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老人邓龙郁向记者讲诉他与党的故事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本网特推出“良心向党”组合报道,以系列评论开篇,并有“良心备忘录”“良心手记”等深入基层的系列采访跟进,敬请关注。
荆楚网讯 记者鲁腾 陈亦帆 通讯员王纯正
“帮我把党费寄到这儿。”随州九旬老人邓龙郁向银行工作人说道。6月13日,邓龙郁带着仅有部队名、单位接收人职务的纸条来到银行,再次超额汇缴2500元党费。(详见荆楚网报道:九旬老兵交7万多元“特殊党费” 无收款人姓名难倒银行)
为何90岁高龄仍坚持汇缴党费?对党又有着怎样的感情?6月24日,记者带着这些疑问前往随州,探寻特殊党费背后的故事。
邓龙郁年轻时在部队里的照片
邓龙郁生活照
幼时家贫 是党培养了他
“小时候家里太苦,真如那句古诗‘路有冻死骨’般缺衣少食,路边常有饿死的人。”邓龙郁说,1927年,他出生在随州三里岗,家里姐弟7人,他是老幺。5岁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独自将他们抚养长大。“平日的生活就是喝米汤、吃野菜,米汤里连米都见不着。”
后来,邓龙郁的母亲不幸去世,他便到地主家打长工,1947年,江汉独立旅进驻随州,邓龙郁毫不犹豫地投奔这支让他向往已久的部队,成为一名通讯兵,隔年光荣入党,随部队南征北战。
1957年解放军大裁军,邓龙郁依依不舍地脱下军装,转业到黄梅县水利局,成为一名地方干部。
1959年,为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也为了心中的那一抹绿色,邓龙郁响积极报名参加边疆建设,加入新疆建设兵团第七师一三七团,任连队指导员。“是共产党把我们解放,教我读书识字,哪里艰苦我就应该去哪里。”邓龙郁眼眶湿润地说。
新疆兵团颁发给邓龙郁的光荣离休证
137团委员会馈赠给老人的纪念册
离休29载 坚定不移跟党走
1987年,60岁的邓龙郁在新疆建设兵团第七师一三七团光荣离休,1991年回到随州。
“离休后,我就爱在家看报纸。”随着年纪增大,邓龙郁的听力下降,只有在他耳边大声话说,才听得清,因此阅读成了他最大的乐趣。邓龙郁老人都会在家翻翻《湖北日报》等党报党刊,了解时政信息和党的政策。旧报纸堆积多了,也舍不得丢掉。
2015年,老人受邀回新疆奎屯回访部队。“呵,现在的新疆与我刚去那会儿比起来,那可是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邓龙郁满头白发,背部微驼,但精神矍铄、声如洪钟。
“刚到新疆那会儿,就觉得那里比农村还农村。”邓龙郁说,那时的新疆是一眼望不到头的大戈壁滩,他们住在矮泥巴房里,见门得先低头,进了房里动不动就会碰头。“现在,5000座温室大棚、几千亩的土豆种植基地、现代化的机械工厂、整洁的员工宿舍……不知道发展得有多好。”
“老人的党组织关系仍在部队,每年都提前超额缴纳党费。”第七师一三七团政工办吴主任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老人回到随州后,每年都会通过汇款的方式缴党费,29年来,缴纳的数额每年都增加。6月18日,第七师一三七团再次收到邓龙郁老人汇缴的2500元党费。
为何坚持主动汇缴党费?邓龙郁老人眼神坚定地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是党培养了我”。
记者手记:沉甸甸的党费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信仰共产主义。”邓龙郁老人在采访中数次眼含热泪,还有意向将积攒下来的7万元,作为党费捐献给部队。
这沉甸甸的党费让银行工作人员沈蓉委屈落泪。没有确切收款人姓名,九旬老人、七万现金、这一切都让沈蓉担心老人巨款的安全。面对老人的不理解,仍耐心劝导,尽职尽责。
这沉甸甸的党费让派出所民警王纯正敬佩不已。“将一生奉献给边疆无怨无悔,心中永远充满着信念。”有着20多年的党龄,曾经也是一名军人,这样的经历让王纯正对老人感同身受。
这沉甸甸的党费让一三七团的战士感动不已。“老人对党和部队、对新疆都有着很深厚的感情。”第七师一三七团政工办吴主任表示,离休近三十载,仍挂念着兵团,坚持汇缴党费。为了把戈壁荒滩变为一座美丽新城,照片上那个风华正茂的壮小伙儿,如今已两鬓染霜。
“感谢这些好心人!”邓龙郁请记者代他向银行工作人员表示歉意,向民警表示谢意。而我却想说,感谢您那一代人无私的付出,让我们现在能幸福地生活。
(作者:王淳)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