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之家出入境办理窗口,工作人员正热心地为市民服务。记者李子云 摄
出入境办理窗口,工作人员正在为市民提供服务。记者李子云 摄
昨天,武汉市规划研究院,专班成员在工作中。记者苗剑 摄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专班成员加班加点推进规划方案。记者苗剑 摄
刚刚结束的武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建设世界级城市的宏伟目标,令人鼓舞。但面对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紧迫形势,全市干部群众有着怎样的精神风貌,春节后上班第一天,迅速恢复良好的工作状态了吗?昨天上午,本报派出多路记者,走进机关、学校等进行探访,结果令人欣喜。
拼搏赶超·建设现代化
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
窗口部门
下班时间到了业务不中断
昨天是节后上班第一天,记者探访市民之家和江岸区政务中心发现,这两个窗口部门的工作人员个个精神抖擞,热心为前来办事的市民服务,没有“节后综合征”的庸懒散现象出现。
3个新护照1小时内办好
昨天是初七,不少市民还在忙于走亲访友。上午9点,一向热闹的市民之家一楼大厅多数窗口单位都显得很冷清,相比较而言,市出入境管理局人气较旺,前来办事的市民较多。
胡爹爹家住汉口解放公园路,昨天,他和老伴带着5岁多的孙子一起来到市民之家办理护照,从预审、填表、照相、受理到缴费等流程下来,三个人的护照在一小时内全部办好,只等着5个工作日后领证。
胡爹爹说,每个流程都可以随时找到工作人员咨询,工作人员也很热情,办证效率很高很顺利。
窗口办证工作人员彭鹏告诉记者,从8点50分开始到9点50分,一个小时内她一共办好了8笔业务。她说,在新的一年里,除了要坚持早到守纪律外,还将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为前来办事的市民做好服务。
市民称赞机关作风大有改进
昨天中午11点50分左右,江岸区政务中心一楼大厅,吕女士和女儿一起匆忙赶到,眼看离政务中心中午12点下班时间就快到了,按照平时,这个时间是停止受理业务的,但是工作人员并没有阻止吕女士取号。
吕女士是陪女儿一起来办商品房不动产证的,她告诉记者,之前以为江岸区政务中心还没上班,本来打算元宵节之后再来办理的,当天丈夫经过政务中心时,发现工作人员已经上班,就告诉了她。吕女士想着女儿平时上班很忙,就趁着这个机会赶紧把证给办了。
因为吕女士和女儿所带资料比较齐全,加上其他现场市民办证完毕,整个办证过程非常顺畅,不到20分钟,所有手续办理完毕。
看着已过工作人员的中午下班时间,吕女士向最后手续办理工作人员胡爽连声道谢。她称赞,现在的机关作风改变很大呀。
(记者彭学武 通讯员卢锦锋 吴昊 王保权)
招商部门
“一号工程”,忙中有序
昨天,黎黄陂路步行街送走了春节长假的最后一批游客,清晨8点30分,坐落在这条街中心位置的武汉市商务局内忙碌了起来。
“新年好、新年好”,一声声问候中,走进武汉市商务局招商局所在的2号楼,还没进门,就撞见一位抱着文件夹的工作人员步履匆匆。
“招商大使的方案草案还要再讨论,龙头企业座谈会的方案再拿给易处长看看,要抓紧起草关于新形势下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昨日上午10点,商务局分管招商工作的副局长和与招商相关的9个处室的处长刚开完会,而这已经是上午的第三个会了。
“做招商引资的从来就没有节假日的概念,24小时待机是常态,这个春节我们处室的同事都在家加班呢。”主管外资招商引资的招商一局工作人员于中从会议室走出来,同事立马送上了需要审核的文件,他边看着刚送来的文稿资料边说,“‘一号工程’,将创新招商引资体制机制,全球聘请‘招商大使’,首批招商大使将在3月揭晓,并对突出贡献者给予奖励,可以考虑每引进投资1个亿奖励1万元。”
以最具市场竞争力的“高效”经济为目标,实施“精准”招商。加强“互联网+招商”统筹力度,构建全市招商网上统一大平台。主要有三大渠道进行招商引资,一是境外在武汉的经贸机构,如美商会华中分会、日本贸易株式会社、大韩贸易中心公会、新加坡贸易发展署等;二是湖北省外办、武汉市外办、中国贸易促进会(武汉)分会、省市台办,比如省市外办的顾问团中,就汇聚了众多各国商界精英;三是外国在汉使领馆的商务机构等。(记者李冀)
