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李墨、通讯员王少雨)18日,2017中国光谷国际人工智能产业峰会举行。会上,光谷出台全国首个区域性人工智能产业新政。同时,发布《东湖高新区人工智能产业规划》,将这个与量子通信、脑科学等并驾齐驱的国家战略性科技创新重大项目,作为引领光谷未来的前沿产业来打造。
到2020年,光谷人工智能产业规模预计达1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500亿元。
此番出台的光谷人工智能新政,共有7条,将从产业专项资金、人才落户、企业落户、平台建设、创新应用和产学研等六大方面给予支持。
根据政策,光谷每年设立的人工智能专项资金不低于2亿元。领军企业和“独角兽”企业落户,最高奖励2000万元,引进的高级技术人才,每人最高发100万元“大红包”。
对于在光谷新设总部、第二总部、研发中心的领军企业和“独角兽”,单个企业的奖励甚至高达1亿元。落户3年内,企业研发人员规模每增加100人,给予1000万元企业发展奖励。
东湖高新区科创局负责人介绍,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意识、思维信息过程的一种模拟,本质上是为了研制出具有类人智能的机器,能够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它的核心,是通过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算法,开展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处理、生物特征识别、自然语言理解、智能决策控制,以及新型人机交互。而基础,是依靠大规模计算平台及海量数据库的计算能力。
为此,光谷将开展政府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先行先试,将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于交通、医疗、教育等民生保障服务相关领域,推动政府数据向社会开放和应用推广。凡在光谷投资建设人工智能计算能力平台,或与高校院所合作建设人工智能研究、检验检测等平台的领军企业、“独角兽”、产业联盟,最高奖励2000万元。
在光谷,人工智能在图像识别、计算机视觉、无人系统、生物特征识别等关键技术上,具备研发优势,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领先的核心技术。如天远视科技公司的光学三维自动建模算法、虹识技术公司的虹膜识别芯片、光庭信息的无人驾驶示范运营专线、库伯特科技公司基于深度学习的柔性制造协作机器人等。
但是,光谷尚未出现人工智能领域的“独角兽”企业,领军企业也仍然缺乏。新政的推出,将令光谷人工智能的竞争力不断加码。
机器和程序会“主宰”未来吗
湖北日报讯 记者李墨 通讯员王少雨
1950年,人工智能始祖图灵,在《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开篇提过一个问题:机器能思考吗?
60多年后,这个天方夜谭的问题,已成为令全世界科学家和大企业为之着迷的前沿产业。
用人类脑电波控制家电
本月,全国人工智能领军企业科大讯飞,在年度发布会上展示了一个重磅应用项目——脑机接口。现场演示人员在完全不接触的情况下,利用脑电波准确无误地完成了打开台灯、关闭空调的操作,十分科幻。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骄傲地说,在2017国家临床执业医师考试中,科大讯飞曾派出“智医助理”机器人赴考。在安徽2万多名考生中,“智医助理”进入前100名。
“智医助理”在备考中,机器学习了大量医学考试的相关论文和教科书,包括多语义深度学习,关键信息理解、上下文理解、证据链推理等。
这些突破,使得人工智能可以给一个又一个行业赋能。比如医疗、司法、教育、家电、汽车、手机、翻译等等。在法院、检察院案件较多的情况下,人工智能技术可识别卷宗并录入,节约三分之一的时间,还能根据相关案情对应的法律法规,给出罪名和量刑建议。
今年8月,科大讯飞进入武汉,拟投资50亿元,运营讯飞全国研发中心和武汉总部。根据协议,科大讯飞将在产品研发、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公共安全、教育、医疗、汽车、司法等多个领域,与光谷展开深度合作。这将为光谷人工智能产业起飞奠定坚实一步。
让机器像人类一样思考
2016年,被视作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元年。
2017年,人工智能首次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过去几年,众多与世界同步的新兴科技活跃在光谷,从可弯曲折叠的手机屏幕,到基因检测、无人驾驶,再到风生水起的互联网直播。而人工智能,是其中最神秘、最科幻、最具挑战、也最难征服的前沿科技。因为人工智能的最终目的,是让计算机和机器,能够像人类一样思考。
史蒂芬·霍金说,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大规模崛起,这些机器人的智力甚至可能超过人类。未来,与其担心谁来控制人工智能的问题,人类更应该担心的是,人工智能到底愿不愿意受人类控制。
东湖高新区研究人员称,人工智能涉及学科十分复杂和广泛,涵盖哲学、认知科学、数学、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信息论、控制论、不定性论等等,当前已在机器视觉、人脸识别、虹膜识别、博弈、智能控制等多个领域取得技术突破和应用。
“阿法狗”完胜李世石,体现了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技术的巨大潜力,也让人工智能一夜之间走进大众视野。
创新工场CEO、人工智能专家李开复认为,现在是发展人工智能的黄金时代,其价值更多是成为帮助人类解决问题的工具,取代人们重复性的工作,创造商业价值。
(作者:王会)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