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万亿,这是去年武汉的GDP数据。
这个数据,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九、副省级城市第三,位居第一方阵。
这个数据,对全省经济贡献率超过三分之一,达36.88%。
成就来之不易。多年前,由于经济总量始终徘徊在全国城市10名以外,在中国区域版图上,武汉一度“黯然失色”。
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为目标,武汉一路奋起直追,在中部率先跻身“万亿俱乐部”,捧回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中国制造2025示范城市等多个“金字招牌”,强势走上复兴之路。
实体经济加速成长
每年新增一个千亿产业
江夏金港,上汽通用武汉工厂,机器手在流水线上来回挥舞,上料、焊装、喷漆、总装……平均每60秒,就有一台新车下线。
这里,是通用公司全球最好工厂。
去年9月,一期第50万辆汽车下线,从投产到下线,仅19个月;今年4月,总投资75亿元的二期投产,从开工到投产,仅26个月。
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鸡犬相闻、炊烟袅袅的乡野。2011年底,武汉在此启动新区规划。如今,以上汽通用武汉基地为核心,5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扎堆,产值已超过600亿元。
金港之变,正是武汉产业巨变的一个缩影。
5年前,武汉市只有汽车一个千亿产业,工业总产值不仅远不如京沪、青岛、沈阳,甚至面临被中部兄弟城市赶超的危险。
实业不振,谈何复兴?武汉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发展关键在工业,必须强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
“工业倍增”率先启动。6个新城区和3个跨三环线中心城区,各建一个工业倍增发展区,作为新的工业主战场。5年间,武汉工业版图扩容200平方公里,为过去的近4倍。
筑巢引凤,引来项目云集。南车北车江城会师,通用、雷诺、比亚迪强势入驻,联想、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争相抢滩……5年间,武汉工业投资累计突破1.15万亿元,跃居全国前列。18个50亿元以上项目相继投产,为武汉经济带来源源活力。
这5年,平均每一年,就诞生一个千亿产业。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烟草、能源及环保,五大千亿产业昂然崛起,拼绘武汉新的产业版图。
工业向上的态势,打开城市跳涨空间。
2014年,武汉GDP总量突破万亿元,成为中部首个跻身“万亿俱乐部”的城市。
2015年,武汉工业增加值达1.2万亿,基本实现“五年倍增”。这一年,武汉GDP排名来到全国城市第八,创下近30年来最好位次。
三大新兴产业加速崛起
新动能带来有质量的增长
近年来,尽管汽车、装备制造、食品烟草等产业发展迅猛,但武汉仍充满危机感:动能转换,产业接续,下一个着力点在哪里?
着眼未来,武汉构建产业迭代体系,设立首期102亿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126亿元,以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其中,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被作为未来10年乃至20年后的产业重点。“打造万亿级产业,确保产业发展不空心,动能输出不断档。”
在信息技术领域,重点布局光电子、新型显示、集成电路、地球空间信息、智能终端的完整产业链、创新链,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基地。
去年3月,投资240亿美元的国家存储器基地落地光谷,这是武汉市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未来将建成全球最先进的芯片生产线,海量手机、电脑将用上武汉造“中国芯”。
同样在光谷,投资160亿元的华星光电,连同武汉天马,代表世界可量产显示技术最高水平,主攻中小尺寸显示屏;加上联想、长飞、邮科院、华为、富士康等终端通信企业,短短几年,从“芯”到“屏”,再到智能终端,信息产业新动能闭环成型,一个万亿级的产业集群呼之欲出。
在生命健康领域,随着光谷生物城企业总收入跨入千亿关口,二妃山下,一个涵盖生物医药、生物农业、医疗器械的新兴产业集群,已然形成。其中,八成以上为创新型生物企业,产业后劲不可估量。
在智能制造领域,武汉已云集美的智能、武船、武重、华中数控等多家企业,“武汉智造”叫响全国。
产业接续,脚步不歇。以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起点,大武汉,正超前谋划未来产业。
航天产业,逐步圆梦。前天,总投资1500亿元的国家商业航天产业基地正式开建,3家企业签约入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董事长高红卫寄望,到“十三五”末,引来100至150家企业入驻,实现年产值300亿元。
量子通信,迎面走来。去年,武汉签约量子保密通信“武合干线”项目,成为重要枢纽中心。
无人驾驶,抢得先机。全国首批“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区”,于去年底,落户江城。
