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科教新闻

我国儿童多动症就诊率不足1% 专家呼吁社会关注

发布时间:2016-07-07 22:00:58来源:SRC-13
    荆楚网消息(通讯员 邓国欢)儿童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不少家长以为只是“顽皮”了点,却忽视了“多动症”筛查。据统计,在我国大约有2000万儿童患有多动症,但真正就医的患病儿童不到1%。

  男孩小明从小就调皮,从幼儿园到小学,上课特别容易走神,小动作多,常常咬手指,有时还会离开座位。做作业非常拖拉,考试也经常做不完题。平时总是丢三落四,上学不是忘了戴红领巾就是忘了带文具。脾气也较大,和同学交往容易起冲突。

  起初,爸爸妈妈认为男孩子调皮、好动很正常,大一点就会好。可是只到小明读三年了,情况还没有好转,学习成绩孩在班里一直处于中下。爸爸妈妈这才着急了,经过多方打听,带着小明来到同济医院儿科多动症门诊就诊,副主任医师郝燕经过测试发现,小明的智商属于正常范围,但注意力、控制力都很低,同时还存在交往不良、社交退缩、轻度焦虑、自尊心低下等问题。

  小明被诊断为“多动症”,在爸爸妈妈的积极配合下,经过一段时期的治疗,小明的表现得到了明显改善:意力明显增强,作业完成迅速,出错率降低,比以前也爱动脑筋,治疗两个月后考试成绩明显提高,能专注家长和老师的教导,与同学关系日趋融洽。

  多动症,医学名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常见的心理行为障碍,患病率高达3%-5%。多动症除了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同伴关系、人际交往以及日常生活,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有重要的影响。

  同济医院儿科副主任郝燕介绍,目前我国只有发育行为儿科医生、部分精神科医生和部分神经科医生能诊断治疗该病,大多数医生,甚至儿科医生都不了解该病或知之甚少;学校老师对该病的认知度也不高,更不知如何在学校里正确帮助多动症患儿;有些家长甚至不能接受孩子患有多动症的诊断和治疗。

  由于多数家长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正确治疗,严重地影响了患儿的远期预后。多动症患儿如果得到及时、规范的治疗和教育,绝大多数预后良好。相反,如果未能给予及时规范的治疗,多数症状可持续到成年,不仅造成出现学习困难、就业困难,影响家庭和睦,还会发生较多共病,如对立违抗、情绪障碍、反社会人格、吸毒、犯罪等。

  在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和加拿大,社区医生、家庭医生、学校教师都非常了解多动症,能够做到早诊断早干预,能改善多动症的长期预后,并减少共病的发生。

  郝燕提醒,如果孩子好动,在教室或其他需要呆在座位上的情况下离开座位,难以安静地玩或从事休闲活动;或者注意力不集中,听讲和做作业都不能专心,很容易受环境影响,跟他说话总是心不在焉,不愿做作业,而且做得很慢,经常丢三落四,家长就要特别注意了,很有可能是多动症,应及时到医院进行“筛查”。

  多动症的早期表现:

  1.学习困难:在小学3-4年级成绩下降,5-6年级更为明显,成绩波动大。

  2.数学困难:计算出错,常常看错题目,看错运算符号和数字,遗漏题目,会做的题也容易出错。

  3.语文成绩差:理解能力有困难,书写能力差,写字不协调。

  4.阅读困难:阅读能力差,与同龄儿差别大。

  5.拼写困难:写字会把偏旁部首写反,书写相近的字母分不清。

  6.做事马虎:丢三落四,不注意细节。

  7.计划能力差:不能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

  8.多动:精力充沛,从早到晚活动不停。

  9.小动作多:玩手,玩铅笔盒,咬手指等,特别是在课堂上。

  10.脾气暴躁:易发脾气,容易与小朋友发生冲突。

  11.语言发育迟缓:部分多动症患儿在幼年时说话较正常儿童晚,学龄期表达能力差。

  7月9日同济医院儿科将举办“儿童多动症关爱周”活动,7月9日全天及7月10日上午义诊,7月10日上午11点由儿科学系罗小平主任和叶天慧总护士长主持启动仪式和科普讲座。

  讲座内容如下:

  如何认识多动症?-郝燕医生

  多动症的药物治疗-陈敏医生

  多动症的行为训练-易琴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