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文化新闻

荆楚大地出现古体诗词新热潮

发布时间:2014-03-26 07:04:37来源:SRC-13

  湖北日报讯 记者 别鸣 费力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在宜昌市大公桥小学,570名小学生跟随着一首首诗词“串烧”,跳起了该校自创的诗词韵律舞,渐入诗境,令人耳目一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汉川市开发区东风小学,诗词楹联长廊、清风诗社和唐诗韵律操,在师生中形成以诗育德、以诗启智、以诗塑美的氛围。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楚天少儿诗词朗诵大赛已成功举办13届,几万名《楚天都市报》小读者报名参赛,吟诵着最美诗篇,分享诗词的盛宴。

  武汉东湖边,以古诗命名6条新路;鄂西恩施州,诗风盛行被命名“中华诗词之州”;东坡赤壁畔,黄冈被授予“中华诗词之市”,还有被授予“中华诗词之乡”的土家族发祥地长阳……

  荆山楚水间,古诗词的吟诵传承,正蔚然成风,成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和体现。

  “诗词在传承,润物细无声。我省古诗词创作研究,不仅处于持续升温,而且如今在全国也具有重要影响。”昨日,省诗词学会会长罗辉在接受采访时说。

  江汉乃诗歌发祥之地,荆楚系风骚诞生之乡。《诗经》有《汉广》《江有汜》之篇,《楚辞》有《离骚》《九歌》之什。屈原、宋玉,导先路于前;浩然、子京,扬洪波于后。迄乎近代,闻一多之《红烛》高擎,聂绀弩之《山呼》继响。

  罗辉介绍,今年湖北诗词界将办好“一奖一会一刊”。所谓“一奖”,即面向海峡两岸四地及世界华人诗坛,与中华文化促进会、中华诗词学会、光明日报等9家单位联合举办聂绀弩诗词奖;所谓“一会”,即配合聂绀弩诗词奖颁奖,举办海峡两岸中华诗词论坛;所谓“一刊”,即办好《心潮诗词评论》。

  今年刚刚正式出版的《心潮诗词评论》,成为我国第一本专门以格律诗词为评论对象的诗评杂志。我省已现有公开出版的古诗词刊物《心潮诗词》《东坡赤壁诗词》,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两本古诗词刊物的省份。

  目前,仅湖北省诗词学会就拥有会员2000多人,全省各市县都有自己的诗歌组织,有的乡镇村也有诗歌团体。还有大冶刘煌庄这样的小村组,家家户户喜作诗,平平仄仄吟乡风,被专家誉为“全国诗词楹联第一庄”。

  罗辉介绍:“从全国来说,每年印刷成册的古体诗词总量就超过了唐宋诗词总和。唐宋时期文体总类少,诗词在文坛中占据主流地位。如今,我们进入了多元化的社会,自然冲淡了古体诗词的影响,但古体诗词的影响却从来没有消逝过,最近十几年来有大复兴的趋势。如今,不管是从政、从商、从文还是从军,都有热爱古体诗词创作的人群,这就说明了古体诗词自身的魅力。”

  罗辉认为,诗人读诗或写诗的过程,是一个诗化人生的过程,可以促进诗人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这一点也可以从现实社会中的“一高一低”现象得到证实。所谓“一高”,是指在长寿的人群中,诗人所占的比重特别高;所谓“一低”,是指在出问题的干部中,诗人所占的比重特别低。“古诗词是人类文化的基因,是民族的宝石。”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杨叔子认为,阅读诗歌有对内对外两种好处,对外可以观事、待人、接物、处世,对内可以立德、启智、健心。

  据悉,“开展校园诗教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也即将在全省大中小学展开,让中华诗词进一步走进校园,让千万学子通过诵诗、写诗、用诗等形式,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