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政务频道

基层需要什么样的年轻干部调查(上):遇到挫折撑得住,关键时刻顶得住

发布时间:2018-09-02 08:08:40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芳 陈会君 通讯员 黄丹梅

【编者按】

从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关于适应新时代要求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意见》,到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都强调要抓好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

基层需要什么样的年轻干部?老百姓有什么期盼?怎样引导年轻干部经风雨、长才干?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赴枝江、宜城等地乡镇展开调研。

做“飞鸽牌”,还是做“永久牌”?

是心猿意马,还是扎实“墩墩苗”?

不少基层年轻干部,曾这样自我发问。

张国安,34岁,山东人,同济大学硕士。8年前落户枝江时,大伙都担心他留不住。没想到,他把媳妇从山东接了过来。

谭俊,40岁,三峡大学毕业生。工作以来,一直在乡镇摸爬滚打,一干就是16年。

8月下旬,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枝江乡镇调研,碰到不少这样愿意扎根基层的年轻干部。“乡镇非常渴望年轻干部!”采访中,多位乡镇党委书记直言。

扎根基层,“墩墩苗”不是“镀镀金”

老百姓眼里,基层需要什么样的年轻干部?“能帮群众解决问题的干部,就是好干部。”枝江董市镇双湖村村民李正性说。

吴华林,“85后”,董市镇副镇长。

曾有段时间,有位杜奶奶每天上访。她是秭归搬来的移民,卖掉董市分给她的房子后,又回秭归居住。几年后,老人回董市要求重新给她安排宅基地。这不符合政策,但杜奶奶怎么也不理解。“老百姓找上门,肯定是有难处。”吴华林换位思考,详细了解杜奶奶的处境后,打算按政策为她申办低保。

感受到政府的关心,杜奶奶再也没上访了。“在乡镇一线,学会了怎么和群众沟通交流。”扎根基层,让吴华林找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在哪里都是工作,要摆正心态。”彭翠翠,31岁,枝江马家店街道社区办工作人员。毕业后,一直在乡镇工作。如今,每天在社区一线忙碌,乐在其中。

马家店街道党政办副主任王胜今年29岁,刚毕业时,也向往大城市。

“现在,心安定了。”王胜坦言,他在诸多细小事情中,找到了自身价值。比如,维护社会稳定,离不开基层,自己不就是那块小基石吗?

在他看来,基层是成长的大课堂,在基层“墩墩苗”而不是“镀镀金”,磨砺自己、增长才干是关键。

“有情怀,有定力,才能在基层扎得下根。”马家店街道党工委书记杨卫民时常这样鼓励年轻干部。

基层留人难是普遍现象。有的年轻干部在乡镇没工作多久,要么被调走,要么自己考走。

“年轻干部过早离开基层未必是好事,在复杂环境中更能成长。”董市镇党委书记易礼强跟年轻人谈心时说,干部成长是有规律的,基础打牢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经得起挫折,受得了委屈

干部眼里,基层需要什么样的年轻干部?“要经得起挫折,有委屈、有困惑时,能坚守。”杨卫民期待,年轻干部磨炼出一颗“大心脏”。

黄珊珊,湖北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2014年,29岁的她生完孩子回到董市镇副镇长的岗位。镇里缺人,她还兼任宣传委员。

一个人负责对口市里11个部门的工作事项,孩子又嗷嗷待哺,黄珊珊心情煎熬:“经常睡不着觉!半夜坐起来,拿张小纸条,把事情一条条列出来。”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

黄珊珊请教老同事、到市里咨询相关部门,工作局面慢慢打开。回头看,她感叹:“越是难受,越是做不下去的时候,越是成长的时候。”

经得起挫折,受得了委屈,才能磨出真功夫。

2017年,28岁的刘斐到马家店街道担任纪工委干部,从零起步开始这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一次,办案卷宗交到市纪委,因忘记复印问询人身份证,有的地方少了签字,案卷被打回来重做,他挨了领导批评。“也没人教我怎么做,多少有点委屈。但更多还是从自身找原因。”刘斐积极寻找解决方案,今年4月,他每天下班后主动到市纪委案卷室学习。这几个月来,再也没出过差错。“不是有学历就能解决好工作难题,千万不能把文凭等同于水平。”翻开董市镇镇长张国安的笔记本,密密麻麻的字迹,从税务常识到预决算流程,从施工规划、土地政策到安评、环评细则……都是他平时“充电”的痕迹。“到基层不是走马观花,要把磨炼当成人生的宝贵财富。”马家店街道66岁的退休干部宋平寄语年轻人。

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

组织部门眼里,基层需要什么样的年轻干部?“对党忠诚、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关键时刻能冲锋的年轻人靠得住、信得过。”枝江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贡维金说。

一次,该市一小区200多名业主,打着横幅,堵住小区大门,表达对物业的不满。

得知情况,马家店街道办事处主任谭俊立即赶到现场。

他拿起话筒,大声喊话:“我是街道主任,专门过来跟大家解决问题。请每栋楼派一名代表,我们找个地方坐下来谈,好吗?”

不出一小时,人群渐渐散了。每栋楼选出的代表与谭俊面对面。

了解居民诉求后,谭俊在随后的两个月里,一一沟通解决问题,还帮小区组建了业委会。

关键时候冲在前面的,不止谭俊。

今年刚入夏,一场坨子雨让董市镇不少地方受灾。

张国安冲在一线应急抢险。傍晚时分,一名妇女骑着电动车,掉进路边沟渠,附近群众隐约听到有人喊了一声“救命”。

信息传来,张国安马上调度搜救。但一连好几个小时过去了,没有结果。他又安排附近村庄,一家家排查,是否有人失踪。

守了整整一通宵,排查7个村3000多户人家后,他们才掌握准确信息:当事人落水后,很快自己从另外一边爬起来,回家了。雨下得大,她离开时没人发现。

“危难时刻,必须在一线。”彻夜不眠,尽管辛苦,但在张国安看来,这是年轻干部应有的担当。

为鼓励年轻干部扎根基层,去年初,枝江启动年轻干部“1730”培养工程,即:建立1个年轻干部培养总库,分党政文秘、招商引资、宏观经济等7个紧缺类型,每类各培养不少于30名干部。

“1730”培养工程中,枝江对每位年轻干部实行星级管理,分理想信念、能力素质、敬业奉献、业绩成效、纪律作风等方面,每月评星定级,作为年度考核、评先提拔的重要依据。

“变一次性考核评价,为全过程的动态考核。”枝江市委书记刘丰雷期待,用长效机制引导年轻干部沉下心来踏实工作,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事业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