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按:】
平日里忙于工作,不少领导干部感叹:挺想读书,就是没时间。
烈日炎炎,不妨趁此机会在室内静下心来读一些书。今天笔记君就带大家一起学习习近平的读书心得,看看比我们忙一万倍还坚持读书的他,如何高效率读书学习?
1
“哪怕一天挤出半小时”
2014年2月7日,习近平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讲到:“谈到爱好,我个人爱好阅读、看电影、旅游、散步。你知道,承担我这样的工作,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时间。今年春节期间,中国有一首歌,叫《时间都去哪儿了》。对我来说,问题在于我个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当然是都被工作占去了。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2013年,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习近平总书记说:“经常听有的同志说自己想学习,但‘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学习’。听上去好像有些道理,但这绝不是放松学习的理由。”习近平表示,“哪怕一天挤出半小时,即使读几页书,只要坚持下去,必定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积跬步以至千里。”
即使身处困难年代和艰苦环境,依然秉持良好的读书习惯。习近平曾在梁家河插队,几乎梁家河的每一位乡亲在提到习近平时,都用“爱看书”、“好学”来评价他。在他们的记忆中,习近平经常在煤油灯下看“砖头一样厚的书”,他随身军包内装的全是书和厚厚的笔记。
2013年5月,习近平五四青年节参加主题团日活动时说,“我到农村插队后,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圈在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
2
读马列经典,写了厚厚的18本读书笔记
从在陕北当知青,到成为中国最高领导人,从梁家河窑洞灯光下读书,到中南海办公室藏书,40余年来,习近平的书单中,马克思经典著作始终是一个重要类别。
2017年夏天,中央党校召开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出版座谈会上,作家曹谷溪提到一个细节。“在土窑洞里的煤油灯下,每天他(习近平)都要读书到深夜。据我所知,上大学前,他就三遍通读《资本论》,写了厚厚的18本读书笔记!”
雷平生,北京知青,梁家河插队时,曾与习近平住同一孔窑洞。接受《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采访组采访时,他介绍了习近平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不少故事。
“近平每次去‘五七’干校探亲或外出,总能带回来一些新书。有一次,他带回来厚厚一本郭大力和王亚南翻译的《资本论》,躺在炕上专注地阅读。过后,他对我议论起这部著作。他谈了很多关于《资本论》不同版本沿革的知识,并说《资本论》的翻译版本研究很重要,他特别推崇郭大力和王亚南这个译本。”
不仅如此,在福建工作时期,习近平发表过多篇学习解读马克思经典著作的论文。如,1997年,习近平在《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第1期发表了“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时代意义”。2001年,习近平在《中共福建省委党校校报》第9期发表了“略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时代意义”。
3
读历史、党史类书籍,注重辩证思考
历史、特别是中国近代史和中国共产党党史也是习近平潜心研究的内容。他经常引用《史记》《春秋》《汉书》《战国策》等史书典故,他对世界历史也有较深涉及,对中国近代史和党史更是如数家珍。
习近平读书注重分析对比。一方面,他会就一个观点、一个史实找出很多相关的参考书籍来阅读比较,从不同的侧面去了解和分析这个问题。习近平经常是以看一本书为主,同时又寻找相关的书籍作为佐证,不断地扩展阅读书中的知识。比如他看中国历史,就是先以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为主要读本来学习,但在学习中发现史学家的不同观点时,就以钱穆、吕振羽等不同版本的中国历史书籍来互相印证、互相对比,深入理解。
另一方面,他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也会跟别人进行讨论。他看书经常是几本书同时看,有所对比,有所分析,不但比较几种说法的同异,也推敲作者为什么这么说,正所谓“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4
博览群书 世界名著铸就坚定信念
在多种场合习近平的讲话中,总会出现一连串的名家名作以及人物形象,这些都是他年轻时阅读的痕迹。除了中国文学,习近平还阅读过大量外国文学经典。
2014年2月7日,习近平在索契接受俄罗斯媒体专访时,一口气列举了11位俄罗斯作家的名字,“克雷洛夫、普希金、果戈里、莱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涅克拉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肖洛霍夫,他们书中许多精彩章节和情节我都记得很清楚”。
2015年,习近平在对英国进行访问时提到,莎士比亚的名言“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当年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年轻的他不断思考着“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最后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
无论在哪国演讲,习近平的引用都让人印象深刻,这其中绝大部分是作家、思想家的话,这些帮助习近平拉近了与世界的距离——
在巴西,他引用国宝级作家保罗·科埃略的名言:“世界掌握在那些有勇气凭借自己的才能去实现自己梦想的人手中”;
在阿根廷,他引用阿根廷史诗《马丁·菲耶罗》中的话:“兄弟之道是团结同心”;
在韩国,他引用该国古代诗人许筠写下的“肝胆每相照,冰壶映寒月”的诗句。
每次出访,他都以大量诗文贯穿始终。发出友好声音,也展示一个底蕴丰富的中国形象。
读书这个爱好,伴随着习近平从梁家河村的窑洞到清华大学的课堂,从正定到福建,从浙江到中央,一路追寻过来,读书已经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存在于他工作、生活的每一个片段,日积月累,逐渐积淀成为治国理政的大智慧。
来源: 人民论坛网
(作者: 编辑:袁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