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 卢平川 成熔兴 通讯员 彭吉松 方懿
昨日,“豫鄂湘三省党报看临空”联合采访组首站走进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东西湖区)。
采访一开始,该区商务局招商干部许泽勇就抢先说道:“在中部六省航空业中,郑州机场货运第一、长沙机场客运第一、武汉机场综合运力第一。发展临空经济,三座城市各具特色,确实值得相互学习和借鉴。”
临空经济是全球公认的经济新引擎。在上海,虹桥临空经济区只用5平方公里的土地,就创造了当地近5%的税收。在北京顺义、成都双流,这样的“经济奇迹”同样上演。
中部省份不临边、不靠海,要开放、要对接“一带一路”、要与世界经济接轨,必须依靠航空。
正因为如此,河南、湖北、湖南三省不约而同地选择“脚踏沃土、仰望天空”。
河南省最早将发展临空经济列为全省“一号工程”,2013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获批,成为全国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区。
截至目前,该区吸引了富士康等一大批智能手机加工企业,年产手机近2亿台,全球10台苹果手机里,有7台就是从这里坐着飞机销往全球。
以此为支撑,新郑机场已开通飞往亚、欧、美三大洲的货运航线26条,国际货运航线网络基本成型。机场货邮吞吐量连续两年增长超过40%,总量跃居中部第一,增幅位居全国第一,被人称为“郑州速度”。
湖北省从2012年起提出打造中部国际门户机场,国际及地区航线从最初的5条增长到36条,可直达亚、欧、美、澳四大洲。今年前三季度,天河机场出入境人数达145万人次,连续3年同比增长超30%,稳居中部第一。
2013年,武汉市东西湖区正式更名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全省唯一一个以“临空港”命名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武汉继沌口、光谷之后最具经济活力的“第三增长极”。
湖南省民航执中部“牛耳”多年,作为国内八大区域性国际航空枢纽之一,长沙黄花机场2009年旅客量首次突破千万人次大关,此后连续5年占据中部第一。
目前,黄花机场周边已聚集7个国家级开发区和一批省级工业园区,是湖南省优质资源精深加工和产品研发、制造、出口的重要基地。在毗邻机场的长沙县,规划面积54.6平方米的长沙空港城初具雏形,重点发展包括航空物流、会展、文化旅游、商业地产、生物医药、综合保税等临空型或临空偏好型产业。
武汉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吴传清教授认为,临空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业态,其本质是将航空业发达的交通优势与本地的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河南、湖北、湖南三地交通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相当,对外开放开发的意愿同样强烈,在临空经济领域确实值得相互学习、促进。
(作者: 编辑:高梦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