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讯(记者廖桥)市房管局负责人28日介绍,我市从2007年开始启动青山老工业区棚户区改造工作,探索出一条“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城市棚户区改造新路,形成了棚改“青山模式”。截至2017年底,我市累计完成各类棚户区改造39.59万户,改善了100万名居民住房条件。
从模式上看,我市将棚户区改造作为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重要内容,对改造难度大的区片,坚持政府主导。例如,青山老工业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居民主要为原武钢集团职工,企业负担重,且项目用地规划性质为工业用地,资金难以平衡,依靠企业自身实施棚户区改造难度大。为此,市政府指定政府平台公司市地产集团作为青山老工业区棚改项目的实施主体,并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建成了临江港湾、青宜居、青康居、青馨居等还建小区,改善了棚户区1.3万户居民住房条件。
与此同时,我市通过一系列举措,积极调动企业和社会的积极性。例如,我市落实了企业参与棚改支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棚户区改造土地一级开发整理,明确社会投资人在约定期限内完成土地一级开发整理后,在返还实际投资额和财务费用基础上,给予其投资回报。
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我市也始终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原则,防止盲目贪大求洋、脱离实际,始终注意满足群众的改造需要。2013年,我市在全面摸清每个棚户区的房屋、人口、安置意愿等基本情况的前提下,组织编制了武汉市棚户区改造专项规划,确定了棚户区45.58万户改造任务。截至2017年,已实施改造27万户。剩余18.58万户将分3年在“十三五”内完成。
(作者: 编辑: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