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文化新闻

一座山的抗战史:揭秘武大珞珈山上的抗战遗迹(图)

发布时间:2015-03-31 14:54:56来源:SRC-11

  蒋介石曾下榻,常与周恩来珞珈山上偶遇

1938年,周恩来、郭沫若等在十八栋前合影。徐正榜供图

  午后携段书怡参观武汉大学最近完成之理学院扩充部、工学部及体育馆。校中图书仪器已装迁宜昌,闻之黯然。——1938年1月8日,武汉大学校长王世杰在日记中写道。

  探访半山庐

  蒋介石曾下榻,常与周恩来珞珈山上偶遇

  长江商报消息 武大校园有两处不可忽视的建筑,半山庐和十八栋。

  前者位于珞珈山腰西北,后者处东南,翻过珞珈山便可到,皆建于20世纪30年代国立武汉大学初创时期。但鲜有人知,在70年前“武汉抗战”期间,为携手共谋抗日大计,蒋介石和宋美龄曾寓居半山庐,周恩来和邓颖超曾下榻十八栋。据周恩来的秘书童小鹏回忆:“那时周恩来和蒋介石都住在武汉大学珞珈山上,经常会在散步时遇到。”遥想当年,不知二人所谈内容为何,是否有针锋相对和相谈甚欢的时刻。

  从武大逸夫“人文馆”向南,迎面就是著名的珞珈山,沿右侧的环山路上去,不过百米,即到蒋介石的故居半山庐。看到这栋两层高、三栋小楼组成的建筑时,很难让人相信这是蒋介石的故居,因为它看上去非常低调:整体呈灰白色,高七米左右,由两个阳台将三栋两层的楼房连接而成,中间一楼伸出一个装饰性屋檐为入口,八个屋檐毫无装饰讲究,只用白色的漆粉刷一遍。整栋小楼皆青砖黑瓦,很是质朴,几乎掩映在珞珈山的苍秀山势中了。门前放置了一块大石,上面写着“半山庐”,出自易中天之手。

  相传,半山庐的建筑与选址,为当年武大一位研究易经的教授设计。据武汉大学原档案馆馆长徐正榜介绍,半山庐是为当时武汉大学的单身教授所盖的宿舍,1932年开工,1933年竣工,由胡道生合计营造厂中标承建。抗日战争爆发以前,赵师梅、汤佩松、高尚荫、李先闻、郭斌佳等年轻教授先后在此居住多年。年轻的汤佩松、高尚荫还经常课后与学生一道在大操场上打网球、踢足球,给学校带来一股虎虎生气。

  因为是单身教授宿舍,楼房被分割成20间左右的小房间,条件也比较简陋。这里曾经长期作为武汉大学校友总会、董事会和基金会的办公地,曾在此工作的张师傅对那栋小楼很熟悉,他掰掰手指说到,“三栋,每栋八个房间,加上后面的一间,一共25个房间。”在半山庐背后和珞珈山体之间还有一栋更小的小楼,是厨房和卫生间所在地。

  将修缮,作招待所使用

  1938年春夏,国民政府在珞珈山开办军官训练团,蒋介石也从江西来到珞珈山,他和宋美龄下榻于武大半山庐,就住在二楼东头的两个房间,他在此调度指挥全国抗日战场、操控内迁、规划后方大西南的交通建设等。蒋介石的侍从室主任陈布雷和侍从室随员,也在此居住办公。半山庐下面的工学院(现行政大楼),是军事委员会办公的地方;老斋舍,则是军事委员会军官训练团的宿舍。

  因为战事吃紧,蒋介石在武汉的生活并不顺心。日军不分昼夜地轰炸,蒋介石在珞珈山的寓所会客室竟被炸塌了一角,为安全起见,他白天住在离寓所不远的曲尺形防空洞里,和普通人一样。武大退休教授李守庸回忆说,1938年夏天,一听到空袭警报,大家就躲到自家的防空洞或是床底下。

  半山庐的房子下面也有一个地道通向珞珈山体,张师傅透露,这一地道并不为人所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搬开挡住地道入口的柜子发现了这个地道,当时柜子里还放着很多酒,“地道里面用灰砖垒成,很大,都是通着的。”但蒋介石并不太在意环境的恶劣,他习惯以散步作为消遣。

  2001年,这座见证了国共两党联合抗日的历史建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它作为武汉大学董事会、校友会和基金会的办公地,去年因为屋顶漏水,房屋被腾出一空,预计进行修缮。

  因此,现在的半山庐已经闲置,记者不得而入,从玻璃窗中望进去,屋内有些破败,留着一些办公用品和家具。张师傅介绍,秀山之后,半山庐将会作为招待所使用,接待一些重要来宾。

  但徐正榜对蒋介石是否下榻半山庐存有疑虑,他表示,蒋介石更可能的居住地是位于珞珈山南麓的山南招待所。山南招待所是武汉大学招待重要人物的招待所,武汉大学首任校长王世杰每次回校就居住在此。

