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 张永胜
父亲六兄弟还有一个妹妹,家大口阔,上辈人省吃俭用建几间土坯房相当不易。成家后,爷爷奶奶分给儿子们的都是一间低矮的土坯房。
小时候,我与父母亲,还有两个弟弟,就住在一间20多个平方米的土坯房里。
1974年,我家所在的新华大队6个自然塆,从排市人民公社剥离,划归阳新县国营荆头山农场管辖。1976年,父母响应上级号召,举家来到白蛇渡大队湖区垦荒造田。大队分给父母一间房子,与老家的房子差不多大小,但是红砖建造,屋顶盖上茅草。
改革开放那年,我正好10岁。有一天,我们这群孩子,在外面玩耍。忽然豆大的雨点袭来,我们拼命朝家里跑。一排房子10户人家,我家最靠边。风大雨大,我家房顶的茅草被掀开,一根小木头掉了下来,“嘭”的一声,老式柜子上的一个瓷坛被砸碎,吓得我们兄弟3个紧紧抱在一起。
各农业大队的房子都归农场大队管理,每户每年出5块钱房租费。后来,大队将茅草顶统一换上了瓦片,每户依然是一间房。孩子大了要成家时,农场会考虑再分半间房给这户人家,当时农场的房子相当紧张。
1983年下半年,农场搞房屋改革。住户自掏腰包买下了各自居住的房子。父亲嫌房子太小,他决定自建房子。父亲请来外公,外公牵着牛,牛拉着石磙在农田碾压。田里的泥土压实后,父亲请来砌砖师傅,开始砌土砖建房子。
父亲建好了3间瓦房。墙体先砌了一人多高的红砖,上面再砌土砖,屋顶盖的是青色扣瓦。为盖房,父亲四处借钱,跑破了几双解放鞋。
包产到户后,大家手头慢慢宽裕了,不再砌土砖房,建的都是红砖瓦房。几年后,又开始建楼房。二伯在六兄弟中,第一个将土坯房拆除,建了二层楼房。紧接着,五叔也建起了楼房。
六叔考上了咸宁农校,毕业后在阳新县农业局工作。六叔对父亲说,“老家的土坯房我不需要了,就卖给你吧。”父亲辞职后,带着二弟养鱼,手头有了些积蓄。他拆了六叔的土坯房,买下爷爷分给五叔的土坯房,扩建地基,也建起了二层楼房。前两年,二弟又享受到农场改造资金1.5万元补贴,花了5万元改造老楼房,居住条件比城里人还好。
2000年,六叔在单位买了一套福利房,他是六兄弟中第一个在县城安家的。五叔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工作了几年,在省城武汉买了房。随着收入增加,堂弟将原来的80平方米房子卖掉,另买了一处150平方米的大房子。
我们堂兄弟姐妹有19人,其中10人生活在农村,都住上新式楼房。5人在县城工作,都住上了宽敞的商品房。另有1人在黄石、1人在武汉、2人在广州,全都住进了漂亮的房子里。
(作者单位:阳新县荆头山农场)
(作者: 编辑:瞿祥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