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消息(记者 安立)2017年1月9日,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华中科技大学共6项成果获得奖励,牵头项目获奖总数并列全国高校第五。
华中科技大学获奖的6项成果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为4项,牵头项目获奖总数仅次于浙江大学(9项)、清华大学(7项)、北京大学(6项)、同济大学(5项),与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并列全国高校前五。
资料来源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官网
“储能用高性能复合电极材料的构筑及协同机理”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华中科技大学黄云辉教授。通讯员王潇潇供图
高效能量存储是电动汽车、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对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锂离子电池与超级电容器是两类主流电化学储能器件,如何进一步提高其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面临巨大挑战,这与电极材料的比容量、离子扩散性、电子导电性和结构稳定性密切相关。
单一电极材料无法同时满足上述要求,华中科技大学黄云辉教授主持研发的构筑复合电极材料,发挥各组分协同效应,是提升电化学性能的有效途径。
“多工位精锻净成形”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华中科技大学王新云教授。通讯员王潇潇供图
华中科技大学王新云教授主持完成的“多工位精锻净成形”项目成果,是一种批量制造高精高性能锻件的先进制造技术,具有高效、节材节能等优点。美日德等国都将其作为制造业前沿技术,实行垄断控制。
该项目实施前,我国相关技术一直未获突破,面临锻件在多工位成形时流动复杂,各工位的变形量难协调、流动过程难控制;净成形时模具应力高,极易损坏,难以保证寿命;多工位成形带来严重的动态偏载,难以实现高精高效批量生产等难题,严重制约了汽车、军工等行业关键零件的创新研制。因此,急需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工位精锻净成形技术与装备。
“多界面光-热耦合白光LED封装优化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获奖证书。通讯员王潇潇供图
半导体照明是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对节能环保意义重大。中国是全球半导体照明产品生产和使用大国,LED 先进制造技术被列入“十二五”计划发展重点。由于历史原因,LED 芯片和关键原材料几乎完全依赖进口,唯有封装技术成为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打破国外垄断、走出困境的最后突破口。
目前,LED封装涉及多种材料、多步工艺、多能域(光、热、电、力学和化学等)、多表面/界面交互作用,约束条件多,难以实现多目标优化(低热阻、高光效、高照明品质等),迫切需要独立自主开展系统性发明创造。华中科技大学刘胜教授主持完成的“多界面光-热耦合白光LED封装优化技术”项目成果,突破LED封装涉及的一系列基础技术、材料和工艺方面的技术瓶颈。
“大型重载机械装备动态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华中科技大学陈学东教授团队。通讯员王潇潇供图
大型重载机械装备是国民经济建设支柱产业和重大需求。这类装备具有重承载、强动载和极端环境运行的主要特点,作业时会导致结构耦合效应加剧、接触行为畸变、结构低温脆变。
随着作业范围的拓展和性能需求的提升,以油气钻机、煤炭综采液压支架等为代表的大型重载机械,承载达千吨,最大动载荷逾万吨,装备动强度和抗冲击问题极端突出。
现有同类装备多采用基于载荷系数的静态设计,只能用结构的巨大化和高成本换取运行安全性,但往往难以取得预期效果。要解决上述难题,必须采用创新的动态设计与制造方法,华中科技大学陈学东教授主持完成的该项目,研究的大型重载复杂结构动态响应的精准表征、轻量化结构的动强度和抗冲击能力提升,是保障装备安全可靠和制造经济的关键和重大难题。
华中科技大学文劲宇教授参与的“互联电网动态过程安全防御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熊蔡华教授参与的“灵巧假肢及其神经信息通道重建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据悉,湖北省共有29项成果(通用类)在“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获奖,由湖北省主持完成的有13项,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均斩获奖项。
(作者:王淳)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