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文化新闻

《八月桂花遍地开》盛夏再打磨 冲击第二届中国歌剧节

发布时间:2014-08-11 06:29:03来源:SRC-13

图为:《八月桂花遍地开》在琴台大剧院首演场景

图为:观看首演的观众热烈鼓掌

  楚天都市报讯 □本报记者张聪 摄影:记者佟建国 叶茂林

  “春涝秋旱灾连灾,哀鸿声声谁理睬,当牛做马头难抬,谁救穷人脱苦海……”

  6日下午,湖北省歌剧舞剧院排练厅里悲怆雄浑的合唱,把记者的思绪带入上世纪三十年代的黑暗压抑中。

  这支名为《谁救穷人脱苦海》的曲子,是原创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修改版的开篇曲。而对于不少看过这部歌剧首演版本的观众,这一改动可能会让他们追问:原来的“桂花调”不是挺好的吗,为什么要改?

  一切,只是为了精益求精。

  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湖北省歌剧舞剧院院长卢向荣表示,即便是《洪湖赤卫队》,也并非一出世就是经典,“我们的改动和努力,只是为了在丹桂飘香的季节,献给观众一个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优秀作品。”

  文艺鄂军抱团出击

  新歌剧含着“金汤匙”出生

  要想达到《洪湖赤卫队》的高度,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需要的绝对不是一日之功。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也算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

  首先看看它的主创阵容:故事的初创编剧,是“茅盾文学奖”得主、我省著名作家熊召政;后期主要编剧,是我省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周慧;全剧音乐总监,是创作出《山路十八弯》的著名作曲家王原平;它的导演,是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著名导演张曼君。

  再来看看它的演员阵容:单是“桂花”这一个角色,就云集总政歌舞团青年女高音歌唱家王庆爽、第四代“韩英”马娅琴、第五代“韩英”杨娟!《八月桂花遍地开》的“金汤匙”,还有一部分来自初创者熊召政的真情。

  这部歌剧初次面对媒体时,卢向荣提到,熊召政曾在创作讨论会上泪流满面,称“腹稿打了几十年”。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位出生在湖北大别山区的作家解释,哭是因为情真——因为剧中的故事蓝本,源自他的故乡和他的家族,“‘沉潭’的故事,是我很小的时候母亲讲她小时候的经历。我的家族中,有很多先人参加了革命,后来死去。从我开始写作起,我就一直酝酿着写出他们的故事,但写了又放下,放下又总想着,这个故事成了我这么多年写得最艰难的作品。”

  五月首演空前轰动

  400张赠票10分钟被抢空

  齐聚文艺鄂军最强大的力量,让《八月桂花遍地开》甫一出生就具有了超强的“吸睛”能力。半个世纪前就创作出中国歌剧经典《洪湖赤卫队》的湖北省歌剧舞剧院,其雄心呼之欲出。

  而当这部作品正式登上舞台时,也确实受到观众空前的热情响应。5月24日晚,琴台大剧院,排练了2个多月的省歌剧舞剧院演员们,在主角“桂花”的带领下,亮相于1800多名观众面前。一个半小时、5幕剧情,当演出结束、幕布落下,观众的掌声足足响了数分钟。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当晚“桂花岭上桂花开,桂花树下望哥来”的“桂花调”,在舞台上共奏响9遍,朗朗上口的旋律,让不少观众离场时已经能够不由自主地哼唱出来。

  6月,《八月桂花遍地开》转战湖北剧院连演5场,继续受到观众热捧。6月12日晚,该剧成为“湖北日报读者节·楚天之夜”的专场演出,由本报赠送的400张门票,在10分钟之内就被一抢而空,本报只得与省歌剧舞剧院协调,紧急调来其他场次门票救急,才让索票的读者满意而归。