武汉寄望,5年内,高新技术产值达1.7万亿元,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
创新创业改写城市基因
大武汉加速迈向“梦想之城”
考虑再三,斗鱼CEO张文明决定,把放在广州的“户口”迁回武汉。尽管为此付出1800万元的资产转移成本,但这位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的年轻人说,在武汉创业,心里更踏实。
一个例子,他反复提及。斗鱼在东湖高新区创业一年多,一直是“广州户口”。但东湖高新区却从未将斗鱼视作“外来女婿”。省市领导多次到斗鱼公司调研,连宽带费都过问。
回归两年,斗鱼创下奇迹:去年直播收入突破10亿元,接连完成两轮20亿元融资,以超过100亿元的估值,成为武汉首家“独角兽”企业。
夏里峰也是近年回汉创业的。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后,在深圳工作3年的他,选择返回武汉创办“卷皮网”,主打百元以下平价电商。
去年,卷皮网年成交金额达数十亿元,获6亿元C轮融资,成为第二家“独角兽”企业。
在它们引领下,武汉异军突起,成为比肩北京、杭州、深圳的互联网创新“第四城”。“两个独角兽相继在武汉诞生,并不是巧合。”夏里峰说,风口很重要,但对创业者而言,更重要的是一座城市对创新创业的鼓励与支持。
过去5年,武汉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出“城市合伙人”计划、“青桐”计划等。
其中,“城市合伙人”计划,瞄准产业创新领军人才、有创业激情的社会大众和创业投资者,提供资金、优惠政策。
去年6月,世界首台飞秒薄膜太阳能装备在武汉问世。它能像印报纸一样,印出太阳能薄膜电池。发明者,一个是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程一兵,一个是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博士曹祥东。因为同时成为武汉“城市合伙人”,天各一方的两人,在武汉携手开启全球“光制造”新产业。
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同样面对那些青涩的莘莘学子。
武汉首创“青桐计划”,围绕大学生创业全过程所需场地、导师、资金以及创业辅导,提供全方位、有针对性的服务和培训。在光谷,天天有咖啡、周周有路演、月月青桐汇,“让人产生强烈的创业冲动”。
创新与创业,改写了武汉的城市基因。
在东湖高新区,平均每天新增市场主体61家,科技型企业占比超八成;平均每天新增专利近44件,还主导制定了一批国际标准;平均每天15名硕士以上人才落户;36家上市企业中,30家为本地大学毕业生创办……
一批新业态、新模式,得以孕育。以斗鱼为引领,全新的“网红”经济出现,直接就业高达10万人。在卷皮网、良品铺子等企业拉动下,去年,武汉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4100亿元。
如今的武汉,已然成为一处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沃土。高端人才从海外、沿海不断回流,业内标杆人物、顶级投资人频频到访,他们的行程表上,武汉被视为不可错过的一站。
看准机会,武汉不断抛出橄榄枝。“百万大学生留汉创新就业”“百万校友资智回汉”,政府拿出最好的空间、量身定做最好的政策、提供最优的配套服务,让千军万马迸发创新创业活力。
复兴路上,大武汉,正朝着青年之城、梦想之城、创新之城,阔步前行!(谢慧敏)
专家点评
蓄势待发看武汉
武汉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 李光
过去5年,武汉坚持全面改革创新,经济实力跨越增长,综合竞争力明显提升。不仅如此,过去5年,武汉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及作用进一步凸显,先后获批国家系统推进全面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长江中游特大城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国家自由贸易区武汉片区建设等,为全面复兴大武汉、建设“三化”大武汉奠定了坚实基础,其首位度对“五个湖北”建设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
未来5年,武汉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总体上仍处于承前启后、蓄势待发时期。尤其是武汉实际拥有谋划、实现大发展的资源禀赋,不仅拥有战略性区位、水资源等先天优势,还拥有科技创新、产业集聚等先发优势和后起步、后规划等后发优势。特别是武汉肩负诸多国家战略使命,其带来的锚定效应和鞭策作用,将进一步激发武汉“敢为人先、追求卓越”城市精神。未来,武汉应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和强化创新,以全球视野积极谋划和建设长江中轴、长江新城,高效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和生态化大武汉,切实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全面开启复兴大武汉新征程,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作者: 编辑:詹蔷)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