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科教新闻

31位家长要求多动症孩子离班 学校开“一个人的班级”

发布时间:2015-09-07 07:40:35来源:SRC-252

 

 

 

图片来源:楚天都市报

 

  记者杨枫

  事件

  要求多动症孩子离班

  9月1日开学后,全城大部分媒体都接到同一条线索,积玉桥学校三年级(3)班的家长代表挨个给媒体“爆料”——该班有一名多动症儿童浩浩,有动手打同学的习惯,极大地影响了班中的教学秩序。家长集体要求学校给说法。如果该学生不离班,31名家长不能放心,就将陪同孩子一起上课。

  家长代表詹先生对记者说,浩浩从小就有多动症,校长在一年级将他收入班级的时候,家长们就不乐意,提了几次,但在校方的耐心协调下,还是采取观望态度,让该生继续在班上就读。但随着浩浩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爱动手,“动不动喜欢推同学,打一下肩膀之类的,出手没有轻重,同学意见都很大。”

  家长代表李先生说,首先我们同情这孩子,他也有受教育的权利。但是我们的孩子,也同样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不能因为他的身体原因,影响了我们的孩子。而且,李先生反映他发现自己的孩子上课也跟浩浩学,和老师唱反调,有时候也喜欢大喊大叫,“必须请学校给个解决的办法”。

  家长代表王女士表示,为了控制孩子的行为,浩浩的父亲也跟着班里一起上课,“但班里突然多出来一个家长,虽然老师嘴上不说什么,心里也会不自在吧,长此以往绝对会影响教学质量。”王女士说自己也同情该生的遭遇,其父亲的陪读行为也让她感动,“但为了大家都好,学校应该给一个解决方案”。

  说法

  孩子不上学去哪儿呢?

  浩浩的父亲陈先生(化姓)介绍,浩浩刚出生不久,就和别的小孩不同,“眼神不对头,看人看东西都是直勾勾的,而且感觉没有神采。”在浩浩三四岁的时候,他的特殊性显露得越来越多,喜欢大喊大叫,非常调皮,而且有一些攻击性。夫妻俩带着孩子到武汉、西安、杭州等大城市寻医问药,孩子做了磁共振、心电图、脑电图、染色体等很多检查,最后确诊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但给孩子吃了治疗药物后,发现药物副作用特别大,孩子嗜睡、不愿意走路和吃饭,他只得给孩子停了药。

  浩浩并不是就近入学,陈先生说当时找了不少学校都被拒,积玉桥学校校长祝正洲看着孩子可怜,才让浩浩随班就读。因为孩子不能自控,两年多来,陈先生只有跟着孩子一起上学,他能做的,就是每天拉着孩子的手,不让他乱动乱叫。万一不行,就赶紧从教室出来,尽量不让孩子影响到其他人。

  但班上其他家长意见还是很大,多次要求让浩浩离班,这让陈先生既心酸又无奈。陈先生说,他也不想影响其他人,也想找个适合孩子上学的地方上学,但武汉目前还没有这样的学校。如今,陈先生一家仅靠妻子打零工赚的钱生活,非常拮据,也没有条件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治疗。

  破冰

  学校开“一个人的班级”

  面对这样的孩子,积玉桥学校校长祝正洲也觉得棘手。

  “他们双方说的都有道理。”祝正洲说,浩浩有受教育的权利,其他孩子一样有。面对家长们的集体抗议,他只能好言相劝,请家长们体谅。两年多来,校方也一直在寻求解决此事的方法。

  今年秋季开学后,面对家长又一次大规模的抗议,校方大胆决定,给孩子开设“一个人的班级”。祝正洲说,孩子的教室安排在学校的心理辅导室,房间宽敞,环境很温馨。语文、数学、英语请骨干老师教学,都是各年级的班主任。主课的教学方法采取“聊天式教学法”,尽量让孩子在情绪稳定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工作。副科采取“随班上课”的方式,在三年级的几个班轮流上,不固定班级。班主任还是3班的班主任。

