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治国理政新实践·湖北篇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治国理政新实践·湖北篇(8)】扭住“市场”牛鼻子
发布时间:2016-03-25 10:51:47来源:荆楚网进入电子报

  市场,激荡跨越新动力——在“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指引下的湖北“市场决定取舍”实践

 
    新闻漫画:市场,激荡跨越新动力

 
    H5:直面下行压力,湖北拿什么发展市场经济?
 

湖北日报讯 记者谢慧敏

提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厘清政府和市场关系,用改革的办法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使“看不见的手”灵活自如,“看得见的手”坚定有力,经济内生动力全面激发。

坚决贯彻党中央的部署,秉持“市场决定取舍”的发展理念,湖北主动作为,以“壮士断腕”的气概,着力打破制约市场发展的桎梏,着力营造尊重市场、尊重企业家的发展氛围。荆楚大地,一个更公平、更开放、更有序、更具活力的大市场,正吸引越来越多企业家和市场主体扎根湖北,创富兴业。

历史,总在变革中迸发前进的力量。“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重大理论突破,开启中国改革开放新航程。

从“重要性”到“决定性”,二字之变,折射出中国经济“改革号”沿着市场航程加速前行的坚毅与果敢。“市场决定取舍”。深学笃用、立足实际,湖北迅速确定行动指南。

一次次穿越风雨,一次次涉险过滩。扭住“市场”这个发展牛鼻子的决心,从未更改。

按市场规则办事,让市场配置资源,让市场决定产业、企业的进退。荆楚大地,一场深刻的治理方式革命,全面推开,蹄疾步稳。

经受思想洗礼,抓住市场释放制度红利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东湖之滨,他深刻阐述对市场的看法。

随后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判断和决策部署,在湖北引发巨大的思想触动。

市场,曾是湖北发展的切肤之痛——

地处内陆,又是老工业基地,计划体制影响较深,“重官轻商”、“重文轻商”意识残留较重,接受市场经济,湖北的“茧壳”比沿海地区更厚、更硬。“县域经济不发达、民营经济不活跃、科技成果转化难。”经济学家将其称为湖北市场三痛。“湖北市场化程度不高,外在表现是市场活力不够,根本原因却在于思想解放不够,特别是领导干部、党政部门思想解放不够。”省委书记李鸿忠明确指出。

把解放思想作为“第一道程序”,一场特别的“市场大学”在湖北悄然开班。

学校没有围墙,工厂车间、田间地头都是讲堂;学生没有界限,领导带头,全员参与;学习主题只有一个:认识市场,提升驾驭能力。“把‘市场大学’作为‘必修课’,来一次市场意识再启蒙、市场文化再塑造,真正让市场经济理念入脑入心,融入血液,深入灵魂。”省委书记李鸿忠走上讲堂,亲自授课。 “市场大学只有结业,没有毕业。”省长王国生明确要求,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湖北转型发展的实际成效。

席卷荆楚的市场大学,激荡起灵魂深处的革命。

为什么已是全国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省份之一,但企业仍反映办事难、负担重?

为什么湖北走出了雷军、周鸿祎、张小龙,却诞生不了小米、360、腾讯?

尴尬、沉思。走过思想的洗礼,市场的意识渐浓。

凝聚共识,省委十届三次全会鲜明提出:着力在树立市场理念上下功夫。

深化认识,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将“市场决定取舍、绿色决定生死、民生决定目的”定为湖北发展的“三维纲要”,并强调,市场是“要中之要”,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一发”。省委书记李鸿忠明确要求,牢固树立“市场决定取舍”的理念,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坚决清除一切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谋定后动,行且坚毅。牢牢抓住“市场”这个牛鼻子,一批着眼于顶层设计的改革方案、关键性举措相继出台——

《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率先出台,从多途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到大力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着力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诸多举措,只为一个目的,把国企打造成为独立且具活力的市场竞争主体。

全省非公经济准入负面清单编制应时启动,一度被垄断行业“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阻挡在外的民间资本,迎来“松绑开路”。2014年,湖北公布首批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的95个示范项目,六成项目年内即取得重大进展。

“黄金十条”、“科技十条”、“新九条”等科技新政相继出台,从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三权改革”,到取消成果转换中的行政审批程序、研发团队可获77%至99%的收益……湖北先行先试,推动“锁在柜子里”的科研成果加速走向市场。

当发展安装上市场化的发动机,经济就会激发出新的增长动力,走上更加高效、更加优化、更具活力之路。

一批国企逆风飞扬,迎来蝶变。省种子集团在产权交易市场公开挂牌,引进民营资本,利润成倍增长。襄阳轴承收购波兰KFLT轴承公司,利润同比增长五成,成功收获“国际化”红利。宜化集团从100%国有独资到目前的51%国有控股,国有资本释放股权的同时,市场原生的神奇力量也在释放。改制十年,销售额从13亿多元增加到800亿元。

一批民营企业异军突起,扛鼎转型。全省民营企业总数增至70万户,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58.7%。九州通、稻花香等16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数量居全国第五、中部第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民间投资占比超过七成。

一批科技成果转化迎来核裂变。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首破800亿元,逾千项先进适用技术成果转移转化,高新技术企业达3300家,居中部第一。武汉光谷,平均每天新增51家市场主体、26家科技型企业,2015年企业总收入突破万亿元。

激发市场活力,让企业家有用武之地

2014年11月9日,北京雁栖湖畔。

面对21个亚太雁阵成员,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主旨演讲,阐述新常态下的发展战略。“能不能适应新常态,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谈及新常态下的新挑战、新问题时,总书记加重语气: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精神。激发市场活力,就是把该放的权放到位,该营造的环境营造好,该制定的规则制定好,让企业家有用武之地。

在湖北,“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已成共识。省委书记李鸿忠认为,就经济发展来看,企业家是决定生产要素增值的关键因素。如果把企业家比作“1”,那么土地、原材料等诸多要素就是“0”。没有1,0再多还是零;有了1,0越多数字就越大。“我就是你们的老保姆”,一句暖人心的话,让不少外来投资者如沐春风。崇企重商、先商后政,企业家坐前排、领导站后排,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公务活动中的常态。

践行“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理念,湖北动真格,出实招,从企业最急需、最紧要之处着手,把该营造的环境营造好——

联想入驻武汉东湖高新区,从洽谈到开工不过4个月,配套建好4.7万平方米可“拎包入住”的员工宿舍仅用76天,各级现场协调会倾情解难,让掌舵人杨元庆感叹:“武汉就是我的家!”

