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经济新闻

荆门:跨上鄂中工业高地

发布时间:2018-11-28 08:12:01来源:湖北日报

图为:荆门市漳河水库。﹙视界网彭琦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严运涛 戴辉 通讯员 欧晓平 高先勇

1983年,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国务院批准成立荆门地级市。

从县级小市到地级大市、从经济弱市到产业强市,荆门一路奋进,成功跨上“千亿经济总量、百亿财政收入”的新台阶。

后发赶超,争先晋位,荆门在全省城市中的排位不断攀升:经济总量从建市之初的全省第12名,跃升到去年全省第7名。工业经济总量由2005年的全省第8位,攀升至去年全省第4位。

在宜昌、襄阳两座省域副中心城市之间杀出的“黑马”荆门,以“建设湖北区域性增长极”的气魄、担当,成就着历史性嬗变和跨越。

“石化主导”渐行渐远

荆门因石化而立,因化工而兴。“石化打喷嚏,荆门患感冒”,石化产业产值一度占全市GDP的四成,长期主导着荆门的经济局势。

一业独大,难免“独木难支”。

2006年起,荆门构建涵盖工业、农业、服务业的循环型产业体系,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荆门格林美公司“变废为宝”年营收过百亿元,成为全球第三、中国第一的超细钴镍粉制造商。

一架飞机带火一座新城。凭借三线建设时布局的中航工业605研究所,荆门抢占行业风口,携手中航工业集团打造了中国第一个爱飞客综合体。全国首批特色小镇、亚洲最大的滑翔伞运动基地、国家首批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试点城市、我国自主研发的首款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成功水上首飞、全国滑翔伞定点联赛总决赛成功举行……一个个“国字号”招牌,见证一座通用航空新城的腾飞。

一辆汽车催生一个产业。今年2月,总投资50亿元的长丰猎豹荆门基地投产,第一辆“荆门造”汽车下线。金泉新材料、玲珑轮胎等重大项目接踵而至,荆门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基地悄然崛起。

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传统产业也在深刻蜕变。

如今,随着荆门石化千万吨扩能改造项目快速推进,工业营收突破800亿元指日可待。

荆门市市长孙兵说:通过精心培育10个工业类、8个农业类、2个现代服务业类特色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荆门,这座特色产业之城正加速崛起!

“中国农谷”探路现代农业

1983年,荆门成立地级市之初,水稻种植面积恢复到303.51万亩,总产量增加到137.1万吨,此后粮食总产量平均每年以超1亿斤的速度递增,是国家首批确定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人口占全省的二十分之一,粮食产量占全省的十分之一,荆门人自豪地说:荆门是农业大市。

经过20多年的发展,荆门人发现:尽管农业发展速度不慢,可相比工业,荆门农民仍然是原料生产者,赚的还是辛苦钱。

如何从农业大市迈向农业强市?

2011年,荆门扛起“中国农谷”大旗,率先探路农业现代化。园区建设、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品牌效应“合力”迸发,荆门农业发展迎来飞跃。2013年,荆门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千亿大关,成为该市首个千亿产业。

跨入“千亿级”大门,荆门农业新的增长点在哪里?如何突破?

“像建立经济特区一样建立农业特区,让优势农业向特区集聚。”荆门的谋划让人眼前一亮:出台十项农业招商政策,打造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高端设施农业基地、高效立体农业和荆京、荆钟、荆沙三条“四化同步”示范带。

好思路、好政策、好平台,引来众多“金凤凰”。中粮集团、北京汇源、江西正邦、田野等一批500强企业纷纷落户。国宝、洪森、广源、宝源等本土龙头企业横向兼并联合,纵向延伸链条,发展规模日益壮大。

今年,荆门启动“中国农谷·长寿荆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垂直整合大米加工、食用油加工等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强力推进食品制造、优质稻米、优质油料、果冻橙、小龙虾、食用菌、精品花卉、绿色家居等八大产业行动计划,荆门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正在凸显。

“思想引擎”释放不竭动力

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户村民按下红手印,揭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成了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

37年后,离小岗村600公里以外的荆门沙洋县,一项农村改革也轰动全国。

沙洋县是农业大县,过去全县承包户12.4万户,户均面积7.69亩,户均块数8.7块,平均每块面积0.88亩,四零八落的“插花田”让农民种地伤透脑筋。

2003年土地二轮延包时,该县毛李镇三坪村群众自发并田连片,实现按户连片耕种。2015年,沙洋县开全国先河,整县推进“按户连片耕种”,亩均生产成本降低300元。

2016年、2017年,“按户连片耕种”模式两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沙洋“按户连片耕种”成为全国农村土地改革的范本。

勇于打破旧机制藩篱,荆门向改革要红利:京山市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钟祥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沙洋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走在全国前列;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改革、医疗保险门诊统筹改革成为全国探路先锋;区域性公共检验检测平台整合开全国之先河;城乡低保核查服务与评估标准成为首个国家级标准。

荆门在全国率先探索推行部门监管清单制度,率先成立创新创业服务局、项目服务局,在全国首批实现登记注册“无纸化、零见面”,推行的“36证合一”比全国纳入统一整合的涉企证照事项多12项。

今年4月,荆门启动“整顿干部作风、整治发展环境”活动。

“以企业诉求为风向标,市场主体期盼什么、痛恨什么,活动就聚焦什么、整改什么!”荆门市市委书记张爱国说。

瞄准影响发展环境的“痛点、难点、堵点”,6个月时间,荆门共为企业协调解决问题419个,兑现惠企政策资金37.91亿元,为企业降低成本45亿元。

从深化改革入手,把营商环境作为第一生产力,打造内陆一流开放高地。荆门,正在跨越发展的道路上继续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