  和孩子父亲交流后,祝校长发现,这位年轻的父亲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和班上其他孩子一样学习、生活。他并不是很情愿孩子脱离集体生活,认为这样对孩子的成长并无益处。

  但其他家长认为,这个方法比较好,各退一步,在既不影响其他同学的情况下,浩浩还是能接受教育。最后,陈先生也接受了这个决定。

  祝校长表示,这个决定是自己从教20多年来最艰难的决定,也让他颇为痛心。给孩子开设“一个人的班级”,并不符合教育精神,孩子入学既是学习知识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完成社会化的过程,而这个过程需要在集体中逐渐完善。但目前,只有这个处理办法,可以让双方暂时都同意。

  祝校长说,该方法目前只是尝试阶段,是权宜之策还是长久之计,还需要时间的验证。而陈先生和其他家长目前也在观望,“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校方、陈先生和其他家长都希望,广大的社会人士能为此出谋划策,让浩浩在接受教育的同时能健康成长。

  如果您有良策,请致电记者电话13871159125。

  昨日,武昌区积玉桥学校闯入了一群怒气冲冲的家长,他们是该校三年级(3)班的家长,要求班中的一位患有多动症的学生浩浩(化名)“离班”,理由是浩浩行为不能自控,经常在上课时捣乱。虽然浩浩的父亲已放弃了工作,一刻不停地守在教室陪读,仍无济于事。

  记者了解到,该班家长集体抗议的情况,从浩浩入学第一年就时有发生,但校方认为浩浩虽然患有多动症,依然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校方响应国家“随班就读”的政策并无过错。校方也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平衡这种“矛盾”,甚至还请来广州的特教老师辅导浩浩,结果仍是收效甚微。

  本学期刚开学,在家长们的又一次集体抗议行动后,校方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给浩浩开“一个人的班级”。但该校校长祝正洲表示,这其实是一个让人痛心又无奈的决定。

  据武汉晚报

  多动症儿子成绩优秀 爸爸放弃生意全职陪读 其他家长要求换班

  学校出招单设“一个人的教室”

 

  本报请您出主意 如何让这样的孩子度过美好的校园时光

 

  兵兵在班上坐最后一排。记者杨涛 摄

  本报见习记者姚传龙

  9岁的兵兵(化名)自小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症,但令人称奇的是,孩子成绩优良,甚至能够读懂大学医疗专业的传染病学教材。

  由于较一般孩子更为调皮好动,兵兵爸爸放弃工作,全职守在教室陪读。但昨天,兵兵班上的部分同学家长还是联名到学校与校领导协商:为了不受兵兵的影响,希望将自己孩子转班学习。

  为保证兵兵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昨天,其就读的武汉积玉桥学校领导决定,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课为兵兵单独教学,而其他科目依然在班级中与其他同学共同完成。“我们将把更多的关注点倾注在兵兵身上,把他的情况作为教育中的一个课题进行研究。”该校祝正洲校长说。

  父亲说

  兵兵从小好动

  兵兵的父母都是来汉务工人员。

  “孩子出生不久,我们就发现他有多动的倾向。”爸爸张军(化名)说,夫妻俩抱着孩子去了很多医院,也做了诸如磁共振、心电图、脑电图、染色体甚至干细胞移植等很多治疗检查,被初步诊断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四处求医,治疗效果并不明显,而治疗费用则高达十几万元。

  张军和妻子最初在武昌开了一家小旅馆,孩子随着年龄的增大更加好动,为了照顾兵兵,张军只好将旅馆关掉。“上学前兵兵总是喜欢玩电脑、或者随便跑到客人房间里调皮捣蛋,上学后我必须陪读。”

  2013年9月,兵兵到了上小学的年龄。由于他好动,几所学校都不愿意接收。祝正洲知道此事后,为了保障其受教育的权利,安排兵兵入校就读。

  昨天上午,武汉晚报记者见到兵兵时,他正在学校单独安排的教室中进行一对一上课,但孩子不太愿意坐在板凳上,整个过程中他都异常活跃。见到记者手持相机,他好奇地上前询问,并尝试摆弄。小家伙的理解能力很强,时间不长,他已经能够熟练地拍摄照片了。而爸爸张军就坐在教室外看着儿子。

