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
留住绿水青山,才能赢得金山银山。湖北的思路,是以“保护好”为基础。
前面讲到的摸清家底,就让“保护”更具行动性。土地、森林、水这些重要自然资源通过系统勘测,编制成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实现了资产化的管理。湖北由此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工作。
截至目前,湖北已经出具116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报告,对生态环境损害责任实行终身追究。
湖北省发展战略规划办公室副主任 徐新桥:省发展改革委、省统计局、省环境保护厅、省委组织部联合制定了《湖北省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和《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将绿色发展指数涉及的49项指标,全部纳入了考核体系并且按年度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的重要依据。
开展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试点
在保护的基础上,湖北再进一步,让这些优质的生态资源产品发挥价值,转换为经济优势。首先要做的,是让生态资源具有价值属性。
为此,湖北将建立自然资源开发使用成本评估机制、定价成本监审制度和价格调整机制,完善水资源、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特别是开展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试点。
湖北省发展战略规划办公室副主任 徐新桥:我省已选择通顺河、黄柏河、天门河、梁子湖、陆水河这五大流域及相关20个县市区,在2018年实施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到2020年省内长江流域相关市县60%以上要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小扩展: 20个试点县市区分别是,通顺河流域的潜江市、仙桃市、蔡甸区、汉南区;黄柏河流域的夷陵区、远安县、西陵区;天门河流域的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钟祥市、京山县、天门市、汉川市;梁子湖流域的咸安区、大冶市、鄂州市、江夏区;陆水河流域的通城县、崇阳县、赤壁市、嘉鱼县。这些县市区须在今年12月底前签订具有约束力的补偿协议。
建立生态产品、资源市场交易体系
生态资源一旦具备价值属性,就要按市场规则运行。为此,湖北还将搭建平台,建立生态产品、生态资源市场交易体系。比如,推动武汉打造成为全国碳交易中心和碳金融中心,探索基于能源消费总量管理下的用能权交易等等。
此外,湖北还将推动经济转型,培育更多像潜江“虾稻共作”、恩施“利川红”茶叶这样,通过生态属性提高产品价值的经济主体,实现生态产品的价值转换,用绿色发展赢得金山银山。
(作者: 编辑:刘建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