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武汉新闻

家庭新账本:宝类和保险理财升至三成

发布时间:2017-09-06 14:25:53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存银行、买国债、炒股等“老三样”理财方式正被颠覆——

□本报记者 但慧芳

让在省城工作的李小姐惊讶的是,当得知她手上有近10万闲钱时,远在东南小县城、年过50的父母,建议她把钱存进余额宝(天弘基金旗下的货币型基金产品)等宝类理财产品中。“利息一年也有几千呢,比银行活期要高。”接触互联网才两三年的父母对她说。

“现在家庭的理财意识真的比之前要‘先进’太多,在我记忆里,父母还只会把钱存在银行或者去炒点股。”李小姐近期告诉长江商报记者。

理财市场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周以来,长江商报记者采访多个年龄段和收入阶层的家庭发现,几乎每个家庭都不再选择单一的储蓄或者理财方式,更多是根据投资期限的长短,配置手头的资产。

长江商报记者多方采访发现,从理财类型来看,以流动性强备受欢迎的和以稳健著称的保险、宝类理财,所占比例出现明显上升。综合市场行业数据,不少普通家庭宝类理财和保险理财占比升至近三成。此外,信誉度高的银行理财,依然颇受重视。

最近发布的《交银中国财富景气指数报告》显示,从持有率看,银行理财、宝类理财和股票持有率最高,均在66%以上。从投资金额看,股票、银行理财和基金是小康家庭投资金额最多的三类品种。

余额宝等宝类理财“迅速流行”

像上文所提到的李小姐父母这样,迅速从存银行活期转到余额宝等宝类理财产品的居民,不在少数。

8月18日,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金融行业人士告诉长江商报记者,他短期需要使用的闲钱,基本没有放在银行活期里,都是放在如余额宝、朝朝盈(招商银行推出银行系宝类产品)等货币基金中,不仅资金可以随入随出,没有投资门槛限制,而且还能“让钱自己涨点息”。

家住汉口的张先生也对记者表示,他今年年初教会母亲如何使用支付宝后,母亲就将平时的零散资金集约到余额宝账户上,攒足到一定的额度就去做银行理财或是其他大型开支。

“这些宝类产品也可以定期扣付房贷、随时缴纳水电费等,‘大妈’们操作起来不会比年轻人差。”张先生说,他定期给母亲一定的生活费和房贷款,母亲则通过余额宝等平台产品,安排家庭开销,而他转付的钱款,也是通过余额宝转至母亲的账上。

从年轻一代辐射至年长一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手机端的宝类产品进行理财和资金往来。

余额宝等宝类理财产品购买人数的增多,已是公认的事实。长江商报记者以余额宝公开的年报数据统计发现,截至2017年第二季度,余额宝期末净资产已达1.43亿,相比于去年年底8082.94亿规模,半年时间已经增长76.92%,几近增八成。从持有人数来说,2016年年报显示,该基金8082.94亿规模,持有人达到3.25亿户,其中个人投资者占99.72%。

成立于2013年的余额宝,仅4年多时间,就获得大量的理财用户。数据显示,2013年底,余额宝期末净资产1853.42亿,持有人户数仅为4302.94万户。到2014年底,余额宝规模为5789.36亿元,用户数增加到1.85亿人。截至2015年12月31日,余额宝规模增至6206.90亿元,计用户规模达2.62亿。

个人银行理财保持两位数增速 股市反冷却

虽与余额宝等宝类理财产品用户和金额散而多有一定的差异,不过,银行理财仍保有理财的主力地位,且受欢迎程度不减。

张先生表示,家里零散资金虽然放在余额宝,不过一旦攒到5万元,他母亲就会再购买一份工商银行的5万起投、90天期限的理财产品,该产品为保本型产品,年化收益率3.8%,90天到期后,若家里无需用到大额资金,就让其自动续期。

“银行理财现在期限都不长,短的7天或者14天,长的也多不到一年,两三年的产品不多。”一位金融行业人士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很多人把它作为期限略微长于随存随取的宝类产品的中短期配置理财资产。”