  “你是记者,你有记者证吗?不拿出记者证我不接受采访。”兵兵相比于其他孩子要懂得多。

  老师说

  情况好转 但仍影响教学秩序

  对于兵兵的好动,老师们也有些无奈。

  教过兵兵的褚玉娟老师表示:“说实话,我们都很同情兵兵和他的爸爸,谁家有这样一个孩子,都需要付出更多地精力。但作为老师,我们要对所有的孩子负责。”

  老师们说,兵兵的自控能力不强。一年级上课时,他总乱喊乱叫,比如老师让孩子们轮流回答一个问题,兵兵总是大叫着回答,完全不讲秩序。有时候,他还故意和老师作对,比如老师教育学生“我们是不是应该尊重父母啊”,孩子们的正确回答应该是“是的”,但兵兵总是大声喊叫“不是”。

  到了二年级,兵兵的情况有所好转,喊叫的情况变少了,课堂上更多地看课外书,但是依然有时会有一些出人意料的动作。“昨天上午,兵兵有一个向前踢的动作,所幸被他爸爸拉住。”一名老师说。

  “医生说孩子这种情况随着年龄的增大会逐渐好转,到了成年后就会完全消失,但是现在是孩子学习的黄金时间,不能上学怎么办?”张军想让兵兵受到与其他孩子一样的教育。

  老师们都说,兵兵有受教育的权利,但老是这样下去,精力和时间都花在维护教学秩序上,无法组织起有效的课堂,有的家长都不愿意自己孩子和兵兵同班。

  其他家长说

  我们的孩子 也有受教育的权利

  昨天上午,数名家长一起找校长祝正洲“讨说法”。家长们认为,兵兵的行为严重影响了课堂,影响了其他孩子的学习。

  一位李姓家长说:“首先,我们同情兵兵,他也有受教育的权利。但是我们的孩子,也同样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不能因为他,影响了我们的孩子。”她最近发现自己孩子上课也跟兵兵学,和老师唱反调,有时候也喜欢大喊大叫。

  爸爸张军也很无奈:“说实话,我们也不想影响其他人,我也不想每天这样陪读,如今只有我老婆上班,月收入仅为2000元,所有的花销都是靠以前做生意攒下来的一点钱。”张军说,作为父亲,他能做的就是每天拉着孩子的手,不让他乱动乱叫。万一不行,就赶紧拉着他从教室出来,尽量不让孩子影响到其他人。

  张军说,兵兵除了好动外,其实智力并不差。在医院检测,智力比一般的孩子还要高一些。“孩子对医学很感兴趣,到图书馆专门要看传染病学的图书,并能够理解记忆。”令张军欣慰的是,孩子在上学期的数学考试中,不到20分钟就全部完成试卷,并且得了98分。

  学校说

  兵兵情况特殊 作为课题研究

  面对特殊的兵兵,祝正洲也觉得棘手。

  “他们双方说得都有道理。”祝正洲说,兵兵有受教育的权利,其他孩子一样有。面对家长们的集体“请愿”,他只能好言相劝,请家长们体谅,还为兵兵特设一对一的教学方式。

  祝正洲算了一笔账,为了让兵兵能够更好地学习,他每月大致需要向3名参与一对一教学的老师增加500元的津贴,而这笔钱由学校承担。祝正洲坚持爱能够创造奇迹:“试想这是我们的孩子,我们应该怎么去教育?对于这样的孩子,健康成长才是最重要的。学校一方面需要摸索出对症的教育方式,另一方面也需要社会的关注,大家都不能放弃。我们会将把兵兵教好,作为一项课题进行研究,真正为以后类似的学生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出主意

  好动却聪明的兵兵到底该怎样教育?目前,我国患有多动症、自闭症的儿童不在少数,他们也有受教育的权利。但在校又会影响到其他孩子。这个矛盾该如何解决?如果您有这方面的教育经验或看法,请拨打本报新闻热线电话027-82333333,让大家一起出主意,如何使兵兵接受更好的教育,如何让兵兵度过更美好的校园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