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CPI“破2”未改变物价保持温和上涨态势

发布时间:2018-08-22 11:27:49来源:经济日报

  从最近一段时间的形势看,国内外市场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变化,物价运行利好和利空因素并存 当前,我国物价温和上涨态势并未发生改变,维持低通胀的概率大,不必担心通货膨胀“卷土重来”

  国家统计局不久前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1%。这是CPI连续3个月处于“1时代”后首次回到“2时代”,也是CPI环比在连续4个月下跌后首次迎来上涨。随着CPI涨幅的抬升,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担忧和恐慌情绪,甚至有人预言通货膨胀会“卷土重来”。

  实际上,CPI“破2”未改变物价温和上涨走势,对此不必过于焦虑。

  7月份我国物价水平抬升,主要受季节性因素影响。从食品价格看,由于全国大范围出现高温炎热和暴雨天气,许多地区农产品生产和储运都受到了较大影响,导致鲜菜、鸡蛋、奶类、肉类食品价格明显上涨。从非食品价格看,7月份正值假期旅游旺季,广大群众旅游出行需求增加,带动了飞机票、旅游和宾馆住宿价格明显上涨。而且,受基数低及国内成品油价调整影响,交通工具用燃料价格同比上涨22.2%。

  应该看到的是,尽管食品和非食品价格上涨带动了物价涨幅扩大,但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涨幅为1.9%,连续3个月持平。而且,一般来说,当CPI大于5%的涨幅时称作严重通货膨胀。当前,我国CPI同比涨幅刚刚突破“2%”关口,距离全年物价“3%左右”的调控目标还有不小的空间。而且,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CPI也持续在“1时代”和“2时代”徘徊,有升有降,但从未突破3%。因此,不能因为CPI同比涨幅突破2%,就料定会出现通货膨胀。

  事实上,从最近一段时间的形势看,国内外市场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变化,特别是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国际商品市场、金融市场波动加大,不确定性显著增强,物价运行的利好和利空因素并存。

  不少专家分析认为,目前国内生猪存栏处于低位,出栏量也有回落趋势,预计猪肉价格会逐渐迎来上行周期,并带动食品价格小幅上升。不过,由于猪肉价格主要受猪周期影响,猪肉价格对通胀的拖累会逐步减轻。今年夏粮减产主因在于收储制度调整和天气因素;国际粮价由于受极端天气影响,产量预期下降,价格近期反弹。这两个因素可能会影响国内粮食价格走势。不过,夏粮占我国全年粮食产量的比重仅23%,并且粮食库存较高,且国内粗粮产量占消费量比重接近90%,国际粮价的传导比较微弱。此外,中美贸易摩擦可能抬高大豆价格,但由于贸易商提前备货,国内大豆价格暂时还未大幅上涨。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钢铁、煤炭等行业的供给收缩,可能会继续支撑生产资料价格。不过,随着国际油价略有回落,输入性通胀压力将有所缓解。

  由于助推物价上涨的不利因素和削减物价上涨压力的有利因素相互交织,使得下半年物价运行局面变得相对复杂一些。但是,从宏观层面看,我国经济有望延续稳中向好态势,金融环境总体稳定,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新动能不断增强,这些因素决定了总供需将保持基本平衡。从商品层面看,我国工农业生产稳定,粮食稳产丰产,生猪产能处在高位,大豆等油料作物种植面积有所扩大,工业消费品产能充裕,市场竞争程度高,服务业价格涨势趋于平稳。从政策层面看,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有关部门将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而且,粮食、食用植物油等重要民生商品以及能源、金属等基础原材料的储备调节制度不断完善,完全有能力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因此,我国物价保持温和上涨的态势并未发生改变,维持低通胀的概率大,不必担忧通货膨胀“卷土重来”。

  当前,面对物价形势相对复杂的局面,仍应加强市场调节调控,根据市场供需和价格变化,完善保供稳价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和改善调控方式,确保重点商品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加强市场价格监测预警,密切跟踪价格总水平、重要商品价格变化,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和潜在性问题,及时预警。(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林火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