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成熔兴 实习生张晏敏 许君涵
从2006年起,无论铁水空,武汉开通的国际直达货运通道,皆因货源不足而命运多舛:
2006年5月,武汉首开阳逻港至洋山港的“江海直达”航线,因在汉装箱量不足,货轮需沿线停靠“补给”货物,最终3次停航。
2011年4月,友和道通开通武汉唯一一条国际全货机航线——武汉直飞印度德里航线,因货源吃紧,到2012年底悄然停摆。
2012年10月,武汉开行首趟“汉新欧”铁路专列,直达捷克,一直停摆至今年5月才重新开启。
如今新开的武汉至东盟试验航线,会否出现类似情况?
昨日,武汉新港管委会主任张林介绍,2013年底新港委就组织武汉理工大学新港发展研究院和相关单位,走访湖北省内重点对东盟贸易企业、航运物流企业,获取了对东盟贸易指标数据,并完成《“武汉-东盟试验航线”可行性论证》。
该报告数据显示,东盟国家是武汉第二大贸易伙伴,近年来,武汉与泰国、柬埔寨、越南及老挝等东盟国家的贸易快速增长。
以武汉对越南为例,2001年出口额仅为172万美元;2013年上升到40864万美元,增长超过200倍。2013年进口额比2011年增长了40倍。
2012年,武汉海关出口泰越两国的贸易箱量达到1.1万标箱,进口总箱量达到近3700标箱。而且,还有近一半的贸易箱量,并未经过武汉海关,“这都是未来的增量空间。”
据新港委预测,到2019年,武汉与泰国、越南进出口箱量(武汉关区出货量)将分别达到9482标箱和16779标箱。
可研性报告由此认为,得益于双方贸易进出口货物平衡较好,不会出现“满箱去、空箱回”或出口货源不足等现象。
张林介绍,去年武汉新港开通的首条近洋航线——“泸汉台”快班,就已摆脱了“货源不足”的“魔咒”,至今已累计发送货物超过2800标箱。
(作者:ADMIN)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