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琴演奏家齐·宝力高获“2014中华文化人物”提名
(12月16日,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凤凰卫视联合主办的“2014中华文化人物”评颁活动在武汉正式启动。今年评选主题为“引领文化风尚、塑造时代精神”,将在全球范围内推选10—12位杰出华人文化精英。“中华文化人物”是中国首个专门针对全球华人文化领域的人物评选活动,今年的颁授典礼于2015年1月6日在武汉举行。)
荆楚网讯(记者 安立 通讯员 王晓菲)齐·宝力高1944年出生在美丽的科尔沁草原,13岁进入内蒙古民族剧团,师从马头琴演奏家桑都愣。大自然的人杰地灵、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和老师的谆谆教导让他成为了马头琴的一代宗师。
在从事马头琴艺术创作的50余年来,他改革传统马头琴,创下多个第一:创作了马头琴史上第一首齐奏曲目《鄂尔多斯高原》、出版了历史上第一部蒙汉双语马头琴演奏法、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支马头琴乐团……。齐·宝力高带着钟爱一生的马头琴走向维也纳金色大厅,让悠扬的琴声穿越民族和地域的局限,传遍世界的角落,成为中国的帕格尼尼。因对马头琴的改革、创新、发展和走上正规化的高等艺术教育之路做出不可估量的贡献,齐·宝力高获得“2014中华文化人物”提名。
在从事马头琴艺术创作的50余年来,齐·宝力高改革传统马头琴,创下多个第一
改革:让马头琴从传统走向现代
马头琴在蒙语里称为莫林胡尔,从唐宋时期拉弦乐器奚琴发展演变而来,一千多年来,已经成为蒙古族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说起马头琴,齐·宝力高有着形象的比喻:“马头琴是有脑袋的乐器。有了脑袋,他就有了五脏;有了五脏,他就有了灵魂;马头琴是能和天地说话的乐器。”齐·宝力高收藏有上百把马头琴,每一把都有着特殊的感情。在他的眼里,马头琴是朋友,是老师,是这辈子、下辈子都离不开的生命。
相比于今天的辉煌成绩,马头琴艺术,无论是在制作工艺,还是演奏艺术,都经过长时间的“改良和再适应”的艰难过程。50多年间,齐·宝力高对古老的马头琴进行了三次改革,统一了弓法和指法,把音鼓的皮改为木面,一改传统马头琴的形制与声响,使它音域宽广,音色浑厚而深沉,极具感染力,或激昂振奋、或如泣如诉。同时他深度研习小提琴等西洋乐器,“洋为中用”,运用到马头琴曲的制作中,创作了近百部经典马头琴独奏、协奏曲,占当今马头琴曲80%以上,其中《草原赞歌》、《万马奔腾》、《草原连着北京》等作品旋律上口、家喻户晓,诸多曲目已成为金曲,为世人所赏誉。
齐·宝力高带着钟爱一生的马头琴走进维也纳金色大厅,悠扬琴声传遍世界
传统马头琴以独奏为主,不同蒙古族部落的人演奏马头琴的方法也都不一样。在总结各地演奏技法的基础上,齐·宝力高又开始革新马头琴的演奏技法,极大地丰富了马头琴的表现力和感染力。1986年齐·宝力高召集了一批马头琴演奏者,成立了“野马”马头琴乐团,这个以培养马头琴人才和传承马头琴艺术的乐队,使马头琴艺术从一人独奏的恬淡变为了群体演奏的澎湃。
三十年光阴锤炼,野马乐队奔跑着前进。2001年8月,一年一度的国际马头琴艺术节在呼和浩特拉开帷幕,齐·宝力高率领着他的1000多人军团演奏《万马奔腾》,雄浑激昂的马头琴曲回荡在草原的上空,并打破世界吉尼斯世界纪录。2005年8月,这首气势磅礴的乐曲又响彻在了维也纳金色大厅,在场每一位观众都被深深震撼,齐·宝力高也成为至今为止唯一一位走进世界音乐之都举办专场马头琴音乐会的中国演奏家。2008年北京奥运会盛大开幕,齐·宝力高又率团队在开幕式上奏响了马头琴曲,再次向全世界展示了马头琴艺术的魅力。
变过去音质不标准,音色不清晰的马头琴为穿透力大,音域宽广的新式乐器,变过去民间艺人手中的谋生工具变能与交响乐团合奏的现代乐器,齐·宝力高为蒙古族传统马头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齐·宝力高是至今唯一一位在世界音乐之都举办专场马头琴音乐会的中国演奏家
传承:让民族文化从区域走向世界
虽然走遍世界,但齐·宝力高仍将马头琴作为与家乡文化不可割舍的纽带,为了马头琴艺术的传承后继有人,齐·宝力高致力于马头琴艺术的推广。他在国内外举办马头琴培训班数百次,培养出众多的马头琴艺术人才,传承和发展马头琴艺术上的努力已经有了回报。 马头琴音乐和马头琴相继被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批马头琴培训学校相继在内蒙古兴办起来,马头琴艺术也迎来了崭新的发展契机。
2011年,“齐·宝力高国际马头琴学院”在锡林郭勒盟正式成立。2013年,“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齐·宝力高马头琴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成功演出,再一次让世界瞩目。在他的努力下,这项原本只属于草原的民间音乐形式,打破民族和地域的局限,传遍世界各个角落。
如今五万余弟子遍布世界各地。热爱马头琴的人来自天南地北、不同肤色、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学生共同相聚在美妙的琴声下。
“我深爱自己的祖国,要让马头琴艺术成为民族团结的一条纽带、民族沟通的一座桥梁。”作为马头琴大师,齐·宝力高为蒙古族瑰宝马头琴艺术的发展、为中华民族音乐走向世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的贡献。
(作者:余军)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