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政务频道

天蓝水碧,展开美丽画卷——牢记总书记嘱托、奋力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进程述评之六

发布时间:2018-04-26 10:55:13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 图为:神农架大九湖,生态美景宛若仙境。(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梅涛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吴文娟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着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成效。”总书记嘱托,厚望如山。

作答生态文明建设,湖北,舞起绿色指挥棒,擎起污染防治利剑,让生态文明理念入脑入心。治水治气治土,严守生态屏障,用绿色刷新颜值气质。

俯瞰荆楚大地,色彩斑斓,美如画卷。看当下,“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正快马加鞭,补齐生态建设突出短板,让荆山更绿荆水更清生活更美。

浩浩乎山川如画,荡荡乎江河倾心。

2013年盛夏,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高瞻远瞩,语重心长,要求我们高度珍惜大自然赋予湖北人民的宝贵财富,着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成效。

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湖北方案”“湖北样本”,这是一份沉甸甸的嘱托和责任。

长江6300公里,横贯湖北1061公里,湖北长江岸线资源全国第一。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均在湖北。

千湖之省,鱼米之乡,也是湖北。

国家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区,还是湖北。

呵护大自然,湖北责任如山。

建设生态湖北,于全国,意义非比寻常。

肩负国家使命与历史责任,湖北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穿“新鞋”、走“绿道”,高举“绿色指挥棒”,守好“绿色责任田”。

守护幸福,承载梦想。一系列治山理水行动铿锵有力,一幅幅天蓝水碧、地绿人宜的新画卷在荆楚大地舒展。

生态优先 严字当头

这是入脑入心的理念,也是守护绿水青山的法治实践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省委、省政府为全省干部群众理清思路。

严字当头,让生态文明理念入脑入心。

守护绿水青山,法治先行——

法者,天下之准绳也。

2014年,“史上最严”的《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出台;

2015年,实施《关于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决定》,在全国率先立法禁止秸秆露天禁烧;

2016年,全国首部土壤污染防治地方性法规《湖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出台;

2017年,《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决定》高票通过。

连续4年,一年一部开创性、高“含金量”的地方性法规或重大决定,从法制上强力保障生态环境治理。

守护绿水青山,环境保护“一票否决”——

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实行环保问题“一票否决”,大力推进环保督查问责,湖北动真碰硬。

十堰,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在全省率先落实环保“一票否决制”,形成环保考责、问责机制。

5年来,“清水行动”“五河治理”次第展开。力保一江清水北上,十堰拒批145个有环境风险的重大项目,关闭转产规模以上企业560家,丹江口库区18万只养殖网箱全部拆除,关闭规模化养殖场134家。

2015年,丹江口水源地入选首批“中国好水”水源地。

守护绿水青山,自然资源纳入离任审计——

生态,不能是笔糊涂账。离任时要审计,任期内也要审计;审计结果纳入干部档案实行终身追责……

2016年,湖北把“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作为全省重大改革项目之一,在全国率先全面铺开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

在武汉,因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不过关,20多名干部被问责追责、追究刑事责任,其中8人因生活污水收集系统建设推进不力被撤职。

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地方、基层履责创新探索之举纷出。

开展生态红线划定、长江跨界断面考核、空气环境质量考核与生态补偿、涉环保“邻避效应”等试点,一系列生态体制机制障碍陆续破除。

高悬利剑 鏖战污染

这是雷霆出击的铁腕,也是抓铁有痕的作风

“加强生态修复、污染防治,让湖北山更青、地更绿、环境更优美,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子孙后代营造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省委书记蒋超良掷地有声。

一系列铁腕硬招雷霆出击,湖北全面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撑起生态环境保护伞,擎起污染防治利剑。

