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文化新闻

湖北六年五获殊荣 石家河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发布时间:2017-04-13 07:21:46来源:SRC-389

湖北日报讯 (记者海冰)昨日,“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入选。该评选活动由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考古学会和中国文物报社承办,堪称考古界的“奥斯卡”。“经激烈角逐,石家河遗址成为新石器时代考古项目中唯一当选的,相当不易!”昨日下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在北京终评会现场,第一时间将此喜讯告知本报记者。

评审专家点评称,石家河遗址近年来发掘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带来了对这个遗址乃至长江中游地区文明化进程的新认识。遗址中心谭家岭,发现了年代更早的油子岭文化时期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的城址,是迄今所知同时期长江中游地区城址中面积最大的。“这表明,石家河遗址自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800年,一直是长江中游地区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核心地点,没有之一。”这里发现随葬玉器240多件,其中有很多前所未见的造型,为认识这一时期玉文化交流及当时社会带来新契机,同时也说明长江中游地区是中国文明起源中不容忽视的区域。三房湾城墙缺口发掘的城址南城门、西城壕外印信台发掘的祭祀遗迹、谭家岭发掘的大型建筑遗迹等,都为进一步了解石家河古城全貌带来更多证据。

天门石家河遗址当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是我省考古项目近6年内第5次当选。此前,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侯墓地、随州文峰塔曾侯墓地、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大冶铜绿山四方塘遗址,曾获此殊荣。

  考古发掘揭秘“上古大城”石家河:史前长江中游的文明中心

 图为印信台航拍图(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图为石家河遗址出土精美玉器

  湖北日报讯 记者 海冰 实习生 宋志辉 通讯员 连红

  60年前,一场特大洪灾过后,国家兴修水利时发现了一系列古遗址,天门石家河遗址即为其中之一。

  随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持续深入及大遗址保护工作的展开,2014年至2016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天门市博物馆联手,重启石家河遗址核心区域的勘探发掘,逐步揭开了这座“上古大城”的神秘面纱。

  面积之大

  史前长江中游最大古城

  石家河遗址位于天门石河镇,核心区域规模8平方公里,是长江中游地区目前发现面积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等级最高的史前聚落遗址群,距今约6500年到4000年。

  专家分析,那儿先后有过2座史前古城,年代较早的谭家岭古城位于遗址中心,城址呈圆角方形,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年代不晚于屈家岭文化早期,是同时期我国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史前城址,也是石家河古城形成的重要基础。其始建年代将石家河古城始建年代向前推了至少500年,距今约5300年。

  年代较晚的石家河古城,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几个“一线大城”之一,与山西陶寺、陕西石峁、四川宝墩一起,被认为是同期的四大古城。其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约140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专家推测,鼎盛时期石家河古城能容纳数万人。

  等级之高

  史前长江中游文明中心

  “随着石家河古城规模扩大,很可能形成了明显的功能分区。”该考古项目负责人孟华平说,随着谭家岭、三房

  湾、印信台、严家山等遗址的陆续

  发掘,为研究石家河古城的聚落功能区化提供了重要内容。

  他介绍,石家河古城内的谭家岭是居住中心。古城外西部的印信台遗址,是顶部平坦的方形高地,因形似一枚印章而得名。考古队在此揭露出多组人工堆筑的台基,大量瓮棺、扣碗、立缸及排列有序、相互套接的红陶缸等遗存,部分红陶缸上还发现多种刻划符号,隐藏着史前祭祀文化的丰富密码。专家推测,这里是石家河文化晚期进行祭祀的特殊场所,也是目前发现的长江中游地区发现规模最大的史前祭祀场所。

  石家河古城内西南部的三房湾遗址,约200平方米内,出土了数万红陶杯残件,还有残窑、烧土面、洗泥池、蓄水缸等多处与制陶有关的遗存。“这显示是一处以烧制红陶杯为主的专业窑场,可知当时社会分工已非常细致。”在石家河古城外西北部严家山发掘点,出土有小石刀、箭镞等,可能是一处石器加工场所。而遗址发现的铜渣、孔雀石等,似表明出现了新的手工业门类。

  同时,随着石家河遗址的中心地位确立,周边的中小聚落达30余处,形成了以石家河古城为中心的古城网络体系。处于同期长江中游聚落层级最顶端的石家河,被学术界公认为是长江中游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中心。

  玉器之精

  史前东亚玉器最高水平

  9只陪葬的玉虎,玲珑剔透;1只玉鹰,喙部似镶嵌而入,精巧绝伦……石家河遗址出土的240余件精美玉器,令人叹为观止。这批玉器均出自谭家岭的瓮棺,瓮棺是一种特殊的葬具,一般由几个较大的陶器扣合在一起。

  神人头像、双人连体头像玉玦、虎座双鹰玉饰、玉牌饰、虎形玉冠饰、玉虎、玉鹰等,不仅类型丰富、形态优美、造型生动,而且技术精湛,其普遍使用的圆雕、透雕、减地阳刻、浅浮雕线刻等工艺,专家认为代表着史前中国乃至东亚玉器最高水平。同期出土了一些玉料,有专家认为是本地生产的。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称,当时的石家河是一个文化高地,从出土玉器看,凤、虎及神秘头像等包含的文化因素和文化符号,不仅在当时辐射到周边很大区域,也为后来的国家文明所传承。而以石家河遗址命名的石家河文化,先后经历油子岭文化、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阶段,为开发长江中游地区作出了重要贡献,其文化影响波及长江上下游和黄河中下游,在中华文明进程中起过重要作用。

  附:

  我省历年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项目

  1、郧县人头骨化石(1990年,首届)

  2、荆州鸡公山遗址 (1992年)

  3、潜江龙湾宫殿遗址 (2000年)

  4、巴东旧县坪遗址 (2002年)

  5、郧县辽瓦店子遗址 (2007年)

  6、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侯墓地(2011年)

  7、随州文峰塔曾侯墓地 (2013年)

  8、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 (2014年)

  9、大冶铜绿山四方塘遗址(2015年)

  10、天门石家河遗址 (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