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文化新闻

[聚焦非遗]土家吊脚楼技艺传承有瓶颈 以此为业难养家

发布时间:2014-08-22 21:24:07来源:SRC-13

麻柳溪村经砖房改造的吊脚楼

  荆楚网讯(通讯员 韦晴)湖北咸丰县黄金洞乡麻柳溪村,不仅有着“中国中部最后一个香格里拉”的美誉,更有“特色民居吊脚楼群落”的美称。武汉工商学院实践团队“行走的力量”利用暑假时间,走近麻柳溪,一探吊脚楼的“左青龙,右白虎”之势。

  直击现状 吊脚楼营造技艺传承难

  “麻柳溪村建屋,修造吊脚楼,依山傍水木结构,干栏式建筑……”伴着歌声,环顾四周,实践队队员发现麻柳溪村为数众多的建筑就是这种“半干栏式”的木质民居——吊脚楼。据了解,该村360多户,近80%以上居住在吊脚楼里,是目前中国保存较为完好的吊脚楼村落。

  但仔细观察发现,一些看上去古色古香、原汁原味的吊脚楼,是经过砖房改造过的。据武汉工商学院实践队队员介绍,他们此前还到访了湖南湘西永顺县大坝乡双凤村、泽家镇沙斗湖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的武陵山区,发现众多曾生机勃勃的吊脚楼,如今已沦为散落角落的零星,逐渐被众人遗忘。

  说到麻柳溪的吊脚楼,就要提到该村的谢明贤,他在2008年评为省级吊脚楼营造技艺传承人。

  谢明贤曾修建过40余栋吊脚楼,带过十几个徒弟。谈及吊脚楼的传承问题,69岁的谢明贤表示,带过的徒弟中,年纪最小的也有50岁左右,许多人技艺成熟后又都改了行,“这种情况下,吊脚楼技艺很难传承下去。”

谢明贤指着吊脚楼模型讲解
 
  追问原因  技术、木材、资金缺一不可
 
  据了解,吊脚楼的营造技术,可以追溯到东汉以前。智慧的武陵山区人民充分利用当地的石材、木料,进行全木建造,用木条制成的铆来代替铁钉,不易生锈腐蚀还牢固耐用。工艺复杂,精美绝伦。
 
  谢明贤从1970年开始,跟随木匠师傅参与吊脚楼修建,但吊脚楼建造一直都不是他的主业,因为修建吊脚楼的工量太少,光靠这项收入不足以养家糊口。
 
  如今,麻柳溪村赶在新农村建设队伍中,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有机茶叶种植示范基地主产区,茶叶和农家乐是该村村民增收的主要方式。谢明贤自2000年左右开始种茶,吊脚楼更是修得少了。
 
  谢明贤表示:“吊脚楼的传承属于一种文化,要把它发扬光大,将它传承下去。”每年9、10月份,粮食收了以后,会空出一定的时间帮着有活的师兄弟修建吊脚楼,或参与木匠维修。
 
  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外来文化在工业化进程中,冲击着武陵山区人民的生活和居住方式。印记着这个地区传统生活方式尤其是居住方式的吊脚楼,开始淡出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崭新的砖瓦房。
 
  谢明贤介绍,70年代以后,居民修建吊脚楼,要到房产局等部门经历一个较复杂的程序。首先,房屋占地要解决,准建证得要落实。其次,建造吊脚楼最主要的木材是杉木,在取材困难的今天,木材证明也要经过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手续。
 
谢明贤制作的吊脚楼模型
 
  探寻传承 政策成最大支撑
 
  濒危的吊脚楼,引起了咸丰县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从2008年起,为切实有效的进行吊脚楼技艺抢救,咸丰县除了对麻柳溪村进行特色民居保护外,还在麻柳溪村建立了中国首个吊脚楼营造技艺传习所,给予吊脚楼营造技艺传承人一定的补助,鼓励他们开门授徒。
 
  谢明贤介绍到,麻柳溪的吊脚楼得以保存的原因有二。一是国家政策要求,不得拆除原有吊脚楼,今后也将以木质建造为主。二是风景区建设的契机,咸丰县将八公里的麻柳溪峡谷打造成特色旅游产业带,开设的农家乐已有20多家。
 
  据悉,日后将逐步完善已建成的技艺传习所,将展现更多丰富、有意义的吊脚楼营造内容给吊脚楼建造师傅及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