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政务频道

新型城镇化,中部力争上游

发布时间:2014-01-12 06:18:11来源:SRC-13

    图为:座谈会现场。(记者 杨平 摄)

    湖北日报讯

    记者 林建伟

    编者按

    中国未来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城镇化,发展最大的回旋余地在中西部。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长江中游城市群将有何担当?昨日,借长江经济战略研究中心在汉成立契机,来自北京、上海、湖南、江西、安徽、广东等地的专家共聚一堂,就“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长江中游城市群”这一主题,展开积极研讨。

    与会专家信心满满:未来10年到20年后,一个梯次合理、功能互补、发展协调的世界级大城市连绵带,将屹立华中,驱动中国经济巨轮破浪前行。

    新型城镇化已上弦,长江经济支撑带待发箭,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如何实现串珠成盘?昨日,长江经济战略研究中心在汉成立,首批受聘专家围绕长江中游城市群如何功能布局、合作共享、扩大开放,共襄大举,献智献策。

    图为:朱翔

 

    图为:梁相斌

    图为:田宇 

    潮涌中部,时势造英雄

    “据我所知,相关部门正在抓紧制订长江经济支撑带开发战略实施细则,近期有望出台。”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研究所所长杨建文透露,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依托长江经济支撑带,长江中游城市群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察古知今。杨建文回顾了当年珠三角、浦东新区建设的背景。上世纪70年代全球经济危机之后,珠三角发展战略启动;上世纪90年代,信息化浪潮带动制造业向中国转移,上海浦东新区恰逢其时。“当前,内需战略发力,城镇化提速,潮涌中部,长江中游城市群将有更大发展空间。”他说。“我不是被邀请来参加会议的,而是被形势‘圈’进来的。”安徽大学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荣兆梓一席幽默话语,引发笑声一片。他说,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经济支撑带,长江中游城市群将成为新一轮改革发展中带动全局的重点区域,成为国家未来的战略增长极。

    新机遇需要新视野。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朱翔表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推进,产业分工如何调整,需要有国家大视野。“顶层设计要突破省级层面,站在国家视角,产业发展要瞄准国家、国际地理分工。”朱翔说。

      避免“造群”、走进误区

    “要科学、全面地对待城市群,不要顾名思义、唯群是从。否则,就可能导致实践上‘造群’运动任意泛滥。”北京大学秘书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长江经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杨开忠认为,不要盲目扩大城市群地盘,而要着力提升高端功能。

    城市群的等级,不是由地理范围和规模决定的,而是由功能等级来决定的。“你卖酱油,服务半径仅仅是周围10分钟路程;卖服装,生意可能做得远一些;如果是卖股票,辐射力可能是全球。”杨开忠建议,长江中游城市群要想在全国、全世界城市群体系里占据更高层级,关键在于发展高附加值、高效率、高辐射力的高端功能,包括国际商贸、国际金融和国际交通运输等。

    朱翔指出,城市群建设要避免到处开发,应沿着长江、湖泊和主要港口,发展产业带。“长江中游城市群开发不是中部四省开发,前期范围不能搞得太大,应该集中力量、重点突破。”他建议,四个省可考虑在各自沿江领域设立新区,带动沿江发展。

    在城市群发展过程中,各地存在定位相近、产业同构、协调度低、结构失衡等问题。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田宇指出,世界上发展较为成熟的城市群,如美国东北部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英国中南部城市群等,其共同特点在于差异化分工与专业化机制。“长江中游城市群,在这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市场为主,政府为辅

    与会嘉宾认为,长江中游城市群打造,需要有顶层设计,同时要坚持市场的力量。

    新华社湖北分社社长梁相斌说,四省之间面临市场准入、质量技术标准、行政性事业收费、户籍制度等方面问题,阻碍了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如果政府能够打破壁垒,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引导城市群内各种发展要素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做好分工协作,延伸产业链,实现错位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不可限量。

    武汉大学教授伍新木指出,长江中游城市群一定要率先努力建设自己的自由贸易区,按欧盟自由贸易区的制度框架,覆盖长江中游城市群。以此为突破口,可以牵引、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合作与融合。

    自由贸易区的核心是利用市场化手段进行要素配置,武汉大学教授邹薇建议,可以考虑在武汉设立自贸区,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参与国际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