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专家讲之四:正确把握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的关系_荆楚网
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专家讲之四:正确把握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8-05-14 07:31:37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 提要

正确把握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的关系,坚定不移将一张蓝图干到底。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做好顶层设计,以钉钉子精神,脚踏实地抓成效。要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贯彻落实,结合实施情况及国内外发展环境新变化,组织开展《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按照新形势新要求调整完善规划内容。要对实现既定目标制定明确的时间表、路线图,稳扎稳打,分步推进。

——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时指出

嘉宾

张静 湖北省社科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长江中游城市群研究中心副主任

坚定不移将一张蓝图干到底

记者: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正确把握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的关系,坚定不移将一张蓝图干到底。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过程中,为什么要强调“一张蓝图干到底”?“正确把握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的关系”有怎样的现实针对性?

张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一张蓝图干到底”,因为它是新时代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基本遵循,彰显三个方面的内涵:

一是强调人水和谐的长期性。“人水和谐”是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根基和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此次考察长江时强调:“人与水的关系很重要。世界几大文明都发源于大江大河。”习近平总书记将人水和谐置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进程中,指出:“和谐是共处平衡的表现,但达成和谐需要有很多斗争”。人类在与水共处、共生和斗争的进程中不断进步,实现人水和谐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必然要求把“共抓大保护”列为百年大计,强调“一张蓝图干到底”。

二是强调顶层设计的引领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江经济带不是一个个独立单元,要树立一盘棋思想。”长江经济带既是一个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涉及山、水、林、田、湖、草和江、河、湖、库等多个生态要素。同时,长江经济带又是一个巨大的经济社会系统,涵盖生态、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需要处理的关系和矛盾异常繁多,需要科学的系统思维和顶层设计。

三是强调实践探索的实效性。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一方面,要加大推进力度,持之以恒、多措并举,对《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既定目标制定明确的时间表、路线图,稳扎稳打,分步推进;另一方面,要加强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大胆突破,结合实施情况及国内外发展环境新形势新要求,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组织开展《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规划相关内容,增强规划的时代性和有效性。“一张蓝图干到底”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继承传统和改革创新相结合,制定目标和狠抓落实相结合”的辩证思维,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科学指南。

正确把握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的关系,体现了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底线思维,体现了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历史使命,体现了“科学谋划、规划引导”的系统思维,体现了“崇尚实干、狠抓落实”的为民情怀,为新时代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和实践路径,对新时代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具有重要的思想指引与实践指导意义,因而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与时俱进完善规划 克服障碍落实规划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此次考察长江时说:“长江经济带发展事关重大,每一步都要稳扎稳打。”要深入推进《规划纲要》贯彻落实,结合实际情况及国内外发展环境新变化,组织开展《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按照新形势新要求调整完善规划内容。请问,在落实《规划纲要》的过程中,需要克服哪些壁垒和障碍?如何根据新形势新要求调整完善规划内容?

张静:在落实《规划纲要》的过程中,需要克服的壁垒和障碍为:根据《规划纲要》制定的2020年既定目标,一是长江经济带航运潜能充分发挥、运输通道能力提升等方面仍面临诸多难题。2015年以来,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快速推进,长江黄金水道瓶颈制约有效缓解,功能显著提升。同时,长江中游航道“梗阻”、三峡两坝船闸供需矛盾突出、沿江高铁项目进展不快、多式联运推进协调难度大、港口同质化竞争激烈、船型标准化推进迟缓、信息交流共享水平不高等问题亟待解决。二是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紧迫而复杂。2017年,长江水质优良比例已达77%,提前实现了《规划纲要》中提出的2020年达到75%以上的目标。但由于多阶段、多领域、多类型生态环境问题长期累积叠加和复合影响,长江经济带资源系统性保护不足、防灾减灾能力有限、环境容量超载、生态功能退化严重、饮用水安全保障任务艰巨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三是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方面还存在诸多障碍。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创新驱动的重要集聚带,集中了全国1/3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全国1/2左右的两院院士、科技人员,拥有7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500多家各类国家级创新平台。但由于省市间的政策协同、要素流动、产业合作、成果转化等因素制约,创新不平衡态势逐渐显现,创新投入、创新产出等指标呈现高度分化特征。四是协调统一、运行高效的长江流域管理体制亟待建立。由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发展程度不一,利益诉求不同,协同更多集中在成渝、长江中游、长三角三个城市群内,11省市间缺乏整体衔接配套机制。如何协调省际、市际利益,将各方思想、行为统一到长江经济带战略决策部署上来,是长江经济带科学、有序、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目前,长江经济带规划政策体系逐步健全,国家层面形成以《规划纲要》为统领的10个专项规划,沿江11省市相继编制印发实施方案。其中湖北率先编制实施《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总体规划》和5部专项规划。调整完善《规划纲要》应突出四个重点:一是贯穿“五个关系”主线。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要求,在长江经济带发展目标、基本原则、空间布局、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方面正确把握“五个关系”。二是鼓励开展先行先试。鼓励各省市结合自身实际,在建立完善流域生态补偿、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绿色智能交通、湖泊湿地保护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三是加快推进长江立法。加快推进长江立法进程,解决多头管理、“九龙治水”问题。完善生态保护行政执法与司法联动机制。四是健全实施机制。加强《规划纲要》与国家、省市级层面政策、规划的对接协调,围绕生态保护和修复、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产业转型升级等切实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

