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政务频道

第三批科技成果转化签约大会举办

发布时间:2017-09-30 13:00:44来源:长江日报

本报讯(记者郑汝可 通讯员阮聪)9月29日下午,我市科技成果转化签约大会迎来华中科技大学专场,62个项目现场签约,金额达66.62亿元。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陈一新出席会议要求,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进一步深化与华中大合作,在建设全国高水平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世界有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培育造就一流创新创业人才、规划建设长江新城等方面共同发力,创立“大学+”发展新模式,推动校城融合、联动发展并结成血脉相连、共生共荣的命运共同体。市长万勇主持会议。

这是继市科技成果转化局成立、武汉大学专场后,我市第三批科技成果转化集中签约活动。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路钢、校长丁烈云,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垣、张勇传、段正澄等与会。丁烈云在发言中表示,华中大始终扎根武汉,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与武汉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他透露,华中大将在汉设立工业研究总院,加快推进质子刀、光联网、能源互联网、医学影像装备等重大科研成果在汉转化。华中大副校长骆清铭就学校科技成果作整体推介。

陈一新感谢华中大积极响应“四大资智聚汉”工程,为在汉高校开了好头,作出了表率。陈一新说,华中大是武汉一张闪亮的金名片,更是复兴大武汉的宝贵资源和重要力量。今日武汉,正成为全国投资的热点城市、科研机构落户的首选城市、科研成果转化的关注城市、最关爱大学生的友好城市。武汉将以此次签约大会为新起点,进一步巩固校城融合共建成果,真正使华中大成为“大学+”发展新模式的典范。

陈一新表示,我市将支持华中大进一步加强重大基础研究,为武汉建设全国高水平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源源不断的成果供给。推动在汉高校院所、世界级科技领军企业合作,共同打造国家级重大基础研究平台;聚焦重大创新领域和战略制高点,建设大型综合性研究基地,打造世界一流国家实验室;引进诺奖级战略科学家,建设顶尖创新平台,为武汉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提供强力支撑。将进一步发挥华中大的引领带动作用,助力武汉建设世界有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依托产业科学家和优势学科,做大“院士经济”;深化华中大与东湖高新区、武汉经开区、临空港经开区的战略合作,支持学校与相关龙头企业共建各类新型研发机构、研发中心、新型孵化器等平台载体。

“我们要将华中大设为武汉招才基地,共同培育造就一流创新创业人才!”陈一新说,华中大被誉为创业界的“黄埔军校”,武汉希望,让更多“华科系”毕业生留在武汉,成为发展“菁英经济”的主力;吸引更多华中大校友关心武汉和学校发展,做强“校友经济”;支持华中大引进国际顶尖人才、知名科学家、学术带头人,以及商界领袖、管理型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发展“海归经济”。

陈一新表示,希望华中大积极参与设立在长江新城的武汉科学城规划建设,努力打造“院校—平台—产业”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武汉将支持华中大联合世界一流大学,创建国际合作大学、合作研究院、实验室,兴办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孵化培育基地;助力推动校区、园区、社区联动发展,将环华中大创新经济圈打造成为具有武汉特色和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业街区;积极支持华中大走集中集聚集约集成发展的新路,加快建设“双一流”大学。

万勇指出,签约是成果转化的开始,下一步一定要在精准对接上下功夫,强化点对点、面对面服务,进一步完善对接平台,深化对接活动,更好地挖掘和利用高校科技成果“富矿”。一定要在校城融合上走出新路,以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对接工程”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校市合作,以“大学+”推进校城融合新发展。一定要在“双一流”建设上创新亮点,全力支持华中大等在汉高校发展壮大,当好“勤务兵”、做好“服务员”,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让武汉这座“大学之城”更绚丽、更夺目、更辉煌。

市领导陈瑞峰、刘立勇、蔡杰、胡亚波、程用文、李有祥,武汉商学院党委书记李作清、东湖风景区工委书记黎东辉、江汉大学校长张幸平等与会。武汉光谷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战略发展总监郑彦升、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李斌,分别代表科技成果承接方和持有人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