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经济新闻

体制改革抓住多轮新旧动能转换“风口”

发布时间:2018-04-28 07:21:25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成熔兴 通讯员 宋亮

“三驾马车”换轨升级,“五朵金花”次第绽放。连日来,本报连续关注武汉临空港经开区新旧动能转换之路,试图探寻其背后的发展密码。

抓住“风口”完成多轮产业升级

从东西湖建区60年历程来看,该区曾多次实现区域主导产业的转型升级。

1958年东西湖围垦建区。此后30余年间,该区一直是农业大区。1992年南方谈话“东风”吹开了该区工业化发展的大幕,从1993年台湾统一企业设厂开始,20年间形成食品、机电、物流三大传统优势产业,完成了从农业区向工业区的第一次转换。

2011年,东西湖区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此后五六年间,经开区抓住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机遇,扎实推进“工业倍增”,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工业实力进一步增强,为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新兴产业的聚集蓄积了能量,开始由工业大区向国家级开发区迈进。

2017年至今,该区狠抓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重点打造芯片、显示屏、网络信息与大数据、新能源汽车及智能制造等五大新兴产业集群,在武汉市创下了重大项目引进和落地的“临空港速度”,揽下京东方10.5代线、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葛洲坝高端装备产业园等一大批重量级项目,又一次实现了新旧动能有序接续。

体制改革为产业升级提供原动力

锐意进取、谋划长远、潜心耕耘、小步快跑、拼搏赶超……这是武汉临空港经开区完成多次转型的表征原因,也是每一个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区域共性特点。

那么,独属于临空港的发展秘诀还有什么?

武汉临空港经开区管委会主任、东西湖区委书记陈邂馨认为,坚持改革开放,勇于大胆创新,用持续不断的体制改革来释放发展活力,保持党委、政府在产业发展上的前瞻性与执行力,是成功因素之一。

可以说,临空港经开区的每一次产业升级,都伴随着行政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台湾统一企业落户,是与区属企业——东西湖副食品厂合资建厂,这在当时可谓“石破天惊”。该区尝到甜头后立即复制推广,推动华润雪花与东西湖啤酒厂合资,并设立台商投资区,在省内较早推行“特色园区集中建设”的工业发展模式。

该区为调动街道、园区的积极性,实行区、街“两级财政、两级分享”的管理体制,让街道、园区拥有招商权、土地出让权、财权等大量经济发展权限。这种“诸侯经济”格局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显现强大生命力,使该区迅速完成第一轮工业积累。

招商新格局释放多重“黄金效应”

2011年东西湖区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临空港经开区工委、管委会与东西湖区委、区政府合署办公,实施“区区合一”管理体制,并推行“大部制”改革。

在经济发展领域,原有“诸侯经济”显现出各自为政的弊端,导致产业布局分散、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不一、项目引进门槛较低、招商引资恶性竞争等问题。

该区多次对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街道办事处被剥离经济发展权限,一心一意促进民生;产业园区被剥离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管理职能,一心一意发展经济;原街道、部门、园区的经营性国有资产被剥离出来,组建五大国有平台公司,集中运营管理,一心一意建设运营。

同时,该区还创造性地将园区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在六大园区管委会的基础上设立对应的产业建设管理办公室,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既负责单一园区的管理,又统筹全区特定产业新引进项目的招商、落地。所有招商工作均由区招商局统一牵头,各园区管理处积极参与,各街道负责承接。

这一体制改革释放出多重“黄金效应”:其一,园区主管和工作人员专精于某一特定产业,可以深刻理解行业发展趋势,在全球、全国积累广泛的行业人脉,为企业提供服务的专业性也更强;其二,可避免园区画地为牢、各自为政,区里统一规划,根据区域规划和企业需求来安置新引进的企业;其三,招商项目由区招商局把关,“土地占用多、经济贡献率不高、有环评风险或不符合开发区发展方向的,都会被否决。”

比如,区机电产业建设管理办公室基于多年行业经验,十分看好高端显示屏产业,四年如一日跟踪京东方,最终促成京东方10.5代线落户。而项目落地时,经开区根据总体规划和企业需求,将该项目布局于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40平方公里范围内。

又如,食品加工区内的明星企业——良品铺子需要新建总部大楼,加工区管委会根据企业需要,将大楼选址于经开区金银湖街的总部经济区——这一区域环境更美、交通更佳、配套更优,更适合建设总部大楼。改革后,该区食品、机电、综保物流、高新技术、临空经济、现代服务等六大产业园区成为全区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