功成不必在我 功成必定有我

记者: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习近平总书记此次特别谈到了干部的政绩观:“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我们都是其中一个建设者。做好顶层设计后,只要一锤接着一锤敲,必然大有成效。”“对环境的贡献也要写入功劳簿,以此作为重要指标考量干部的奖惩。”“一锤接着一锤敲”的久久为功的意义何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过程中,领导干部的政绩观为什么很重要?

张静:“一锤接着一锤敲”的“久久为功”对于解决部分领导干部中存在的急于求成的思想、克服经济建设中的短期行为,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百年大计、千秋大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就要求11省市要有大局意识、全局意识,“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甘于做铺垫性工作和抓未成之事。树立长远目标、追求长远利益,踏踏实实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一锤一锤钉下去,实干苦干,稳扎稳打,持久发力。即使在任期内未能完成任务、实现目标,但为下一任铺垫了基础、创造了条件。下一任继续沿着前任定下的目标接续发力,做长期艰苦的努力,最终“滴水穿石”,达致功成。

习近平总书记此次再度强调领导干部要有正确的政绩观,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为领导干部以正确政绩观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确立了行动标尺。新时代长江经济带发展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和重要驱动。当前,长江经济带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尤其是对生态环境等的需求也日益增长,领导干部应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绿色政绩观,把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一方面,坚持“无我”的为民情怀,既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好任内见效之事,也要做好后任才能显绩之事;另一方面,坚持“有我”的责任担当,以求真务实为导向,用苦干实干、“撸起袖子加油干”打赢三大攻坚战,不断增强长江经济带沿线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才忠)

学思践悟

“红薯大王”周德顺——

不信邪,定要做大湖北红薯产业

5月4日,湖北根聚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在准备今年的第二场培训。

根据红安县农业局的要求,公司每年请省农科院的专家,对全县200多红薯种植大户培训6次,连续3年,推广公司的红薯种植技术。

红安苕种植历史悠久,其纤维素及糖分含量高,生食甘甜可口,闻名全国。今年,红安县计划按照我们的技术标准种植3万亩红薯,这让我坚信红安苕市场前景一片光明。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在实践中,我深深感到,“红薯事业”必须以“质”为导向,提升效益,才能最终实现帮助农民增收。

来红安之前,当地还延续着千百年的种植模式,作业效率低,亩产不到1500公斤;过度依赖农药,红薯抗病虫害能力弱,品质不佳。

2014年,我在红安流转了3000亩土地,实施“三步走”计划:第一,请来了农业部国家甘薯产业体系、省农科院的专家,对红薯品种进行“脱毒”;第二,坚决不打农药,不用除草剂,在田里铺黑色地膜,种蓖麻,依靠生物除草驱虫;第三,引进适合山区作业的收割机、拖拉机等设备,提高种植效率。

2017年,公司种植的“无毒”红薯亩产达到3000公斤,每公斤收购价达2.5元,均是过去的2倍。带动240户贫困户增收,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

农民储藏红薯的方式较为落后,都是自建小仓库,根据经验加水、降温,红薯易腐烂。2015年,我到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考察后,投资近千万元,建起中国第一个智能红薯保鲜仓库。公司拿出800吨红薯做储藏试验,在仓库内分布12个点,找出18个需要改进的地方,彻底解决了红薯储藏难题,实现一年四季有红薯卖。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产业兴旺、农民增收。

如何把红薯卖好,这是构建产业体系最关键的环节。日本模式给了我很大启发: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大规模推广红薯全粉,将红薯全粉加入到面包、面条等各种食物中,仅红薯做成的面包品种就多达1000多个。

在国内,红薯食用大多数是蒸烤,方式单一且不便。2017年,我找日本企业购买红薯全粉技术,均遭拒绝。

我不信邪,再次找到农业部和省农科院,7名专家经过一年多努力,成功攻克了面点专用全粉和烘焙专用全粉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

国家甘薯产业体系首席专家马代夫得知红薯全粉自主技术面世,高度评价:勇于创新,推动红薯产业发展。

目前,公司正在与一些食品企业洽谈,尝试将红薯全粉加入到面包、面点中,拓宽红薯的销售渠道和使用范围,以产业发展为引领,把红安苕种植模式和标准向全省乃至全国推广,推动湖北走向红薯大省、强省。(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雷闯 实习生黄欣然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