经济下行,实体企业压力加剧,省政府雪中送炭,率先取消或暂停征收49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开全国之先例,一年为企业节省费用近50亿元。省经信委主动作为,重启电力直接交易试点,引导109家工业企业从发电企业直接购电,节约成本近20亿元。

从破除市场前行路上的“桎梏”做起,把该制定的规则制定好——

试点跨省市反垄断执法,对一汽大众销售公司和奥迪经销商开出湖北史上最大反垄断罚单,保护了消费者利益,带动整车市场步入良性竞争。

打造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对接“全国一张网”,凡违法或严重失信者,都将会被列入“黑名单”。

从掣肘市场主体发展的“痛点”改起,把该放的权放到位——

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过去需要跑10多个部门,盖20多个公章。襄阳率先作为,将26个部门的62项行政审批全部下放高新区,“一枚公章管审批”,群众只需走进一扇门,就可办完所有事。

过去“跑项目”,企业得来武汉、上北京。现在,网上就可及时办理。去年底,省投资项目网上联合审批平台正式上线,并与中央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全面贯通。网上受理、办理、监管“一条龙”服务,实现“信息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打掉“拦路虎”、清除“绊脚石”,三年来,湖北以大刀阔斧之举,披荆斩棘,为企业发展开辟大道通途——

至目前,全省省级行政审批事项已由最初的2600多项精简为274项,成为全国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省份之一。投资核准目录、政府定价目录分别削减55%、71.7%。近千家行业协会商会与其主办、主管、联系、挂靠的各级行政机关脱钩,摘掉“红顶中介”头上的“红帽子”。

向市场放权,“看得见的手”坚定有力,“看不见的手”灵活自如。更加规范而有活力的市场,引来更多凤凰栖息。

一次楚商大会,签约八千多亿元;一次央企之行,收获6491亿元大单。去年,仅仅借助中博会、华创会、武汉台湾周等平台,湖北就一口气引来2万亿协议投资。在鄂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由87家增加到241家。内陆腹地一跃成为投资洼地,中部大市场尽显蓬勃气场。

“松绑”市场,创新创业蔚然成风

2012年,255.2万户;2013年,334.6万户;2014年,401.4万户;2015年,412.78万户。

一条漂亮的上扬线,勾勒出市场主体的增长轨迹,彰显着湖北经济的澎湃活力。

到2015年,湖北市场主体数量已连续3年居全国第五、中部第一。荆楚大地,平均每天新增2587名老板,创新创业,活力奔涌。

这活力,来自对中央精神的深刻领悟。

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创业已成治国理政高频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这活力,来自一项项便利市场主体新举措的锐意推进。

工商登记实施“先照后证”,85%的前置审批改为后置,仅保留34项前置审批事项。率先实行的“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让审批程序大大简化,办理证照的时间从原来最长48天压减到3天。

一元钱办公司、实行认缴制、简化住所登记、放宽企业名称限制、鼓励知识产权出资、改年检为年报……商事制度改革,大大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为创业者“松绑”。受此激励,宜昌清华科技园,28岁的“海归”创业者黄炯巍打破犹豫,第一个领取了新版执照。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湖北的新增市场主体中,注册资本最少的仅为10元,最多的则达15亿元。

这活力,来自一项项贴心政策的及时跟进。

武汉启动青桐计划,遍布三镇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向大学生创业者敞开大门。新设立的大学生创业特区,配备公用会议室、投影设备、宽带、桌椅电脑,让创业者拎包入驻,大学生创办企业4年内可享受房租补贴。

一些科技企业起步时,无力购置大型科研设备。省政府整合资源,利用科研院所的闲散设备,成立大型科学仪器共享服务平台。三年内,已有5300多家中小企业从中受益,创造经济效益数亿元。

激发市场活力,湖北牢牢把握经济规律,敢于“迈开腿”,“步子要大,步子要稳”,一系列创新举措成为全国标杆。

武汉启动“城市合伙人”计划,设立10亿元天使投资母基金,邀请创业者和投资人来汉结成“奋斗共同体”。

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全国最大的产业基金,特别为本地创业者推出并购、股贷结合、新三板、四板、IPO、PE、VC、天使等多层次多品种的子基金。

2016年2月,“创客”首次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

从光谷创业街区到鄂西边陲小镇,从“精英创客”到“人人创客”,一股前所未有的创业浪潮,在荆楚大地激情奔涌,形成推动湖北经济持续发展的澎湃动力。

潮涌催人进,风正好扬帆。

回望改革开放30多年历程,正是得益于市场这台强劲的发动机,中国经济一路奔跑向前,不断迸发新的增长动力。

“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打开“十三五”规划,以市场化改革为方向,中国经济正砥砺前行,击楫勇进。

“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精准务实推进各项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吹响了湖北新一轮发展号角。

更加相信市场的力量,更加期待政府的作为,更加激发个体的智慧。

让“市场决定取舍”,一个充满活力和动力的湖北,必将一路阔步前行。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