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韩晓玲、通讯员吴江龙)“中国的学术要承担起用理论照亮现实的使命,首先,学者要解决自身‘三不足’问题。”10月21日,在武汉大学与光明日报社联合举办的第二届珞珈智库论坛上,专家学者共同聚焦“新时代文化强国战略”主题。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孙正聿的主旨演讲紧扣现实,发人深思。
面对众多学者和师生,这位72岁老教授直言不讳:“我虽然现在满头白发,但当年是77级的大学生,是学界的‘晚辈’。”他说,当代中国许多学者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三不足”,即学术不足,缺乏长期的、艰苦的、系统的、专业的学术培养和训练,缺乏对学术应有的敬畏和追求;学养不足,缺乏广博深厚的知识背景,缺乏开阔深刻的学术视野;学理不足,缺乏“钻进去”而又“跳出来”的抽象力、概括力和洞察力,缺乏学术研究的方法论自觉。要以真诚、真实、真切、真理来弥补学术研究中的“三不足”,还要注重文献积累、思想积累、生活积累。
孙正聿尖锐批评了当前学术批评的不正常现象:以评论之名行“捧杀”之实,以商榷之名行“棒杀”之实,以沉默姿态行“抹杀”之实。他呼吁,没有正常的学术批评就不会有学术的繁荣。学者之间,应当在人格上相互尊重,在学问上相互欣赏,在学术上相互批评,以浩然之气相互砥砺,共同推进学术繁荣。
论坛上,武大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冯天瑜、著名评论家仲呈祥、著名作家刘醒龙等相继演讲,专家学者还进行了圆桌对话。
(作者: 编辑:刘建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