规划部门
武汉具备成为世界级城市的多项条件
“位于长江经济带中心区域、环绕着优越的滨水空间、壮美的城市轴线、密集的内外交通网络……可以说,与国内外的世界级城市相比,武汉毫不逊色,具备成为世界级城市的多项条件。”昨天,市国土规划部门的“一城一轴一心”项目专班的多位规划师说道。
围绕“规划一个新城、提升一个主轴、建设一个绿心”的工作重点,市国土规划部门成立了工作专班。昨天,记者来到专班所在地,32人的工作团队从腊月廿九正式成立,由教授级高级规划师黄焕为专班组长,正月初五就开始加班,专班集中的办公室里张贴着一张武汉长江两岸的地图,地图上多处铅笔的涂写和文字,仿佛能窥探到规划师们激烈的讨论和严谨的分析。
市规划研究院总规划师肖志中说,专班春节前成立,立即进入工作状态,这几天的工作效率也非常高,初步完成三个项目的规划推进方案,还对国内外对标城市和主要世界级城市共15个案例进行了分析。
市规划研究院总工程师丘永东说,专班里共有三个项目小组,抽调了市规划院、地空中心的多位精英规划师“加盟”,他们充满激情,瞄准世界一流,着手建立了国内外顶级咨询专家库和规划设计机构库,为即将开展的国际方案征集工作做前期准备。
高级规划师杨俊说,上班这几天,他们梳理武汉的百年历史,查阅国际一流城市的发展历程。武汉位于长江的中心区域,是长江流域几大文化的汇集地。同时,武汉还具有打造世界级城市的各项条件,如完备的产业和功能、具有活力的城市生活、知名的滨水空间等。
规划师望开磊说,武汉三镇鼎立,长江和汉江、龟山、蛇山形成了自然生态的十字轴,串起江南江北区域;同时,长江拥有壮阔的尺度,两岸集中了城市的精华,这在很多世界级城市中是独一无二的,让武汉的城市轴线愈显独特。
(记者龚萍 通讯员何灵聪)
大学科研
教授夫妇行军床搬进实验室
“这个只有100立方米的空间,就可实现铸、锻、铣三合一的功能。”昨天大清早,张海鸥教授夫妇就来到华中科技大学数字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加班,他们先分头准备技术资料与美国GE公司展开洽谈,几小时后还要去黄冈处理一个技术问题。张海鸥透露,这次和美国GE公司的合作类似于此前与空客公司的合作方式,依然由他们团队来提供技术和打印零部件。
“我是大年初二去岳父岳母家拜年回来后就上班了,他们住在汉川马口镇,直到下午才赶回华科上班。”张海鸥教授介绍,自己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团队其他成员都被他放假回家过年去了,有些实验暂时还做不了,等他们春节上班后再处理。
张海鸥夫妇从家里到实验室很近,用张海鸥的话说就是“700米,1300步”。但即便这么近,还是觉得有些耽误时间,索性搬来一张行军床,困了就在实验室里躺一躺;平时学生们都是“四班倒”,而两位教授却始终“在一线”。
在妻子王桂兰眼中,丈夫就是有着一股子武汉人“不信邪”的执拗:经过十多年潜心攻关,将有千年历史的人类金属铸造、锻压技术合二为一,实现了首超西方的微型边铸边锻的颠覆性原始创新,大幅提高了构件的疲劳寿命和可靠性。
如果说60岁的张海鸥是研发项目的操刀人,53岁的妻子王桂兰教授则是磨刀石,二者缺一不可,被华科师生尊称为华科的“居里夫妇”。
1998年,张海鸥和王桂兰在日本东京大学分别完成博士学位和博士后研究工作后回归效力,共同任教于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该项目张教授完成了三分之二,我完成了三分之一。”王桂兰说,虽然共同做一个研发项目,但并非传统夫唱妇随,在外人看来他们经常吵架。“2008年初,张教授提出3D打印铸锻一体的设想,我当时听了很生气,觉得根本是不可能的事,甚至还和他大吵了一架。最终自己还是妥协了,带着学生把这个事情做成了。”
2010年冬,张海鸥和王桂兰带着3D打印铸锻产品——飞机蒙皮热压成型模具获得验证成功。
教授夫妇忙到什么程度呢?“一年在家里只做一次团年饭。”王桂兰说,她家里厨房基本不做饭,两个人一年四季吃食堂,主要是为了节约时间。
(记者杨佳峰 )
(作者: 编辑:周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