看治水,“退渔”“退垸”,还湖于人民,还湖于未来——

一根根竹子被拔除、一张张渔网被清理,把切割的湖泊“合起来”、把改变的水域“复起来”。

初春的洪湖,碧波荡漾,湖鸟纷飞。

而2年前,这里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竹篙成排,围网密布,竿连竿。“退渔还湖”。2016年9月,洪湖生态保护迎来历史性时刻——启动“大拆围”。

洪湖市1000多名干部,组成40多个工作专班,无论天晴下雨,还是风寒浪高,每天都开船下湖,宣传拆围政策。

拆围还湖,渔民上岸,收获安定新生活。拆围水域恢复水草面积12万亩……昔日“竿连竿”,今日再现“浪打浪”。

2016年7月,爆破人工堤的震耳巨响中,阔别37年的牛山湖重回梁子湖怀抱,这一次退垸(湖)还湖,既是应危重汛情之急,更是谋生态修复之远。

2016年汛后,湖北推动全面“退垸还湖”,洪湖、长湖、斧头湖、汈汊湖的45个圩垸永久退垸(田、渔)还湖。

湖北省环保厅2017年监测的21个湖泊水域中,水质优良符合Ⅱ—Ⅲ类标准的水域占42.9%,与2016年相比,上升4.8个百分点。

看治气,无人机监控露天烧秸秆,守望荆楚蓝天——

“源头防控、以禁促用、综合施策、以用促禁”的全面禁止露天焚烧秸秆的“禁烧令”,在全省范围内实施。

天上,出现了无人机,监控露天烧秸秆。一些地方如枝江市主要负责人因当地秸秆焚烧火点、黑斑较多,焚烧面积过大被约谈;黄陂区、京山县、嘉鱼县政府分管负责人被提醒谈话。

为治理大气污染,我省频出重拳。按“谁改善谁受益,谁污染谁付费”原则,2015年底出台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暂行办法,建立“环境空气质量逐年改善”与“年度目标任务完成”双项考核的生态补偿机制。

2017年,环保部卫星监测通报湖北省秸秆露天焚烧火点58个,较2016年减少11个,未发生一起因秸秆露天焚烧导致的重污染天气。

看治土,严控污染源,从根子上保护土壤免遭侵害——

2017年年底,虽然已是冬季,但在黄石大冶市金湖街道办农田土壤修复示范项目现场,仍有一丝绿意。

这片占地283亩的重金属污染地块,通过生物多样性修复法治理,成片的圆叶遏蓝菜长势良好。

经过近三年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点位达标率超九成。

这标志着大冶这个有着3000多年冶炼史的资源型城市,土壤污染治理之路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哪里有污染,哪里有违法,惩治的棒子就挥向哪里!

2016年,湖北华丽染料工业有限公司领到我省环保史上最大罚单——2196万元!

起因在于:超标排污,私设暗管。企业全面停产整治,案件同时被移送公安部门,相关责任人被行政拘留。

据省环保厅透露,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期间,向我省交办的1925件环境信访问题全部办结,全省共实施行政拘留22人,刑事拘留5人,约谈918人,追责问责501人。

河湖长治 绿满荆楚

这是严守屏障的率先行动,也是久久为功的湖北作为

河湖清,则生态兴;生态兴,则经济盛。“每条河流要有‘河长’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的这句话,说到了百姓心里。

中央部署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湖北省委、省政府迅速响应,引领荆楚河湖步入全面治理保护的新时代。

从河长制到湖长制,奔向河畅湖美的“接力”。2017年1月,湖北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的实施意见》,统筹“河长制+湖长制”,实行“河湖长制”,并延伸到村级。

以上率下、示范引领。2017年8月,湖北省委、省政府领导担任河湖长名单公布,17名省委和省政府领导担任省级河湖长。

当年11月底,我省在全国率先全面建立五级河湖长制,省、市、县、乡、村五级37331名河湖长全部进岗履职。

别了,养育我15年的清江,

为了你的美丽,主人把我送到了别的地方。

临别,我要为你歌唱。

……

清江是长江的一级支流,在宜都市汇入长江。写下这首小诗的时候,正是2017年端午节午后。李先宁坐在岸边,眼看着最后一个网箱被队友拖走,心中无限感慨。

取缔数十万平方米网箱,500万斤母鲟鱼上岸,400个日日夜夜……而今,这一个圆满的句号,标志着清江库区网箱养鱼成为历史。作为宜都市红花套镇的镇长和镇级河长,李先宁也完成了一项重要使命。

