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回荡在武汉江汉关的铜钟声将重新响起
▲江汉关钟楼顶部的五口铜钟即将发出百年回响
江汉关的钟楼里,大钟的主体机械部分保持完好,重装后可以继续使用记者彭年 摄
长江日报讯(记者 黄征 通讯员 周静)记者昨日获悉,江汉关大楼“休眠”15年的5口老铜钟,春节后将重新敲响,替代电子音乐钟声。届时,依托江汉关大楼建成的江汉关博物馆也将对外开放。
该馆馆长朱莉介绍,江汉关大楼于1924年落成,其钟楼内的塔钟1923年生产,1924年1月18日开始运行,每日按时、按刻敲钟奏乐,报时乐曲为世界流行的《威斯敏斯特》。“文革”期间曾改为《东方红》,改革开放后改回《威斯敏斯特》。
1987年8月,塔钟进行了全面维修。2000年9月,老塔钟正式“退休”,电子钟声代替了铜钟敲钟,石英钟机芯代替了机械塔钟主机,并安装了GPS自动跟踪格林尼治时间。
筹建江汉关博物馆期间,我市专家提出,石英钟机芯维持不变,但可用技术手段敲响老铜钟,重现江汉关塔钟的独特音韵。为此,技术人员增加了电控击锤系统,能根据四面公用电子钟指示的时间,准时敲响老铜钟打点或音乐报刻。
江汉关塔钟维修、缩微复制技术顾问万学桐说:“与国内同类塔钟相比,江汉关老铜钟的音色最美,它的声音洪亮浑厚、余韵无穷。”
目前,机械塔钟主机正在落架大修,修复后将作为文物原址保存。负责本次维修的是烟台持久钟表集团。该集团总工程师王宗纲介绍,这次发现有5个零部件出现问题,需重新制作并更换8个零件,“我们采取机械加手工的方法,花了两个多月时间,比单纯机械加工慢了一个月”。
擒纵轮、擒纵叉是主机的“心脏”,它们出现异常会导致塔钟走时不准甚至停摆,这次换了4个零件。
“文物修复的原则是修旧如旧,这次大修在保证技术规格和功能合用的同时,力求更换的零件在外观的工艺风格上保持原样,与整机协调一致。”万学桐说。
机械塔钟主机全面修复后,自身仍可正常运转,但不再参与大钟的运行。因涉及文物安全,维修后的江汉关钟楼和塔钟不对外开放。
四口报刻一口报时
江汉关机械塔钟是如何工作的?又是怎样维修的?昨日,记者在专家带领下到现场探访。
数百个零部件清洗后原样组装
江汉关钟楼按不同功能分为四层,除了第一层的承接室,记者一行先后参观了主机室、面钟室和音响室。
顺着狭窄、陡峭的铁梯爬上主机室,记者好像来到《三十九级台阶》、《雨果》等电影中的神秘世界。不大的房间正中是一个1米多高的长方体金属架,大大小小的零部件大部分已经拆掉,两名工作人员正在一旁清洗。
万学桐介绍,这就是主机和所有零部件,清洗完成后将按原样重新组装,“这次清洗很考究,使用的是表店洗表的溶剂油,能彻底清洁机器上的油污、油垢”。
记者看到,塔钟主机的正面有两块中英文铭牌,表明它由美国托马斯制钟公司制造,汉口达卫长(音)和汉口亨达利钟表行完成安装。另有一块中文铭牌,记录了武汉亨达利商业有限公司于1987年和1996年维修保养。
老塔钟靠机械动力走时敲钟
万学桐介绍,武汉人熟悉的钟声《威斯敏斯特》分为五个小节,每节四个音符,大钟每走15分钟报时一次,一刻钟奏第一小节,半点奏二、三小节,45分奏四、五、一小节,整点奏二、三、四、五小节,然后打点。依此循环。
“过去的机械塔钟无需电力,这台结构复杂、制作精细的大机器,依靠机械动力就能‘指挥’第三层的四面公用钟走时和第四层的五口大铜钟敲响音乐。”万学桐说。
