差距 助力“造血”扶贫

图为江西万年县苏桥乡举行精准扶贫企业带动农户分红仪式,向17个村小组200多位入股油茶产业农户发放分红资金105万。目前,全乡高产油茶面积达1.5万亩,3000余农户以荒山入股,年总分红600多万 。(徐声高摄/光明图片)

扶贫必扶智,消除“起点差距”

贫困儿童与非贫困儿童之间存在“起点差距”。贫困会使得幼儿与学习和行为相关的神经细胞发育不良;贫困农村儿童的认知能力、社会交往等身心功能也弱于非贫困儿童,常常“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寒门再难出贵子”。当脱贫产业、技术送到贫困人口手中的时候,他们可能会因较学习能力较低、知识储备不足而降低脱贫政策的效果。

扶贫必扶智,大力支持贫困地区早期教育,提升贫困儿童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扶智不仅要早,更要“从娃娃抓起”。在加大投资和扶持的基础上,引入专业社工或NGO组织,辅导贫困幼儿、儿童的早期教育和成长;利用互联网匹配更优质的师资,提供更优质的早期教育内容;补贴智能移动终端和通讯费用,促进外出务工人员更多的与留守儿童交流。

脱贫必脱愚:消除“认知差距”

所谓“愚”,就是不理性的选择,贫困者在脱贫过程中面临着各种行为和决策偏差:自律性不足——如用生产的钱拿去赌博;无法应对信息繁多、流程复杂的决策——如无法选择最适合的贷款种类;注意力太过分散——如将大量时间、精力放在日常琐事上,以至无法关注致富机会。贫困者的不理性和决策偏差,可能陷入更深的贫困状态。

脱贫必脱愚,针对贫困者的决策偏差设计新政策、方法,促进贫困人口做出更理性的决策。在扶贫政策中应用行为科学。比如优化精简落地措施的申请流程、操作步骤,设置默认选项以提高参与率;根据贫困人口特点提供定制化、有针对性的信息;使用承诺机制、社会规范等方法解决自律性问题。

总之,扶贫的难中之难是从“输血”到“造血”,“输血”是必要的,“造血”是根本的。通常认为“造血”就是让贫困地区通过培养特色产业、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彻底解决贫困问题,但本质上“志、智、愚”的心理贫困。为此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脱贫必脱愚。诚如毛泽东所言:“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打赢扶贫攻坚战要正确在理解贫困人口的行为及其心理,加强针对性和精准化,消除“心理差距”增强“造血”机能,有效推动扶贫由“输血”向“造血”转变,最终根本消除贫困,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