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政务频道

武汉布衣参事参政3年记:草根智囊做了些啥

发布时间:2015-06-11 16:34:44来源:SRC-13

图为:为了测量东湖水位,陈勇现场解皮带。

  湖北日报讯 记者 胡弦 通讯员 陈汉彪 摄影记者 李溪

  陈勇

  一纸建言,让东湖水位降半米

  今年,陈勇正式从东湖风景区城管局一中队退休,这意味着,今后他有更多时间钻研武汉的历史文化,关注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陈勇说,3年过去了,自己对参事工作由模糊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具体的理性作为。他把参事工作总结为:配合中心工作,紧扣时代脉搏,研以致用,建有用之言,献务实之策。

  为测量水位,当场解皮带

  近日,常在东湖边散步的细心市民发现,东湖水位始终保持在19.6米左右,较为平稳。孰知,水位的背后,凝聚着陈勇的心血。

  去年4月,他经过沿湖路时发现,东湖隧道施工围堰产生内倾,多处高低不一,如遇暴雨,湖水很可能漫过围堰,诱发危险。为测量水位,陈勇当即解下皮带,趴在湖边丈量许久。“我怕大雨一来,东湖的排涝能力又有限,围堰扛不住。”眼看雨季即将来临,陈勇忧心忡忡,他随即调研了水务局、排灌站等多个部门,并走访多名建筑专家和熟悉东湖水文的老人,递交了确保东湖隧道施工围堰安全的紧急建议。

  建言很快得到时任市长唐良智的重视,他批示“此事重大”。副市长张光清在第一时间召集水务等部门紧急协调,陈勇提出的调控水位、加固围堰等4条建议全被采纳。施工方连夜抽排湖水,东湖水位降下0.5米,库容增加约1650万立方米。

  这一纸建言,不仅让东湖安全渡过梅雨季节,还成功避免了两次突发性持续大雨可能引发的灾害。相关部门表示,如果水位漫过围堰,不仅会带来巨大的安全风险,工期起码要延迟一年,经济损失难以估量。事后,东湖边立起一块警示牌:规划控制水位19.65米。

  典藏大武汉几个世纪的故事

  成为参事后,陈勇发挥多年收藏武汉史料的优势,不断打捞这座城市遗失的“老品牌”。在他看来,三镇许多地方都存有中外交流的遗迹,需要再发现。

  2014年3月,中法签署《关于在武汉市建设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的意向书》,立即引起陈勇关注。他对中法经济、文化交流历史比较熟悉,收藏有300多件文物文献。陈勇向市政府建议:在中法生态示范城的规划中,应重视法国与武汉人文元素。建言引起市领导和蔡甸区的高度重视。

  今年,他举办了以《武汉与法国》为主题的文物文献展,让更多市民了解武汉与法国的人文渊源,也让规划与建设者得到启发。

  陈勇说,历史上,武汉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城市,很多国家都曾来此经商、交流。他建议,把曾在这里留下足迹的公司、机构“请回来”,重新合作,促进武汉对外开放。

  还有一件未了之憾

  3年来,陈勇荣获“首届十大读书明星”称号、年度参事工作一等奖等荣誉;出版《武大老照片》等书籍,《全球视野下的大武汉》一书也即将面世。他坦言,仍有一件憾事。

  陈勇搜集了不少有关昙华林的独家珍贵资料,光清代民国时期的照片就有300多张,希望能够挖掘其中历史,恢复“文华书院”老品牌。2012年,在参与地铁2号线站点命名座谈会时,陈勇提出,应将“螃蟹岬”一站更名为“昙华林”,不仅更符合命名规律,也能提升文化档次。不料,这一建议并未得以采纳,陈勇很是遗憾。“昙华林蕴藏了很多老武汉不为人知的历史,走出了许多世界名人,这个名字有理由让更多人知晓。”

