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政务频道

“十二五”湖北发展述评之一:逆势晋位势如虹

发布时间:2016-01-23 06:32:13来源:SRC-13

  湖北日报讯 记者 甘勇

  一段艰辛的旅程,总能邂逅最美的风景。

  一处惊险的弯道,往往酝酿超车的机遇。

  五年,GDP排名前进三位,挺进前八,湖北重回新中国成立以来巅峰之位!

  回首“十二五”,这是一幅砥砺竞进、逆势前行的昂扬画卷——

  迎着金融危机的逼人寒意,顶着经济下行的重重压力,一份竞进有为的担当,一种咬定发展不放松的定力,一个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使命,如奔涌的条条大河汇聚澎湃,描绘湖北经济坚挺向上的曲线,收获跨越发展的欣喜。

  五年进三位,综合实力大跃升

  时间回到2011年。

  全球金融危机的寒流,乍暖还寒。经历了“强刺激”的湖北经济高增速开始高点回落。钢铁、建材、化工等行业价格大起大落,产能过剩的危机悄然发酵。

  经济规律的无形之手,无情推开下行周期的通道。

  有着“怕冷不怕热”特征的湖北,会在新一轮调整中“冷得快”吗?

  进入新常态的湖北经济,会在复杂多变的格局调整中迷失吗?

  时间给出答案。

  2011年,湖北生产总值首超上海,重回全国前十位;

  2012年,我省GDP突破2万亿元,超过湖南,位居全国第九位;

  2015年,湖北生产总值逼近3万亿元,超越辽宁,挺进全国八强,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

  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肩负“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国家使命,湖北从容应对,精准发力,综合施策,交出了一份“弯道超越”的出色成绩单。

  看速度,中部数一数二——

  这五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7%,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2011年增长13.8%,到2015年的8.9%,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依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在全国,增速走在前列;在中部六省中,增速始终保持第一、二位。

  看总量,中部靠前——

  这五年,经济总量规模由全国第11位,上升到第8位,稳居全国第一方阵。2011年,湖北生产总值在中部六省中位列第三,2012-2015年均位列第二,仅次于人口大省河南。

  看人均,稳居中部首位——

  这五年,全省人均GDP从27906元提升到50654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年均增长10.3%。按美元计算,人均GDP2010年不到5000美元,2015年达到8135美元,稳居中部第一,进入中等偏高收入地区。

  看工业,跻身全国第一方阵——

  这五年,工业经济总量先后突破3万亿、4万亿,由全国第11位进至第7位。

  看企业,为全省经济添活力——

  这五年,全省实有市场主体已达412.78万户,数量连续3年位居全国第五、中部第一。其中,企业类市场主体突破87万户。

  看财政,实力增强显后劲——

  这五年,全省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不断增加,2015年就新增近 500亿元,达3005.39亿元,比2010年增长近2倍,年均增长24.3%。

  精彩数据,意味着“十二五”的精彩收官。“彩”在中气十足。湖北始终保持“高于全国、中部靠前”的发展态势!“彩”在实力壮大。从总量到人均,从工业到农业,湖北拥有从容自信的底气!

  量增质更优,精彩作答“两难”考卷

  “十二五”开局,摆在湖北面前是多重“两难”。

  稳增长、调结构,两难;财政增收、企业减负,两难;保持投资较快增长、消化过剩产能,两难。

  咬定发展不放松,湖北以“竞”求“进”破两难。

  看结构,趋向协调趋向合理。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10年的13.5:48.6:37.9,演进为2015年的11.2:45.7:43.1,服务业比重持续上升。

  看工业,“高新”基因活力释放。2015年,全省高新技术制造业完成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总量的34.9%,比2010年上升7.2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完成增加值占全省规上工业比重降至26.8%,5年下降6.1个百分点。

  看产业,千亿支柱迅猛倍增。千亿元产业由7个增加到14个,传统产业升级上位,新兴产业生机勃勃。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3D打印、北斗导航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

