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武汉新闻

武汉斯特雅公司涉虚假招聘被立案调查

发布时间:2018-10-26 08:00:40来源:楚天都市报

□楚天都市报记者刘闪

图为:斯特雅公司内张贴了几十家“合作企业”的标识

多名求职者应聘财务等工作,却签下了培训借贷合同,工作还没着落,先背上了19800元的贷款(本报昨日A09版报道)。

近日,楚天都市报记者将求职者的遭遇,分别向东湖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和东湖高新区人社局反映。经查,因未按登记事项经营和经营场所变更,光谷市场监督管理所向武汉斯特雅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斯特雅公司)下达了责令整改通知书,东湖高新区人社局也已立案调查,要求公司暂停发布涉嫌虚假招聘信息。

多家名企回应未与斯特雅合作

求职者李小姐说,她事后曾向招聘网站投诉斯特雅公司的招聘信息,部分网站核实后,冻结了公司账号。但10月23日,她发现公司还在发布招聘信息。

记者在智联招聘网站看到,斯特雅公司、武汉吉米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电航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发布财务、会计、出纳、财务管培生、财务报表分析员、总账会计、费用会计、SAP财务顾问等岗位,宣称是湖北省总工会数字化转型合作推进单位,是SAP公司中国区合作企业。

记者注意到,斯特雅公司内张贴了几十家“合作企业”的标识,几乎全是国内知名企业。他们到底有无合作关系?记者随机与其中的几家公司进行了核实。

苏宁电器相关人士了解情况后回复记者称,他们公司使用的是SAP系统,但与斯特雅公司并无合作关系。即便用人需要合作,也是直接通过大型招聘网站,并不是通过一些培训机构。国内一家知名快递公司人士介绍,公司财务用的也是SAP系统,但没有与斯特雅公司合作过。

记者向中国石油武汉地区相关负责人反映情况后,该负责人表示,公司SAP财务人员都是直接招聘,没有与第三方单位合作,如果需要培训,也是在企业内部培训。良品铺子相关人士表示,公司SAP项目已经做了三年,确实很缺SAP财务顾问,但此前没有听说过斯特雅公司。小米公司也回复称,未与斯特雅公司有合作关系。

律师称公司协议带有很强欺骗性

接受采访时,斯特雅公司声称其经营范围含有培训内容。但工商注册登记信息显示,其经营范围并不包括就业培训,登记地址并不在东湖高新区,而是在洪山区。《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规定:公司超出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从事经营活动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并可处以1万元至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也规定:超出核准的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从事经营活动的,视其情节轻重,予以警告、没收非法所得、处以2万元以下的罚款。

湖北大诺律师事务所律师陈进伍认为,根据求职者提供的《培养及转正薪资保障协议》的内容来看,其实质不是劳动合同,而是一种民事合同;但协议从标题到内容,都诱导求职者误以为是劳动合同,带有很强的欺骗性。他建议,求职者应聘时一定要睁大眼睛看清楚合同条款,对用人单位以任何理由收取费用的行为说不,并向劳动监察部门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

监管部门责令下架涉嫌虚假招聘的信息

16日,记者陪同求职者来到光谷市场监督管理所。该所相关负责人介绍,因涉及劳动就业问题,他们联合人社劳动部门在工商所约谈了斯特雅公司法定代表人。因擅自改变登记事项超范围经营、未按规定办理变更登记,光谷市场监督管理所向斯特雅公司下达了责令整改通知书,要求在7日内改正,否则将按法定程序进行查处。该所还向该公司注册地洪山区工商质监局反馈了此事。

18日,记者来到东湖高新区人社局了解情况,该局劳动监察科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立案调查此事。求职者与斯特雅公司签订的协议,暂时无法认定为劳动合同,公司无法提供相关培训资质,要求公司提供与知名企业的合作协议,也未提交。收取的19800元涉嫌超范围经营、违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或涉嫌欺诈,暂未定性。

对该公司涉嫌虚假招聘的问题,劳动监察部门已要求下架招聘信息。但截至10月24日,招聘信息还在继续发布,与前期公司表示不再发布招聘信息的承诺不符,整改还不到位,将会继续追踪。

劳动监察科负责人表示,斯特雅公司的贷款合作事宜,他们已经通报区综治办,要求协调区金融办、公安部门介入。

专业人士提醒正规企业招聘不收培训费

东湖高新区人社局劳动监察科工作人员提醒广大求职者,正规企业招聘是不收取费用的,凡以押金、诚信金、保证金、培养费、交通费、介绍费等名义收费的招聘,均要引起警觉。

工作人员建议,求职时应核对招聘企业的营业范围。凡超出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外的培训、销售、中介、借贷等业务,均属于违规开展业务,培训必须取得教育、人社部门或者其他主管部门颁发的许可证件。

企业招聘过程中凡涉及第三方合作公司、培训机构、金融机构等,要了解第三方公司的情况,不要在第三方不在场的情况下盲目签订合同或者协议。对于没有听说过的职业或行业要保持警惕,未经国家认定的新兴职业或行业存在较大风险。

招聘网站只是信息发布平台,即使是较大的招聘平台,在企业招聘信息的审核上也较为薄弱。因此,不要轻信招聘网站的高薪承诺,求职过程有疑问的可以咨询劳动监察、市场监管或就业管理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