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能给出答案。
盲选
收到录取通知书的第二天
他才知道中科大不在北京
收到录取通知书的第二天,李一峰才知道中科大原来在安徽合肥,而非北京。志愿是随手填的。“之前听说过中科大,觉得还不错”。生物学专业被他列为第一专业志愿,另填了包括环境科学在内的几个专业兜底。
2015年,云南理科重本线为500分,李一峰考了648分。这个分数让他与向往的生物学专业失之交臂,被第二志愿环境科学录取。他对环境科学并不了解,没多大兴趣,但也不讨厌。他也没打算复读,毕竟,“中科大算很不错的学校了”。
入学前,李一峰得知,中科大允许学生转专业。为达到转专业的条件,入学后,李一峰每堂课都提前到教室,占据正对黑板的黄金位置,笔记写得密密麻麻。努力学习的唯一动力,就是转专业,他对自己说,“如果下定决心去做一件事,我相信没有做不成的。如果没做成,那是努力还不够。”
但事情的发展,偏离了他预期的轨迹。
在准备转专业期间,李一峰通过网络查阅了生物学专业相关资料,并向身边的生物学专业同学咨询相关情况。他渐渐发现,实际中的生物学与自己想象的有所出入。
“生物学需要的是研究型人才”,但李一峰觉得自己更适合操作性强的技术类专业。“而且,念生物学基本意味着要延迟工作。”据他了解,在中科大,生物学专业的学生,本科毕业后,或考研读博,或出国,80%以上都会继续深造,而他打算本科毕业后就工作。
努力跑了半天,结果跑错了跑道,李一峰的满腔斗志顿时泄了气。奋斗目标就此失焦,他的大学生活开始以放纵的姿态快速下沉:逃课、通宵玩游戏……“前后好像两个人”,回忆起李一峰,中科大的同学们一再叹气。
大一下期,整个专业去北戴河实习,返校后要求写报告,李一峰一直拖到最后期限,才在网上东摘西抄,蒙混过关。“我知道这样不对,也为虚度光阴感到羞耻,却不知如何是好。”
他想起高考填志愿时,父亲特别叮嘱他:要慎重啊,好好选一个喜欢的学校和专业。对于这个善良而笼统的叮嘱,李一峰不知所措。
此前的18年里,村小,乡中学,县高中,老师们教他的,是函数周期、连词从句;父母劳碌一天后,对他说得最多的,就是“好好读书,跳出农门”。
逐日逐年,这八个字深深扎进他的心里,他也确实考取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成绩。但他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也不知道该如何确定自己喜欢什么。志愿填报指南上密密麻麻的陌生学校和专业,于他而言,就像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岔路。来不及多想,也不知道该如何细想,他只能凭直觉盲选落子。
遗憾的是,他没能一矢中的。
(作者: 编辑:肖梦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