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观众的精准营销活动也是如火如荼。一位资深院线人士表示,以明星到影城做活动为例:“郭敬明的粉丝大多数是90后,所以见面会设在光谷;周杰伦更多地影响80后,便安排在武广。营销活动针对影片辐射人群、影城观影人群、资源平衡等多方面考虑。”
吴瑛表示,一切营销活动的基本前提,是影院的硬件设施要达标,“试想,面对挑剔的年轻观众,厅堂灰暗、设备老旧,怎能留住观众”?业内人士直言,这也正是高档影院集中于光谷商圈、武广商圈的原因。“不过,装修潮对观众来说好处多多——因为大家比着做,结果就是票价降低、服务品质上升”,该资深院线人士告诉记者,“比如售票的便捷性、影城的观影环境、人性化服务、观影质量、放映设备的改良等,都需要改造,提档升级。”业内人士预估,在市场法则下,老影城的装修升级将成为常态。
武汉金逸影城李经理便表示,“从市场角度讲,武汉的老影城都依旧存在,如果没有一个契机进行改造升级、跟上时代步伐,就会被淘汰。”
47家影城在汉抢食
业内估计影城升级成常态
这一边,老影城因票房压力忙装修,力争赶上时代步伐讨好观众;另一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仍有新影城拔地而起,试图从观影热潮中分一杯羹——作为全国的“票仓”,武汉影迷的钱果真那么好赚?记者采访得知,虽然武汉电影市场红火,但无论新老影城,票房压力都不小。“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完成业绩压力也越来越大,投资影院的风险也逐渐攀升”,吴瑛表示,“在经营过程中,随着电影放映技术的提升、观众的更高需求,影院不得不频繁重装升级,否则就会落后于市场。从现有情况看,5到8年的成本回收周期会被拉长。”
更有业内人士预言,武广商圈的某高档电影院,虽然观影人数名列前茅,但是盈利情况却不乐观,“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装修成本太高。过不了两三年,为了保住领头地位,必须投入巨资装修改造,于是,又进入一个新的循环”。
武汉的高票房,引来更多的业内人士看好武汉票房市场。金逸影城李经理表示:“武汉的优势在于人口基数庞大,高校林立,学生众多。与全国其他省会城市相比,拥有巨大的观影市场。”目前武汉已有47家影城开门营业,他乐观地估计,将来达到55家影城应该没问题。
不过,也有院线资深人士担忧,“由于竞标院线的增加,租金成本的上涨,影院回收成本放缓甚至出现高风险经营,就会导致一批影城的关闭——从某种意义上讲,影城的开与关,都是市场竞争的结果”。
(作者: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