  看消费,发展引擎更澎湃。2015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78.05亿元,增长12.3%。新型业态拉动作用继续增强,全省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280.68亿元,增长78.0%,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个百分点。

  看发展,“绿”意更浓更可持续。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1.2%,单位GDP能耗五年累计下降22%,企业减排可换来真金白银,我省碳排放权交易量、交易额均居全国首位。

  质的多重提升中,实体经济举足轻重。

  2015年岁末,全国金融界“大佬”云集东湖之滨。

  国开行、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平安集团、中投证券、渤海基金、长江国际金融投资……金融行业的领军企业,带着资金、带着人才、带着创新创业的激情,来到湖北这片热土,寻找项目、寻找商机,也在寻找未来。

  吸引他们的,是湖北省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

  400亿元,省财政拨出湖北历史上最大一笔“支出”,设立引导基金,发起总规模2000亿元的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撬动万亿元投资来鄂兴业。

  大手笔将进一步提升湖北产业质量。产业基金将投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投向新兴产业壮大发展,投向能带给湖北更好未来的产业。

  从量的跨越到质的提升,湖北经济内生动力更足,发展韧性更强。

  “一元多层”展宏图,多极支撑势燎原

  “十二五”收官之年,湖北经济舞台上,节拍激越,舞步飞旋。

  武汉、襄阳、宜昌、荆州、荆门……一个个增长极点燃发展新引擎;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长江经济带、汉江经济带……一个个区域经济板块加快隆起。

  从武汉“一城独大”到多极带动,湖北经济发展书写新格局。

  隆冬时节,武汉市左岭新城。一个手机、平板电脑显示面板的重要生产基地正在崛起,中国显示面板大量依赖进口的历史,即将改写。

  占地2000余亩的武汉华星光电公司厂区里,工人们正在为生产车间吊装设备。总投资160亿元的武汉华星光电项目,今年一季度有望投产,可实现年产中小尺寸液晶显示面板8800万片,每天创造的产值超过5000万元。

  大武汉,大气魄,大发展。

  五年来,南车北车会师江城,通用、雷诺、比亚迪强势入驻,联想、TCL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抢滩登陆。

  五年来,按每年通车一条地铁线的速度,武汉不断刷新城市面貌,“每天不一样”。武咸、武黄、武冈城铁相继通车,京广高铁、沪汉蓉高铁在汉交会,近40条国际和地区航线直飞全球,“祖国立交桥”挺立荆楚。

  五年来,武汉实力倍增。2014年,跨入万亿元俱乐部,在副省级城市居第3位。

  龙头昂起,带动“一主两副多极”全局发力。“两副”支撑,襄阳、宜昌经济总量均达到3500亿元左右。

  汉江流域中心城市襄阳,汽车产业走向全球。随着英菲尼迪国产化、神龙襄阳工厂新发动机项目投产,以及33家天籁、英菲尼迪配套企业陆续落户,襄阳市正积极打造全球汽配市场的“襄阳制造”品牌。

  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宜昌,提出建成现代化特大城市的宏伟目标,为城市注入“既大又强、特优特美”的内涵。“十二五”期间,宜昌市跃居全国百强城市第57位,前进16位;跃居中部地区同等城市第2位,前进1位。“多极”发力,全省经济总量过千亿的城市达到10个,比“十一五”末增加7个;县域经济占比已超过全省六成,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以“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为统领,协调发展新格局呈现荆楚。

  扬帆出海,打开发展新空间

  回首5年,引人自豪的还有我们的“国际范”“国际色”。

  昨日中午时分,来自武汉的首航旅客,冒着雨雪登上了泰国亚洲航空公司FD572航班。

  不到3个小时,飞机在曼谷降落。打开舱门,已是一片温暖的夏日景象。

  2月1日,亚航武汉—亚庇(沙巴)国际航线开航;2月12日,武汉—东京首航。算上至迪拜、至罗马的航线,短短3个月内,武汉新开通5条国际航线。

  这是地处中部的湖北,张开双臂拥抱世界的新成果。

  航空口岸,39条国际和地区航线,将遥远的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与湖北“拉近”。