  陈勇说,武汉是自己了解且深爱的地方,今后将会一直坚持下去,义务宣传城市历史,提升文化品牌。他希望有一天,能倾尽所有藏品,办一个主题为“武汉与世界”的博物馆。

图为:施岚(右)平时非常关注儿童教育,经常到学校调研,和孩子交流。

  施岚

  不看“水”有多深,怎么好提建议

  回首3年参事路,施岚分别给自己打出了65分、75分、85分的成绩,并笑言自己一直在努力进步。

  寒风中写下千字建言

  自从成为布衣参事后,为方便办公,施岚开始背着电脑四处跑,成了“背包客”。

  深夜下了地铁,却发现已没有回家的公交,这是许多人都遇到的情况。为此,施岚调研半年,跑遍多个公交车站和地铁站,发现在晚上10点半左右时,洪山广场、光谷、常青花园等站点人流量仍较大,而相应的站点却早已没了公交。

  去年12月,借鉴台湾经验,施岚在寒风中打开电脑,敲下千字建言。

  提意见时“有图有真相”

  今年3月,武汉市直单位绩效管理年度考评启动,施岚作为专家参与现场考评。考评期间,施岚摊开一张张照片:某社区上空管道电线如蜘蛛网般密密麻麻,一些老旧的电梯关不上门,走道堆满各类杂物……“有图有真相”的提问,让相关部门负责人当即接受意见。

  原来,在评审之前,施岚已收集了不少网友意见,可谓有备而来。他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看到什么感兴趣的,立刻停下来仔细观察,拿出手机拍照,或用笔记录。施岚说:“布衣参事身份特殊,就是要在基层收集整理最真实的民意,不看看“水”有多深,怎么好提建议?”

  热心公益 帮扶弱势群体

  去年,施岚发起了“荆楚公益行”等系列公益助学活动,深入南水北调最大移民区大柴湖,为农村、山区、革命老区的穷困孩子捐资助学,共募集各类学习物资10余万元。

  今年,施岚还将发起“老吾老”和“幼吾幼”两大计划,将大学生创业引入养老服务业,同时关爱自闭症儿童,帮他们申请基金。

图为:今年,胡全志建言武汉应大力保护林荫道,图为他在龟山北路实地考察。

  胡全志

  武金堤路没修好是最大遗憾

  前不久,布衣参事胡全志到黄陂区暗访,发现一些绿化养护问题,如部分行道树批量枯死未及时补栽等。他就给黄陂区区长吴祖云写了一封建议信,吴祖云批示“应检视反思”。5月22日,该区准备启动整改。

  3年来,像这样的监督与建言,胡全志提了100多条,可谓“人走到哪里,建议就提到哪里”。

  经验不足留下遗憾

  胡全志坦言,刚当上参事时,还没找准定位,建议虽然提得多,但被采纳的很有限,压力很大。“我不知道是自己的原因,还是什么其他原因。”

  2012年,网民反映,希望胡全志关注武金堤路。当时,他向参事室申请调研,走访了市水务局,获悉政府正在计划维修。“由于缺乏工作经验,调研不够深入,以为政府部门已有计划,就没有再提建议。”胡全志叹息说,事后得知,武金堤路维修仍然停留在三级公路水平上,修好不到三个月,又发生严重破损,投资打了水漂。胡全志说,如果当时认真调研,有可能为政府节省不菲的资金。“这是我任职以来最大的遗憾。”

  胡全志由此开始转变。“过去,我认为把老百姓的声音反映给相关部门就行了,但参事需要扎实调研、系统思考,才能提出有效建议,真正对市民负责。”胡全志说,当一任参事,就要为城市留下一些印迹,否则问心有愧。

  建言公园选“市民园长”

  通过一年摸索,胡全志慢慢学会如何做一名合格参事,他敲开了诸多部门的大门,让他们的决策融入了民间智慧。

  去年,市园林和林业局想邀请市民协助管理公园。该局公园处处长唐闻第一个想到了胡全志。“他是布衣参事,非常关心城市建设,一定能帮我想出好点子。”唐闻说。之后,胡全志建议,为每个公园配1名市民园长、2名特邀管理员。