  10月17日,日军已逼近武胜关,王世杰也已购买了次日凌晨由汉口到重庆的机票,当日下午六时许,他独自一人由汉口渡江再次来到珞珈山,此时军官训练团已经结束,喧闹的武大校园中仅剩下护校队员余景华等人留守,晚上住在湖畔山坡招待所,望见关月出,顿感“悲寂之至”。徐正榜表示,蒋介石另一个可能的居住地是位于珞珈山下的曹家花园。

  周恩来故居

  与蒋介石为邻,显示国共合作决心

  离开半山庐,向右沿一条宽敞的水泥路往珞珈山东南方向走,五分钟左右,就可见到散落在珞珈山上的十八栋建筑群。树木葱绿,一栋栋青砖绿瓦的小楼掩映在山林中,别致幽静,仿若世外桃源,令人不禁遐想当年的教授们在此散步、谈天、读书、写作的文雅日子。

  周恩来旧居就在十八栋27号,沿着水泥路往上走十几级台阶就到了,门洞旁的墙壁上的铜牌写着“武汉大学早期建筑,周恩来故居”。这是一栋标准英式田园别墅,绿瓦青砖,地基开阔,屋后被参天大树环绕,庭前两棵樱花树正盛开着,通往山上山下的是几条铺满落叶的石阶小径。

  1937年末的武汉萧瑟阴冷,12月18日下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和军委副主席的周恩来,率领中共中央代表团从延安风尘仆仆抵达国民政府“战时首都”武汉。国共“武汉抗战” 的合作序幕,由此拉开。照片中,这个时期着戎装的周恩来剑眉星目、英气十足。

  周恩来到达武汉后,与邓颖超下榻武汉大学珞珈山十八栋一区27号别墅,与早已居住在半山庐的蒋介石夫妇,毗邻而居。周恩来和邓颖超居住在二楼的起居室,为卧室兼办公室,对面小房为警卫人员(副官)居住。

  周恩来夫妇得以居住在国民政府军事指挥中心,并与蒋介石成为邻居,不是机缘巧合,也绝非出于单纯的安全保卫考虑,其中有着非同一般的深长意味。外界普遍认为,这是国难当头下,国共决心联手抗日的一次精心安排。

  1937年12月中旬,周恩来到达武汉一周后,中共中央长江局(对外称中共代表团)在汉口正式挂牌宣告成立,周恩来出任副书记,负责领导南方各省共产党的斗争和组织工作,重点主管八路军办事处军事、统战以及新四军的组建工作。1938年1月初,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因战时宣传所需,恢复了政治部,陈诚为部长的同时,周恩来任副部长,这进一步对外昭示了国共通力合作的抗日决心。

  三次演讲,鼓励青年“到军队去”

  据党史资料记载,当时身兼国共两党要职的周恩来,每天忙得不可开交,白天在国民政府武昌政治部办公,晚上又要乘渡船过江到汉口长江局和八路军办事处处理公务,每到东方大白。还接待了许多国际友好人士,埃德加·斯诺在珞珈山访问时,在寓所门前留下了与周恩来、邓颖超的合影。

  百忙之中,周恩来还为武大学生做过一次演讲。徐正榜对记者介绍,1938年夏,数千武汉大学毕业班的学生、借读生,和当时在珞珈山军官训练团的学员们在大操场聆听了这次演讲,周恩来一连讲了两个晚上。此次演讲的内容主要是阐述毛泽东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这篇著作中的军事思想,号召青年学生行动起来,投身抗日战争,夺取抗战的胜利。

  其实早在武汉大学西迁之前,周恩来已经受邀在武汉大学做过两次演讲。1937年8月,周恩来冒雨从汉口来到武汉大学礼堂(现为学生俱乐部),宣讲中共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正在演讲时,传来空袭警报,周恩来临危不惧,镇定地指挥学生疏散,自己最后才离开会场。警报解除后,又继续演讲。演讲结束后,许多学生请他签名留恋。当年周恩来为一位学生亲笔签名的小册子《俄语一月通》,至今仍保留在武汉大学档案馆,徐正榜为记者展示了他拍下的照片。

  1937年12月31日,周恩来第二次在武汉大学演讲,地点仍在学校礼堂。此次演讲的题目是《现阶段青年运动的性质和任务》,周恩来在这次演讲中,号召青年学生“到军队里去”、“到战地服务去”、“到乡村中去”、“到被敌人占领了的地方去”,鼓舞青年们的抗战热情。

  1983年,因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被武汉市政府列为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这里被修旧如旧,作为周恩来故居开放,一层到三层均为展厅,用实物和图片、文字资料介绍了武汉大学“十八栋”与周恩来在武汉的这段历史,其中展出了多张周恩来与邓颖超、埃德加·斯诺、郭沫若等人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