  反复琢磨方成经典

  不惜打“飞的”与主创沟通

  昨日,记者在卢向荣的办公室看到不少观众来信。一封署名为“老文化人”的信中写道:“在歌剧创作不景气的今天,你们呕心沥血制作了一部大型歌剧,实为不易,我作为一名普通观众向你们致以崇高敬意!”但这封信的最后也提到,“总体印象不错,需打磨之处尚多,有望成为精品。”

  对于这位观众“需打磨之处尚多”的看法,湖北省歌剧舞剧院十分认同。“一部作品不可能一拿上来就是经典。其实演完之后,我们也感觉到,有些地方不合理,必须要改。”于是,在6月的首演季结束后,《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改动工作一直在紧张进行。卢向荣说,他们结合首演期间观众、专家和领导的意见,确定了几个大的改动方向。为了跟导演张曼君和舞美设计修岩沟通,他们还多次打“飞的”奔赴银川、北京。而在改动过程中,音乐创作团队几乎推翻了此前的所有创作,“根据新的人物个性,他们写了大量新的歌词、新的曲调。”

  沟通的过程中,甚至不乏激烈的争论。比如,首演的舞台设计突出“写意”,而有些观众认为应该“写实”,起初修岩并不认同。“他觉得有些东西需要靠观众感受,‘唱词里有月亮,布景就非得挂个月亮?’”卢向荣说,经过沟通,修岩最终还是同意修改一些方案,“9月你来看我们的新布景,就能看出变化,至少是‘一幕一景’。”

  改动太多难以统计

  尊重观众意见丰富人物性格

  7月15日,该剧修改版本基本确定,当天就分发到演员手中。

  本月6日的排练间隙,记者曾在助理导演周彦手中的音乐段落表看到,台本满页都印着“新增加”、“改词”、“改配器”、“挪移”等醒目红字。

  一共改了多少处?由于太多,卢向荣也说不上来,他只能用“唱段”举例说明:新增唱段2个,改动20处。而在整体改动上,他提到三点:人物关系理顺了,故事讲清楚了,音乐更加优美了。

  其中,第一处改动就是被不少观众诟病的“病中托孤”:首演版中,唐家长子、次子离乡未归,唐母病中将家产托付给养女桂花并要求她嫁给大哥,即便在唐家两子回归后依然坚持如此,最终造成两子冲突。对此不少观众不解:既然儿子都回来了,家产为何还要交予桂花?修改版中,唐母在儿子回乡前就已去世,逻辑通顺。

  首演版中,不少观众反映大哥立场不够鲜明,过多地挣扎于兄弟情义之中,“不够坏”;修改版对他的性格作了一些改变,兄弟俩对立感更加明显,唱词也因此改变了很多。

  改动巨大,最难的是主演。“唱段的改动都是很微小的部分,但越是这样越容易唱错,因为前期排了太多次,想要一下子扭转过来,难!”怎么办?卢向荣一笑,“再苦两个月呗!”

  剑指第二届歌剧节

  惟愿八月桂花届时遍地开放

  所有努力,都是为了创作经典

  早在首演时,湖北省歌剧舞剧院就打出“《洪湖赤卫队》唱响一方水,《八月桂花遍地开》立起一座山”的口号。说得通俗一些,就是《洪湖赤卫队》曾在2011年首届“中国歌剧节”上荣获“优秀演出奖”第一名,而今年10月,第二届“中国歌剧节”将在武汉举办,《八月桂花遍地开》肩负着再次收获至高荣誉的重任。

  要做到这一点,光靠“金汤匙”肯定不行。修改剧本,在酷暑中再度排练,一遍遍合音、对景、走台……这在湖北省歌剧舞剧院的演员们看来,是必须的付出。

  卢向荣这样形容该剧所有工作人员目前的心态:诚惶诚恐。“大家时刻把心提着,只希望到时能呈现出一部好的作品,能代表湖北、代表新时期中国歌剧的作品。”他说,“惟愿八月桂花,届时真能遍地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