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文化新闻

朱汉昌:独树一帜的“汉派”收藏(图)

发布时间:2013-05-15 11:49:11来源:SRC-13
 

 

  楚天都市报副刊讯 文\图 葛亮

  藏家出镜

  朱汉昌,共和国同龄人。武昌水陆街,朱汉昌家中书房里,从地面到屋顶,充塞满当,从数万到几块钱几角钱不等的纸品加上各式杂件,数不胜数。

  他每天的乐趣,就在于清理这数不胜数的纸片和杂件,每天都清到半夜三更。这么多东西哪来的,朱先生说,一点一滴,五十多年,咬牙坚持,到最后,清理检点,自己也吓了一跳。

  捡雕版的少年郎

  朱汉昌祖父曾在北洋政府担任要职。1946年,家道中落的朱汉昌父亲朱继熹南下到武汉,1949年,定居水陆街的朱家又添了个小少爷,这便是朱汉昌。

  水陆街小学、31中学,早混同于一般工人阶级子弟的朱家少爷茁壮成长。跟大家一起到汉阳门江里游泳,一起到蛇山上看把戏、吃蒸糕,在抱冰堂边上的黄鹤楼古铜顶子上爬高跳低。1953年湖北省博物馆(筹备处)在水陆街成立,1956年筹备处迁到武昌水果湖,搬家的大卡车一辆接着一辆,朱家少爷和一班小朋友眼见着青铜器、瓷器、木器等宝贝装车,就跟在后面追。宝贝也有跑冒滴漏,刻书的老雕版一小块一小块往下掉,小朋友就抢着捡。梨木枣木的雕版很脆很好烧,大多被小朋友们劈了生炉子,惟有朱汉昌捡的一直保存到如今。因为母亲告诉他这是印书用的,不应该被随便乱丢,更不能烧,不能辱没斯文,要留着。

  几块湖北崇文书局的雕版,成了朱汉昌人生最早的藏品。

  集邮状元双旗客

  跟着父母,朱汉昌还学会了集邮。父母亲给他讲水陆街附近的老驿站,给他讲什么是邮戳,什么是邮资封,什么是盖销票,给他讲当年大伯父在北平的时候,如何玩整版大龙票的故事,朱汉昌一阵阵向往。家道中落的父亲格外硬气,谢绝一切当年好友的资助,但买邮票的钱家里从不吝啬。

  武汉的民间集邮藏龙卧虎,高手不少,如何玩出自己的特色,让朱汉昌很费了一点脑筋。他决定从最熟悉的武汉本地入手,用邮品来讲述地方邮政的发展史。1993年,武汉市第六届邮展在老武汉展览馆举行,朱汉昌武汉题材的《中国邮政史》专题点了状元,荣获金奖。2008年10月,还是武汉题材的《中国“联运图”印花税票》,在美国南加州举办的SESCAL2006国家级邮展上,夺得一个镀金奖加特别奖。

  武汉是首义之区,不少民初的邮政史料上面都有一个醒目的“双旗”标识。所谓“双旗”,就是“铁血十八星旗”和“五色旗”的交叉图案,是辛亥革命纪念物典型特征。从小在武昌长大的朱汉昌很快意识到,这是一个极好的收藏题材。他迅速调动集邮积累的人脉,几年之间搜来数百件藏品,有大元帅礼服的双旗铜饰件,还有当年小孩子的双旗百岁银锁,远到吉林双旗标志的参药木盒,大到双旗图案的新娘霞冠。2011年,辛亥100周年纪念。朱汉昌成了媒体的重点关注对象,也成了辛亥革命博物馆馆长的座上客。自己的藏品能被博物馆借展,展示给全球的华人看,朱汉昌说,这是他作为武汉人、作为藏家的一份荣耀。

  汉口老字号 武昌黄鹤楼

  这几年,朱汉昌更是给自己的收藏贴上了“武汉”的标签。

  民国汉口带印花税票的老发票老商标,老朱碰上便收,碰上就买,徐东古玩城、崇仁路市场、香港路古玩市场、泰宁街旧货市场小心搜求,不知不觉中,数一数,竟已经积攒了3千多个不重样的老字号票据。海味号、刀剪铺、杂货铺、水果行、铜器铺、纸马铺、药铺、粮食行、棉花行……朱先生的纸品足够拼出一幅汉正街的老字号示意图,前花楼、后花楼抗战以前是汉口最繁华的地方,看了朱先生的藏品,才真真正正晓得了老汉口所谓“万商云集”。

  汉口搜老字号,武昌搜黄鹤楼。带黄鹤楼字样的东西,但凡书签、门票、戏票,以黄鹤楼命名的啤酒、眼镜、童车、油墨等等各式商标,都是老朱的集藏对象。最有意思的是京剧《黄鹤楼》题材的藏品,朱先生花1600元买回武汉后,对方几次高价想收回,朱先生都不为所动,只是淡淡地回复了一句:黄鹤楼题材还是留在武汉好一些,寄去几张浮雕的彩照,总算是平息了对方的“相思情深”。

  朱先生说,黄鹤楼公园如果需要,他愿意借展这些藏品,捐赠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