  铁路口岸,“汉新欧”发货量全国第二,154个班列、1.4万标箱,满载湖北制造、荆楚特产,驶向莫斯科、德国汉堡、杜伊斯堡、捷克帕尔杜比采等地。

  水运,航线强力辐射。武汉阳逻港至上海洋山港,江海直达;阳逻港新开通至日韩集装箱快线,航程从12-16天缩短至7-8天。

  武汉新港,俨然已是中西部“海港”。

  数据显示,去年全省口岸进出口货运量2577.4万吨,同比增长11.4%;航空口岸出入境人数190.4万人次,同比增长35.3%,重夺中部第一。

  经济下行,竞争加剧,充满活力的市场,成为稀缺资源。

  向外看、引进来、走出去,统筹考虑和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湖北拥抱世界,打开新天地。

  外贸逆势奋进——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复苏步履蹒跚,我省外贸保持稳定增长。2015年,我省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2838.8亿元,比2010年增长75.8%,年均增长11.9%。

  利用外资快速增长——“十二五”以来,来鄂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由87家增加到241家,居中部第一位。2015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89.48亿美元,增长12.9%。2011-2015年,我省累计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340.48亿美元。

  对外合作不断深化——

  2015年,全省境内投资主体非金融类对外实际投资额12.5亿美元,同比增长12.6%。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52.3亿美元,新签合同额114.5亿美元,外派各类劳务人员1.6万人次。

  打开思维看世界,湖北企业迈开大步走出去。

  东风汽车战略性入股标致雪铁龙集团,成为并列第一大股东。借船出海,国际化东风扬帆远航。

  华新水泥在塔吉克斯坦投资建厂,海外工厂产品出口阿富汗,不仅探索企业发展新模式,而且让塔吉克斯坦从水泥进口国变成了出口国。

  劲牌有限公司的中国劲酒,凭借品质获得高分入驻韩国“711”便利店,产品还通过美国查尔斯河实验室验证,国际化发展开启新征程。

  省商务厅数据显示,去年我省地方企业经核准和备案新设境外企业及机构103家,增资项目23个,中方协议投资额达到35.8亿美元,同比增长近50%,创历史新高。

  把世界的拿到湖北来,把湖北的拿到世界去。“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荆楚儿女,正在以海纳百川的胸怀,与世界对话,与世界同行,犁开一片更宽阔、更美好的新未来。

  情系民生,荆楚大地暖流涌

  寒冷的冬天里,总有一股暖流,给人温暖,让人感动。

  1月20日,宜都市松宜矿区老矿工龚道翠一家人,搬到新建的保障房,结束了37年居住棚户区的历史。坐了十几年的老板凳,龚道翠舍不得扔,搬到了新房里。“坐在阳台上,晒太阳,亮堂!”

  去年,松宜矿区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相继建成保障房886套,分到房子的棚户矿工,春节前全部搬进新居。

  住新房、走新路,棚户区改造,惠及住房困难群众。省政府计划,到2017年,全省计划再改造包括城镇危房、城中村在内的各类棚户区120万套左右,其中2016年改造39万套以上,改造农村危房30万户。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就业是民生之本——

  截至去年12月底,全省城镇新增就业86.63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23.76%;安排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2.36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61.82%;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5.6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56.75%。

  增收是民生之需——

  2015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051元,比上年增长8.8%。2015年与2010年比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其中,2014年我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849元,多年来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小康是民生所盼——

  2011-2014年,全省小康指数年均提高3.59个百分点,分别比“十五”“十一五”加快2.63个和0.91个百分点。

  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2011年末,我省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2015年,我省城镇化率达到56.6%。

  191万套保障房和棚改房拔地而起,22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社保体系实现从“制度全覆盖”到“人口全覆盖”。

  牢记“六民要旨”,念好“衣食住行、业教保医”八字经,“十二五”时期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强。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情系民生,幸福湖北诠释奋斗的意义,温暖百姓的心窝。

  这,正是湖北“十二五”跨越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