眼下,湖北正在以更大力度向更深处挺进,让河湖长制变成“河湖长治”,让荆楚大地山川林木葱郁、河湖鱼翔浅底,青山永驻、绿水长流。

3月7日,宜昌。南岸缓坡上,宜昌田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身着红色工服的专业拆除施工队,正在对300多台套、总估值近2亿元的生产装置进行拆除,拆除的化工设备被切割分块,火花四射。50米外,浩浩长江水滚滚而过。

响应共抓长江大保护决策部署,宜昌发起“清零行动”,3年内沿江一公里内化工企业关停搬迁。涉及企业134家,职工5.25万人,资产1284亿元。

2017年至今,已有25家像田田化工一样、“家住长江边”的化工企业,向历史道出“再见”。

构筑长江生态防线——

巨海一边静,长江万里清。这是大诗人李白笔下的场景,也是湖北人民的共同期待。

2017年9月,湖北“长江大保护九大行动”横空出世,指向森林生态修复、湖泊湿地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业污染防治和产业园区绿色改造等,助推绿色崛起。

两月之后,湖北在全国率先出台《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总体规划》和5个专项规划,将各类开发活动限制在环境资源承载能力之内,为未来发展留足绿色空间。

在专项整治之下,一批“老大难”问题得以解决:取缔长江主要支流、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地等范围内的各类码头1011个;拆除围栏、围网和网箱养殖127.54万亩;搬迁或关闭禁养区内4764个养殖场。

母亲河,渐渐焕发生机和活力。

绿满荆楚美如画——

俯瞰荆楚大地,色彩斑斓,美如画卷。

这画卷,始于一场与绿色的约会。

2014年12月,绿满荆楚行动启幕。3年间,累计造林997.2万亩,相当于完成了以往十年的造林任务。

2017年底,时值绿满荆楚行动收官之际,湖北正式启动国土绿化精准灭荒工程——3年内,208万亩荒山披新绿。

厕所革命——3年内,农村无害化厕所全普及;乡镇生活污水治理——今年825个项目建成运行;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3年后,村庄垃圾九成治理。

湖北成立“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领导小组,加大督办考核力度,定期检查、通报进展,销号管理,严格奖惩。

2017年12月19日,备受关注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我国碳资产的“银行”和“仓库”——全国碳交易注册登记系统落户湖北。

这意味着,湖北拥有了第一个全国性金融功能平台。

湖北碳市场交易自2014年启动以来,总开户数、市场参与人数、日均交易量、市场履约率等有效指标都排名全国第一。

功能优势,是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注册登记系统运行后,将吸引近千家碳资产管理公司、咨询机构、第三方核查机构、减排项目业主等各类市场主体及专业人才入驻湖北。

低碳技术将迎来新一轮发展,而碳交易带来的一系列衍生服务,将促进经济结构转型。

2014年至2016年,通过交易,湖北企业累计减排二氧化碳2600多万吨。

碳排放权、排污权、用水权……在湖北,市场化减排方兴未艾。

生产方式在变,生活方式也在变。

2017年底,武汉东湖绿道二期正式对外开放。这让无数网友发自内心地“约起!走起!”

东湖边这一条路,让湖北、武汉成为了“美丽中国”的典范,赢得世界级赞誉。

或慢游、或骑行……这条开放的城市绿道,宽容大气地接纳着各种撒欢方式,留下一路美好与欢笑。

用绿色刷新颜值气质,湖北,转型不犹疑,发展不回头。

护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湖北,务实重行,久久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