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文化新闻

这个周末,江城恋上诗歌 郑愁予、吉狄马加等百位诗人云集!

发布时间:2018-10-21 09:44:41来源:楚天都市报

图为:郑愁予

图为:吉狄马加

图为:张执浩

楚天都市报记者徐颖 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萧颢

武汉的这个周末钟情于诗歌。10月19日、20日,2018东湖诗歌节和武汉诗歌节,分别在武昌东湖的长天楼和汉口的卓尔书店浓情开幕。虽然秋雨绵绵,天气渐冷,但两大活动现场都十分火爆,甚至因为人太多太热,现场不得不关掉暖气。

张执浩说,诗歌不应该是小圈子里的自娱自乐,诗人要自我解放

10月19日晚,2018东湖诗歌节开幕式暨诗歌音乐会现场颇具新意:著名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吉狄马加,《诗刊》副主编李少君,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家新,批评家霍俊明,甘肃省作协副主席娜夜,以及来自湖北本地的诗人张执浩、余笑忠、余秀华等,一个个走上台前,自己朗读自己的诗歌,而不是请专业朗诵者朗诵。天南海北,各具韵味,现场吸引了300多位诗歌爱好者。

吉狄马加朗诵了自己创作的《叫不出名字的人》:“谁在大雾中面朝故乡/谁就披着闪电越走越慢/老泪纵横”。娜夜的《想兰州》里满是游子的惆怅。田禾的《明年》里说,“明年我还是爱诗歌、爱屈原和一千三百岁的杜甫/写作偶尔有间或停顿/多数时候把自己坐成一团硕大的呼吸/在一朵雪花里藏起晚年的忧伤。”诗歌朗诵中穿插古筝演奏、古诗吟唱、乐队即兴曲等,有观众表示,“这样的夜晚,有些沉醉了。”

90后大学生张元和女朋友一起来到现场,头挨着头欣赏。他说,从他记事起,就喜欢上了诗歌,“这种分行的文字就能带给我某种内心的深度安慰,比如,关于哲学、关于命运、关于爱情的话题,都可以在诗歌中找到某种答案和力量。”他觉得,这种诗歌形式很接地气,诗人不再是幕后的神秘角色,而是走到台前被观众认识。

诗歌如何融入老百姓的生活,诗人可以怎么做?东湖诗歌节的主要筹办者、《汉诗》主编张执浩接受楚天都市报记者采访说,“诗人不是日常生活中的人”,这不单单是大众对诗人的误解,其实也是很多诗人对自己的误解。要让诗歌融入社会大众的生活,首先要求诗人先自我解放,把自己当成一个日常生活之中的人、大众社会之中的人,走到社会大众中去,把诗歌和诗歌活动带到社会大众中去。“就像我们经常做的很多诗歌活动,让诗人走到前台,自己朗诵自己的诗歌作品。这样才能让老百姓了解当代诗人的日常状态,进而了解当代诗歌的创作状态,而不是躲在小圈子里自成一统、自娱自乐。”

郑愁予说,写诗不光是诗人个人的表达,还要让读者感受到看得懂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著名诗人郑愁予1954年创作的这首《错误》,被广为传诵,已成为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10月20日下午,85岁高龄的郑愁予来到汉口卓尔书店,出席武汉诗歌节“中国诗人面对面——郑愁予专场”活动,与著名企业家、诗人阎志对谈。这首《错误》被担纲主持的阎志和广大粉丝屡次提起。

郑愁予说,关于《错误》其实有很多误解,比如认为这是一首情诗。他说,写这首诗并不是写诗当时一时的情绪,而是积累在人生中多年情绪的爆发。他回忆,自己是抗战儿童,抗战期间,父亲被派往湖北宜城张自忠所在军队,与日军作战。母亲带着年幼的他,先后在山东、河北两次逃难。在山东枣庄一带逃难时,铁路被日机炸断,常常需要下火车走路。有一次走到一个小村镇,后面传来强烈的轰隆声,那是用马拉着的炮车,那达达的马蹄声从此印在了他的心里。

不少诗歌爱好者听完后感慨,原来“达达的马蹄”背后如此沉重。郑愁予说,诗歌创作于他而言,是深久的情绪酝酿,被某一个场景激活之后产生的。现在写诗的人越来越多,很多诗歌只能是自我欣赏,或是在小圈子内传播。一首诗歌如何能具备广为流传的特质呢?郑愁予认为,写诗不光是诗人个人的表达,还要让读者感受到看得懂。诗歌表达的内容重要,形式也同样重要,“很多诗歌完全不讲究语言本身的音乐性,不讲究节奏、层次,很多诗歌就是叙述,不是诗歌所特有的情绪集中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