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2015全国两会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代表热议:竞进提质 迈向“湖北制造2025”
发布时间:2015-03-12 13:54:13来源:荆楚网进入电子报

  湖北日报讯 记者 周呈思

  核心提示

  自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起,制造业一直是湖北经济的支柱和品牌。如今,从工业大省转向工业强省,从湖北制造迈向湖北智造,成为湖北经济竞进提质、升级增效的关键。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与会代表认为,这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件大事,也是湖北制造业竞进提质的重大机遇。

  制造业崛起了,经济脊梁就挺起来了

  “制造业是我们的未来。”全国人大代表辜胜阻说,从国家到地方层面,如今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之一,在于制造业大而不强,产能过剩严重。“如果能在这方面‘竞进’,让制造业‘提质’,湖北经济的脊梁就挺起来了。”

  目前,湖北钢铁、汽车、石化、电子信息、食品、纺织等支柱产业已过千亿元大关;包括汽车、船舶、电子等在内的装备制造业突破6000亿元,成为规模最大的产业。去年,全省工业总产值突破4万亿元。

  仅过去一年来,通用汽车武汉生产基地、联想武汉基地、TCL液晶生产基地等重大项目纷纷落地,武钢、三环等传统制造企业成功向海外拓展,北斗导航、智能制造中心等新兴产业异军突起……大项目、大投资,有力推动“湖北制造”产业升级、转型增效。

  在此基础上,湖北还进一步提出了“支柱产业倍增计划”,到2017年力争千亿元产业增加到15个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1.5万亿元;同时培育形成一批创新能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千亿元集团和百亿元企业。

  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新强代表举例说,制造业是湖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武汉市提出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就是竞进之为,担当之举。

  读懂“微笑曲线”,瞄准高端价值链

  政府工作报告论及“中国制造2025”时,提出要“采取财政贴息、加速折旧等措施,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

  2014年,我省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研究出台支持传统工业改造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现代服务业发展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全省技改投资增长25.1%,增速全国第一。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柏青代表认为,产业经济学中的“微笑曲线”表明,加工制造位于产业链附加值曲线的最底端,利润相对较薄,企业如果要获得更多的附加值,就必须向两端延伸——要么向上游端的研发延伸,要么向下游营销端的销售、传播、网络及品牌延伸。“总体而言,湖北的企业越向曲线两端走,获得的附加值就越多。”

  为了跻身价值链高端,湖北凯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弟雄代表主导其企业实施重大转型。去年,公司实施了“南拳北腿”战略:“北腿”是并购上海凡卓,“南拳”则是将原来长沙的房地产项目转型为湖南省电子商务总部基地。“退出酒业、房地产后,我们将进军移动互联和可穿戴设备市场,向信息化、智能化转型,努力成为具有软硬实力的通信服务解决商。”朱弟雄说。

  安琪集团酵母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姚鹃代表认为,制造企业在市场立足的根本,不是低廉的价格,而是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她建议,在产品行业标准的制定上,应该重视企业的声音,积极吸纳企业参与。“企业长期在市场摸爬滚打,对市场需求和产品接受度有更深的体会。”

  迈向品牌化、智能化、个性定制化

  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认为,应借鉴德国“工业4.0”经验,依靠创新形成独特的智造技术和制造业升级路径。

  湖北已出台实施意见,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根据该意见,湖北将于2020年形成较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主营业务收入达100亿元,成为中部地区工业机器人生产、应用、服务核心示范区和全国重要产业基地。“2025年的湖北智造,一定是品牌化的、智能化的、充满个性的、可定制的!”代表们建议,一方面要加快推进重点行业结构调整,力争在若干关键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另一方面需把握机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当前,武汉市建立的大工业基础已具备承接高端制造业升级的能力,但城市的一些基础设施建设仍处于智能化发展的基础阶段,与高端制造业乃至迎接‘制造2025’需求差距尚远。”

  省电力公司总经理尹正民代表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将智能电网装备技术与产业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并支持武汉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将智能电网纳入城市建设顶层规划目录。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