  28名市民园长选聘上任后,提出了200多条建议,大部分得以采纳。唐闻说,事实证明,市民园长加特邀管理员的模式,大大提升了公园管理效率,一些顽疾得以解决。

  3年来,胡全志共应邀参加了多个部门的调研、座谈和监督活动共176次。连政府立法,也要向布衣参事征求意见。2013年5月,胡全志提出,应尽快启动修订《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程序,后被采纳。几年下来,胡全志参加了近20部法规的修订立法工作。

  坦言离市民期待仍有差距

  武汉有多少座公厕?1062个。武汉公交每天产生多少垃圾?12吨。法桐树有多少?6万棵。

  提起关于武汉的各类数字,胡全志如数家珍。正是基于对城市的热爱,胡全志提的建议切口都不大,但越来越有分量。

  今年,他从地铁厕所入手,发现城市公厕普遍不足,建议兴建迷你景观智慧公厕。随着拥堵加剧,胡全志发现公交线网存在弊端,建议合理布局公交线网,降低市民对私家车的依赖……这些均被参事室列为重要建议,拟上报市政府。

  提建议多了,会不会担心得罪人?胡全志说,只要是出于公心,就不怕得罪人。“我相信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几年来,胡全志搜集了大量市民建议,并带着许多理性建言的市民参与了政府调研和决策。但他仍感觉离市民期待尚有差距。他说:“我一直在努力,但是,建议转换为成果的道路比想像中要漫长很多。”他期望,有更多民间“最强大脑”成为布衣参事,共同托起武汉的美好未来。

  新闻背景

  开全国先河的3名武汉布衣参事,已走完3年任职之旅。

  2012年5月29日,武汉市第一技术学校教师胡全志、东湖风景区城管局一中队科员陈勇、武汉市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主任科员施岚,从时任市长唐良智手中郑重接过聘书,成为武汉首批从市民中选出的参事。

  从此,他们把带着“露水味”的草根声音传达给城市最高决策者,成了武汉市长的得力智囊团。

  3年来,他们以布衣身份进入政府部门,列席市“两会”,参加电视问政,参与公共决策。给湖泊装上“防填锁”、增设地铁站口引导标识等建议,得到采纳办理;《“三智汇聚”筹建园博会》等10余份建言,得到市领导批示;《高度重视“网民意见回复”的建言》等建言直通高层,被国务院参事室《国是咨询》刊载。

  据悉,武汉布衣参事制度有望申报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并计划吸纳更多民间志士加入。

  声音

  武汉市政府参事叶青:布衣参事比我们更接地气

  叶青拥有多重身份,还是高校教授、省统计局副局长。多次与布衣参事合作调研、写建议,他认为,3位布衣参事非常热爱武汉,了解武汉实际,提的建议方向性强,更接地气。

  在叶青眼中,布衣参事与普通参事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都来自于基层,关心的许多话题是普通参事很少着眼的,而这些恰恰是民生关切。“他们3个各有专攻,在某些方面的专业程度甚至超过我们这些人。”

  武汉市参事室负责人:他们几乎每天都有灵感

  “他们几乎每天都有灵感,有时一天能写好几条建议,这种工作态度和效率深深感染了我。”武汉市参事室负责人说,布衣参事的加入,让许多官员和政府部门感受到了民间力量的神奇。政府部门需要做大量的公共决策,尤其需要倾听民间声音,而布衣参事这条路径,正好把民间优秀人士选了出来。

  3年下来,布衣参事们为“高大上”的参事注入了新鲜血液,公厕、公交、东湖水位等诸多草根选题被挖掘出来,畅通了民意渠道。有些部门负责人说,布衣参事的一个建议,给许多人带来了春天。

  社科专家黄红云:他们的能力超过我想象

  武汉市社科院研究员黄红云是当年布衣参事选聘考试的面试官。这3年,她在大小场合频繁接触3位布衣参事,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是公民中的热心人、能干人和无私的人,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们的执着和能力大大超过我的想象和预期。”黄红云说,布衣参事都有着繁忙的本职工作,但他们可以为了一个建议,想尽办法,扎实调研,不求名利。如果我们的城市多一些这样的关心公共话题的市民,对城市的民主推进、文明提升乃至环境改善,将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记者 胡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