以张先生为例,若家庭需要大笔开支,在零散资金不够的情况下,可以等为期3个月的理财产品到期后赎回使用,若需求较为急迫,则在牺牲收益情况下,获得本金(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则获得的是当下现金价值)。

尽管张先生家选择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相对较低,但相比于宝类产品则要上浮一定的幅度。从安全性来说,选择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风险偏好也属于较低的水平。

普益标准发布的银行理财数据显示,2017年2季度个人理财产品存续数量为4.52万款,环比增长23.81%,存续规模为18.37万亿元,环比增长8.43%,占存续规模总量的65.44%。

个人理财存续规模占比和数量正在上升。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发现,2016年末个人理财产品存续3.43万款,存续规模15.31万亿元。零售理财存续规模占到总体存续规模的54.08%。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底,个人理财期末余额仅为11.64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余额的49.53%;较2014年下降10.05个百分点。

计算发现,个人理财存续规模近三年保持在20%以上的速度增长。而从规模总量来看,尽管增速不如宝类理财产品,但其体量已经远超货币基金5万亿的总量规模。

根据《交银中国财富景气指数报告》第42期显示,从持有率看,银行理财、宝类理财和股票持有率最高,为小康家庭目前理财的“三大主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银行理财和宝类理财势头正火的背景下,投资股票理财的方式,正在家庭投资构成中出现波动。

白领何小姐对长江商报记者抱怨说,她2014年投入股票的6.5万元,到现在不仅没盈利,而且已经出现了亏损15-20%的情况。判断市场近期景气程度仍然不会如人意,她准备抛出另投外汇等。“以前通过技术和数据可以分析涨跌的大致趋势,现在市场越来越‘看不懂’,所以不大想继续持有。”

老股民黄阿姨也表示,今年行情一般,股票在她的理财账本中,又属于风险系数偏大的一类,所以她断断续续买过一些银行理财产品,等新一轮行情到来后再做股市投资打算。

保险渐“受宠” 更多人试水多元理财

何小姐和老公今年年初购买了一份年缴1.5万、缴费30年的防癌和大病险的组合产品,她发现周围的朋友从去年开始就热衷购买投资型保险,与期缴保险互为补充。

“今年以来,投资型保险确实好卖了很多。”一位知名保险公司湖北分公司客户经理告诉长江商报记者,其公司推出的一款中长期理财险,购买的客户几乎增长了一倍。“当然,这款保险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预计能做到8%左右,时间越久、收益越高,有长期稳定资金的客户会选择。”

央视联合国家统计局等进行的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活动显示,2017年中国家庭投资整体偏保守型,选择“不投资”的比例达到了35.17%。保险则成为人们投资意愿的首选,占整体意愿的40.85%,这已经是保险连续第二年排名第一。

紧随其后的,居民对基金、股票、楼市、外汇的投资意愿,分别为34.61%、33.83%、25.83%、19.5%。而理财产品的投资意愿占比仅为17.22%。另外,“保守型”投资意愿的占比最大,达到了2009年以来的最高值,为77.52%。

从收益上来说,除了保险产品,P2P、股市、楼市、投资产业等,也能获取更高预期收益。不过,收益越高、风险越大依旧是居民理财市场的“铁律”。

“明显感觉到目前人们理财的渠道和理财的产品更加多元化。”资深理财规划师、湖北华诚鑫保险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燕玲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10年前,人们只会存银行、买国债、炒股,更有眼光一点的就买房投资。现在人们理财意识更加成熟,理财能力正在提升,理财的方式也更加多元。从银行理财、保险、到股票、基金、外汇、房产、实业投资,再有外汇、黄金、期货等,另外互联网金融产品也越来越丰富。”

多位受访的理财居民表示,尽管监管声音、市场周期会影响一些理财品类的市场的起落,但总体来看,更多人在理财市场进行各类组合的“试水”。长江商报记者采访中,近10组家庭涉及的理财方式,均达到3种或以上。

“单一的理财渠道和理财方式已经不再‘流行’,大家更多希望去探索风险更低、回报更高的理财方式。随着理财市场的发展,很难说哪些产品或哪类机构一定会胜出。”有金融人士对长江商报记者称。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