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文化新闻

歌剧《白毛女》3D舞台艺术片全国路演活动火热开展

发布时间:2016-03-25 20:33:35来源:SRC-13
  荆楚网消息(记者 柯文)在歌剧《白毛女》延安首演70周年之际,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继承优秀传统,弘扬经典作品,引导创作方向,培养艺术新人,文化部组织开展了歌剧《白毛女》复排巡演、3D舞台艺术片拍摄和座谈会等一系列纪念活动。
  
  继歌剧《白毛女》全国巡演活动成功举办后,歌剧《白毛女》3D舞台艺术片将于2016年3月25日在全国影院隆重上映。2016年3月17日到3月27日,本片主创在全国9个城市进行了全国路演宣传活动,再次掀起歌剧《白毛女》首演70周年纪念活动的热潮。
  
  弘扬艺术经典 传承文艺精神
  
  歌剧《白毛女》是在毛泽东同志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指引下诞生的中国民族歌剧开山之作,是歌剧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作品。它吸收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精华,采用中国北方民歌的曲调,将中国的民族艺术与西方的歌剧艺术相结合,深刻揭示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思想主题。
  
  歌剧《白毛女》3D舞台艺术片由文化部出品,北京电影学院拍摄,中国歌剧舞剧院、中国交响乐团演出,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发行。本片由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侯克明担任导演,中国交响乐团团长、著名作曲家关峡担任音乐总监,为达到传承经典剧目、培养优秀人才的目的,歌剧《白毛女》3D舞台艺术片起用了新一代的青年演员。总政歌舞团一级演员雷佳饰演“喜儿”(白毛女),张英席饰演“大春”。中国歌剧舞剧院一批青年演员高鹏、钱治国、武猛、常通等分别饰演“杨白劳”、“赵大叔”等角色。
  
  为做好3D舞台艺术片的制作工作,全体参与人员团结协作,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在电影拍摄前,《白毛女》剧组先后5次进行内部合成演出,剧本改了10余稿,舞美设计大大小小的改动多达几十次。雷佳、张英席平时的演出任务十分繁重,但他们克服种种困难,确保了拍摄工作的顺利进行。
  
  影片拍摄前,全剧组30余人赴“白毛女”原型地——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北冶乡河坊村实地深入生活,其中不仅包括雷佳、侯克明等主创人员和演职人员,还包括曾参演过《白毛女》的78岁的王起飞和63岁的王静。大家分散住在老乡家,与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打柴、放羊、包饺子、贴饼子、点卤水豆腐……老乡们手把手地教给这些80后的青年演员。切菜伤了手、饼子滑到了锅底,再加上洗澡不便、上露天茅厕等,让演员们对几十年前杨白劳、喜儿的困苦生活有了更加真实的感受;通过实地考察白毛女洞、奶奶庙、黄家大院,参观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西柏坡纪念馆以及白毛女陈列馆,演员们也对人物形象塑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体悟。
  
  唤醒经典记忆 与时俱进再创新
  
  为使歌剧《白毛女》3D舞台艺术片既“原汁原味”,又具有时代气息,主创和演职人员按照“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要求,潜心创作,大胆创新,力求在艺术上体现出以下几个特色:一是坚持正确的创作导向。领导小组组织主创人员和演职人员认真学习原著、学习历史,深入了解《白毛女》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牢牢把握《白毛女》所揭示的深刻思想主题,同时,深入生活,向人民学习,拜人民为师。二是尊重传统、尊重原作,保留原作的风格与精髓,虚心向郭兰英等老一辈艺术家学习,扎牢《白毛女》的创作根基。三是结合时代特征和演员特点进行艺术创新,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歌剧《白毛女》3D舞台艺术片强调回归歌剧艺术本体,突出音乐性、歌唱性和旋律性。比如对“赵大叔讲红军”“穆仁智强抢喜儿”等几场戏进行再创作,把以前的对白和台词改成了唱段,增强了歌剧的感染力;“喜儿和大春在山洞相逢”一场,恢复了两人的二重唱,声情并茂,引人泪下。四是坚持中国的、民族的风格属性。无论是剧情处理、演员表演,还是音乐编配、舞美设计,都保持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歌剧《白毛女》3D舞台艺术片是《白毛女》在当今时代的创新传承,新版《白毛女》电影扎实继承、有所创新,彰显中国风格和时代审美,展示了极高的技术水平和艺术水准,为艺术经典的传承提供了宝贵经验。影片不仅是中年以上观众群体对历史的记忆唤醒,而且运用时下的全新的3D技术形式、叙事手段使得传统经典的现代化,更让年轻观众产生亲近感。
  
  据介绍,全片拍摄场景多达15个,特效镜头超过600个。影片运用国际上最先进的数字立体电影技术和环绕立体声,极大拓展了《白毛女》的舞台空间,让观众能够在影院身临其境地感受舞台表演的魅力,进一步增强了舞台艺术精品的感染力、影响力和辐射力。
  
  歌剧《白毛女》3D舞台艺术片在最大限度保留歌剧艺术魅力的基础上,也最大限度的发挥了电影艺术的视听感染力。舞台的艺术形式保证了情景、音乐、歌舞的连贯性;而电影手段的运用则保证了叙事的通畅性;舞台艺术与电影艺术两种形态的叠加创造出全新的艺术形态,并在两者之间找到全新平衡点,同时调动观众舞台歌剧与电影两种审美体验,带来更具冲击的情感共鸣。
  
  著名表演艺术家、昔日“白毛女”饰演者田华高度评价:“用3D的电影高科技手段来展示传统经典的歌剧起到了先锋、先驱的作用。”
  
  舞台歌剧与电影联姻的形式备受认可,有观众评价道:“立体的3D 技术带来了不同以往的视觉体验,与此同时民族歌剧艺术还为听觉带来了高雅的享受,两者叠加成就了一场全新的视听盛宴。”不仅如此,“超级IP” 歌剧《白毛女》3D舞台艺术片还受到了来自各个年龄层观众的好评。熟悉《白毛女》的5、60后观众认为:“3D形式的影片不仅勾起了很多人生最珍贵的记忆,而且今天观影所带来的艺术感染力和情感冲击力甚至比当年还要震撼,在整个观影过程中不是热泪盈眶,而是多次泪流满面。”听说过但是没有看过的70后表示:“虽然儿时在课本上了解过白毛女的故事,但是今天才真真正正第一次观看真正的经典,非常感动震撼。新的形势下对中国原创经典作品再认识、再创作,不仅是回望以前的艺术高峰,而且是创造了新的高峰。”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85后观影完也感触颇深“影片不仅用不颠覆经典的方法来重现经典的作品,而且这种3D的电影形式更是拉近了我们与传统经典的距离,感到非常震撼,很受教育。”
  
  中国影协秘书长饶曙光同志则评价道:影片并不是炫耀3D技术,而是让技术为营造艺术氛围特别是塑造人物服务,实现了艺术与技术的平衡和统一。如何通过现代化转换,电影化转换让传统经典得以发扬光大和有效传播,无疑是摆在电影工作者面前的历史使命。中国电影,尤其是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空间已经打开,从某种意义上说甚至没有“天花板”,为差异化的电影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只要寻找到差异化的方法和差异化的渠道,相信3D舞台艺术片能够有效对接自己的目标观众群体,得到有效传播、接受和认同。
  
  歌剧《白毛女》3D舞台艺术片由文化部出品,北京电影学院拍摄,中国歌剧舞剧院、中国交响乐团演出,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发行。影片将于3月25日全国隆重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