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湖村渔事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湖村渔事]打煞网——上世纪六十年代杂忆(15)
发布时间:2016-11-12 09:36:31来源:荆楚网进入电子报

  人人说乡愁。我的乡愁在哪?年近花甲,写点家乡事,聊表乡愁。

  文/乡下老农

  打煞网

  夹网捕鱼,与罱湖泥、罱水草一样,是个力气活、辛苦活。或站在风里雨里,或曝晒在烈日下,双手不停,难得歇口气,哪有瞄罾子的宁静坐待、神定气闲?

  同是网具,还有个力气活、辛苦活,就是打煞网。通常称之为撒网。

  歌里唱得挺好听:清早啊船儿啊,去呀去撒网,晚上嗯呃回来鱼满舱……真的好像天堂一般。

  事实上,打煞网,亲身来做,苦不堪言。

  撒网,有权威资料介绍:也叫“掩网”、“天打网”。小型圆锥型网具。顶端结一长绳,下网缘向内折成夹边作为囊网,并缚有沉子。捕鱼时,将网撒成圆形,罩向水底,逐渐收拢后使鱼进入夹边或包缠网中,随即起网捕获。我国常用于内陆水域浅水区。

  我父亲那时因当大队干部“严重丧失阶级立场”,被开除党籍、撤职。说他是包庇了本村的地主、国民党军官。恰恰,我们认为这是保留了最可贵的人性。直到1978年“拨乱反正”后,他才被恢复党籍、重新安排工作。

  干部不当了,他学会打煞网。

  这是一个全流程、一环都必不可少的活计。

  要会织网、补网吧。不然网衣破了咋办?一个纲绳,一团麻线,一把网梭,就开始织。网眼多大?以指头计,一指、一指半、二指,就是网眼密度,密度大小与打的鱼大小成反比。边往下织,就要边放眼,如此才能保证成圆锥型。织到一丈?丈三?丈五?看本地一般水深,合适就行。长度够了,就要缚沉子,我们叫坠子、铅砣子,靠它们将网沉到水里煞到泥中。然后,折返一小截网衣作成囊。

  网织成了,白网,是不能下水的。要浆,用猪血来浆。只有浆过,网衣才结实,才不那么吸水,否则,它下水沉得慢——鱼早惊跑了;出水重——那么多麻线吸水,你拖得动?脱水难——长时浸泡,容易沤烂。从街上食品屠宰厂买来猪血,掺上点面粉、豆腐,讲究点的还掺上蛋清,把网衣浸透,再放蒸笼里蒸熟,不蒸熟会发臭,最后挂起晾干。

  “撒网者舞”,一般看到的,是凌空撒网的潇洒,许多摄影作品都是如此。迎着晨曦,对着夕阳,网住春光秋色,湖水粼粼,船儿悠悠,诗情画意不言而喻。可作为劳作,作为生活,它繁杂琐碎得多。

  前面说过织网、浆网,后面还有理网,每撒出去一次,收回,你就得清理一次,囊兜里的鱼、泥块,网衣上挂的草根、树枝,都得弄干净。然后,叠网,即左手提起纲绳、撮起一绺网衣,右手将其余网衣一把把依序叠在手中,再直起腰,选准地方,将网圆圆撒出去。要是网没理好、叠好,你就没法再撒开扔出去,可能是“一坨子扳了”;要是力道不够,你就没法撒远撒圆。到如今,我都不能将网撒得风生水起,更莫谈撒得如花似朵。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形容到人,不是个恭维话,是嘲讽人家没恒心没狠劲。但到打鱼人,是个实情,晒网,三天打鱼就得三天晒网,耗时费心,你又不得不亲力亲为。

  父亲撒网,我是屁颠屁颠跟着捡鱼。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回忆:北风呼呼,他每到小河沟打网,我就提着篾篓捡鱼,冻得手红通通的,一会指头就僵了,反正鱼离水也差不多是僵的,就用整个手去撮。这时,碰到网挂上水底树枝、木桩、沉砖什么的,他还得赤脚、脱衣下水去捞……

  就像司机开车,熟悉车,只是其一,熟悉路线、路况,也是基本功。撒网,是个不断更换地方、跑动着的活路,必须熟悉每个时节某一水域的水情、鱼情,这才能有好的收获。“功夫在网外”。

  家父撒网,用得心,吃得苦,耐得烦,是个优秀的舞者。我却没能学会,远谈不上传承。如今只能纸上谈兵,好不遗憾与羞惭。

 

  ——————————————

  湖村渔事——荆楚网约你讲述钓鱼那些事

  家住长江边的湖北人,对渔事有着别样的记忆和感情。

  钓鱼,捉鱼,流连于大江大湖,小河流水之间,留下的是快乐,对自然的向往。

  被繁忙生活裹挟前行的你,可能许久未能再续渔事之乐。

  此刻,还能用文字描绘出捉鱼钓鱼的美妙记忆吗?

  赶紧敲起你的健盘,分享你经历过的“渔事”吧!

  【投稿方式】

  1、东湖社区:在【湖北文坛】版块的【湖村渔事】栏目发起主贴,标题统一定为:【湖村渔事】+主题

  2、投稿邮箱:1517842714@qq.com。

  【文章要求】

  来稿文章必须为原创首发,体裁不限,字数在300-2000个以内,有图有真相。(注:文字及图片上不得带有外网链接,及带有广告性质的内链,如有网友投诉质疑,经查实后,取消比赛资格并做删帖处理。)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