记者等人来到主机室楼上的面钟室,这里相对宽敞,房屋四面外墙上嵌设着直径3.2米的钟面,室内一角有一台冰箱大小的“柜子”。万学桐解释,这个“柜子”就是增加了电控击锤系统的电脑控制柜,今后就由它控制老铜钟的敲钟。
整点报时铜钟最大 重达1吨
在第四层的音响室,悬挂着五口大小不一、音阶不同的铜钟,每口钟上也有英文铭文,表明它们由美国谢恩铸钟厂生产。
据称,铜钟的声音高低与大小有关,体积越大声音越低,最大的报点钟约1吨重,声音最低,其他四口为音乐报刻钟,最小的也有200公斤重。
2000年,四面公用钟更换成石英钟机芯后,音响室四周的围栏上曾经安装防雨玻璃。万学桐说:“音响室内原本就设计了防雨槽,根据老钟楼的原貌,这次维修拆除了所有玻璃,也有利于老铜钟声音的传播。”
文化传承贵在坚守
本报评论员 李杏
阔别15年,“地道”的江汉关钟声即将再次响彻江城上空。熟悉的钟声由修复一新的江汉关老铜钟敲响,想必会让很多人心生感慨。
传统的机械钟奏鸣与现代电子音乐钟声究竟有多大差别,或许有见仁见智的体会。但是,穿越时空的古老钟声,本身就有着不言而喻的独特魅力,而历经世间沧桑巨变依然精准走时的机械钟塔,承载了一座城市历史与文化的厚重。
江汉关的塔钟很容易让人想到一个享誉世界的地标——坐落在伦敦泰晤士河畔的大本钟,堪称一座城与钟的范本。150多年来,大本钟以精准的刻度见证了伦敦和英国的历史。在精心维护下,大本钟几乎已经如同日升月落一样成为永不停歇的“日常”,而大本钟因故障与意外出现的每一次失准与停摆,都足以称得上“大事件”。
今天,我们欣喜地聆听江汉关钟声,却不得不感叹它长达十数载的“断档期”。某种程度上,文化的传承经不起遗忘和冷落,一时的“弃置”抑或缺乏原则的改造,宝贵的文化遗产就可能被湮没,这样的遗憾既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又是我们承受不起的结果。一座古老钟塔的命运,关乎一段历史,更关乎一种态度。
复原陈列室可看塔钟运行
在即将开放的江汉关博物馆二楼展厅,设置有一个按比例复制的钟楼和塔钟缩微复原陈列室,可让观众一览塔钟全貌。3米多高的钟楼是实体的1/9,里面可运行的塔钟约为实体的1/6。
缩微塔钟的设计者王宗纲介绍,塔钟不仅可供人参观,还能按照国家机械摆钟的一级标准走时,并能像实体塔钟那样报时、敲钟,“缩微主机和铜钟都是按1/6的比例复制,如果也像钟楼那样设计成实体的1/9,体量就太小了,观众不容易看清。现在的设计中,缩微主机约30厘米长,估计近几个月可以复制完成”。
据了解,缩微铜钟由武汉一家公司制作,目前已完成铸造,正在调试声音,以保证其音阶准确。
为方便观众清楚地看到塔钟运行,缩微钟楼有三面是与实体一样的模型,另一面为透明的有机玻璃。
海关大楼为何安装大钟
海关大楼安装公用大钟有其历史原因。从19世纪开始,中国海关仿效西方国家海关以天数计算船舶吨税办法,超过午夜12点钟即加算1天。由于进出港的船舶来自世界各地,为统一计时,避免船舶自备时钟的误差引起争议,皆以海关钟楼敲钟时刻为准。1893年建成的江海关大楼安装了大钟,此后建成的粤海关、潮海关、江汉关等大楼均安装大钟。
武汉江汉关和上海江海关、广州粤海关是中国现存完好的三大海关大楼。江海关机械塔钟已停止运行,采用电子钟计时并播放电子音乐钟声;粤海关机械塔钟仍在使用。
(作者:伍佳佳)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