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经济新闻

透视新经济“风口”的湖北追求:两手抓、两手硬

发布时间:2016-12-05 08:14:07来源:SRC-389

湖北日报讯 记者 雷闯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新经济对湖北意味着什么?“得新经济者得未来。”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处于孕育期,新经济是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核心,抓住这个“牛鼻子”,就抓住了湖北腾飞的关键。

湖北发展新经济,要两手抓、两手硬。既要改造传统产业,让老树发新芽;又要补齐新兴产业短板,让小树长成大树。

贵阳现象、杭州现象令人深思,发展新经济时不我待

一组数据令人深思:2015年,江苏省新登记私营企业近40万家,是湖北的2.3倍;88%的大中型企业建有研发机构与团队,连续7年位居全国区域创新能力首位;今年前三季度,江苏省GDP达5.52万亿元,同比增长8.1%。

增速与湖北持平,但其经济总量却是我省的两倍。

省发改委高新技术处相关人士分析,不断加强研发创新,发展新经济,推进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是江苏保持大体量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目前,各省(市、区)围绕新经济已开始白热化竞争,广东、浙江、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纷纷加快新经济发展步伐,出台了支持新经济发展的措施。“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传统的区位、资源等优势逐步弱化,落后地区甚至可以反超。”武汉科技大学教授董登新举例,贵阳自2013年发展大数据产业后,经济连续保持2位数增长。去年,该市大数据及关联产业规模总量达到916亿元,同比增长38%以上,“中国数谷”已成为贵阳的名片。

同样,杭州以阿里巴巴等一批企业为依托,将“互联网+”摆到战略位置,打造云溪小镇、云制造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推动新经济快速发展。“新经济具有高速成长、跨界融合等特点,不能用老眼光去看待。”深圳格林美集团董事长许开华表示,阿里巴巴、百度、小米等企业,利用互联网和新技术,实现了几何级增长。一些传统交通枢纽城市,若不能抓住新经济发展机遇,很可能被无情地“去中心化”。

据专业机构预测,到2020年,全球仅大数据市场规模就将超过1万亿美元,中国的大数据市场规模将接近1.4万亿元。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了围绕互联网发展新经济的战略规划。

对于传统产业占比较重的湖北而言,发展新经济刻不容缓。

力弱势强,创新发展的优势在汇聚

湖北发展新经济的水平如何,优势、短板有哪些?

省发改委高新技术处相关人士分析:湖北新经济总体规模偏小,力量较弱;但创新发展的动能在增强,势头强劲。

两份报告令人深思——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5》指出,湖北创新能力在全国排第12位。这与湖北的科教实力不相符。

全国500强企业榜单中,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位居前列,异军突起;而湖北百强榜单却仍以传统企业为主,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三足鼎立格局难破,高成长性的新经济领域企业凤毛麟角。“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仍是湖北企业最大短板。”省发改委相关人士表示,去年,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占GDP比重达33.4%,约为湖北两倍;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4.05%,湖北仅为1.91%。

人才匮乏也是我省互联网经济的一大短板。权威调查显示,我省每年毕业40多万大学生,留下来的不到一半。而广东、浙江两省毕业的大学生,留在本省比例高达80%。

尽管有差距,但湖北新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十二五”期间,我省经济总量排名前进3位,新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去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3300多家,增加值突破5000亿元,位居中部第一;今年前三季度,我省电商交易额逼近万亿元,位居中部第一;斗鱼、卷皮网等一批互联网企业争奇斗艳,工业机器人、光纤光缆等高技术产品产量增速明显加快,商业航天、存储器和新能源汽车三大国家级产业基地落户湖北。“武汉是全国第三大教育中心,随着‘科技十条’‘黄金十条’的逐步落实,科教优势正在进一步彰显。”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资本领域,我省还设立了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省级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等,这将对新经济发展形成有力支撑。

用“望远镜”看未来,引进人才加大研发

有优势,有动力,湖北如何加快发展新经济?

“对于政府而言,首先要解放思想。”省政府领导表示,新经济是个新事物,政府不能得“近视眼”,目光短浅;也不能得“老花眼”,以老眼光看新事物。要用“望远镜”,看趋势、看未来。

发展新经济,需要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环境。不能把偶尔出现的问题当作必然因素,不要“一棍子”打死,先等一等,看一看。不要人为设置门槛、限制,鼓励创新,让千千万万新经济的“星星之火”成为“燎原之势”。

“人才是发展新经济的关键,要警惕湖北人才空心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表示,近年来,深圳、苏州、杭州等地推出了联合办学、协调创新的模式,对我省科研院所、高校颇有吸引力,要警惕核心科研团队被挖走。

省发改委相关人士建议,我省要广泛开展国际、国内与省际合作,更加开放地引进行业领军人才和人才团队,汇聚新经济发展的“众力量”。同时,企业要重视新技术,加大与科研机构、高校合作力度,让科技加快转变为生产力。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