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喜迎党代会 荆楚新跨越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砥砺奋进的五年】武汉120:一根线变成一张网
发布时间:2017-06-17 10:25:54来源:湖北日报进入电子报

湖北日报讯 记者李卫中通讯员罗双萍

“跟着我的节奏来按压,1、2、3、4……”“你不挂电话,帮帮我,我做得对吗?”“我不挂,一直陪着你。”

丈夫心脏骤停,妻子拨打120求救。武汉120接线员刘清持续26分钟通话,指导患者妻子施救,支撑到救护人员到来。这段去年9月24日的26分钟录音曾感动无数网友。

15日,刘清仍在接线员岗位上忙碌,面前是多个屏幕组成的指挥调度信息台。

5年前,武汉120急救以电话接警和随机指导为主,救护车主要功能是快速将患者运到医院。现在,武汉120已可自动化规范答问指导,自动同步求助者信息、位置、病情等,就近匹配救护车辆。还可利用救护车架起“移动急救室”会诊商议,进行车上干预并打通院内急救绿色通道,发展成一张立体急救网。

“转运车”变“移动急救室”

近日,武汉市汉阳区万科国际附近一男性突发胸痛。武汉市急救中心接警,求助信息同步传至汉阳急救站,救护车立即出发。急救中心接线员继续电话指导家属施救。

救护车上,随车医生颜方同步收到信息中心求救者信息:患者50多岁,男性,休克状态……颜方根据患者情况,调试着随车急救设备。

救护车到达现场,颜方按规程开展急救,各种检查和救治设备迅速安置到位。患者很快恢复意识,转上救护车,送往武汉市第五医院。

车上,颜方利用车内设备连通五医院心内科医生,同步传输患者心电图、血压等信息。与医院医生会诊,给患者服用溶栓药物进行先期干预。

救护车到达五医院,心内科医生团队已在急诊室等候。简单评估并经家属确认,患者直接推进导管室。一会儿功夫,心血管血栓就被拉了出来。“我们救护车回程路上就收到医院回传的血栓图片。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为患者开通心血管争取了40多分钟时间。”颜方高兴地说。

颜方在急救一线工作了18年。

刚工作时,就像“搬运工”。“我、同事和司机,常累得手脚打颤。”他说,现在的智能型救护车就是“移动急救室”,可连通信息中心和医院专科医生,很多关键的急救处置可在车上完成。

电话线牵起立体行动网

很多市民不理解120接线员的反复提问,一个劲催促派车。殊不知,电话接通的那一刻,急救已经开始了,接线员正是接诊的首位医生。

接线员刘清今年34岁,毕业于武汉同济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接受过1000多种疾病应急救治培训。她每月还要接受考核,接线问答指导常是满分,整个指导急救过程早已烂熟于心。

按照规范,接线员上线先上缴手机,不能接私人电话。每个120电话要在响三声内接起,不能超过10秒……这都是职业要求。

电话一响,接线员就要重复同样一句话:“别慌,告诉我地址。”

训练流程规定,第一步是问清地址。否则,急救就没法展开。接线员一边听电话,一边在电脑上飞速录入求助者位置、姓名、病情等,这些信息同步传到同事的电脑。1分钟内指令下达急救网点,离患者最近的120急救车便急驰上路。

与此同时,接线员详细询问患者性别、年龄、有没有呼吸、意识、心跳,皮肤颜色改变等。接线员面前的电脑安装着强大的“急救预案库”。这套医疗优先分级调度系统详细分列了37类急危疾病。每一类疾病的判断都由一系列简单询问入手,求救者只需回答“是”或“不是”,接线员就可快速排查出相应的症状,并给出明确的急救指导,帮助求救者坚持到救护车到来。

电话营救创造了许多奇迹。2014年7月6日,武汉市东西湖区电焊工小张触电昏迷,工友接受120电话指导,现场做心肺复苏,成功救下一命。

电话营救为救护车赢得了时间。围绕区域急救需要,武汉初步建成“水陆空”立体急救网络。

武汉急救中心在中心城区布局44个急救站,建成“5公里半径、15分钟反应”急救圈。与亚心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五医院等共建专科急救站,尝试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体系。在新城区建立6个区级急救中心、10个急救站。

去年,武汉急救中心重启暂停服务11年的空中急救服务,与全省20家省部级、市州级大型综合型医院签订基地建设协议。当年成功实施6起空中急救转运。

互联网构建院前信息网

今年初,武汉在武昌火车站等6个公共场所,配备心脏病患者“救命神器”体外自动除颤仪。类似的心脏除颤仪是救护车的必备设施。

武汉智能救护车的装备已达22种,更关键的设备则是音视频链接、检测数据传输、专家指导系统等。这些设备将救护车变成了连接患者、医院、120信息中心的信息交换中枢。

患者从求助到救护车到达,再到医院,救护车凭借信息互联架起“移动急救室”。为有效发挥移动急救功能,武汉急救中心向信息网两端发力:一面建设求助互联网平台,一面建设院内救治一体化平台。

2015年9月11日,武汉“急救APP”上线。求助者的位置等信息可直接显示在120指挥中心调度屏幕上。2016年8月26日,微信急救平台“微急救”上线。

武汉急救中心负责人称,语言障碍、醉酒、突然昏迷或者来自外地等原因无法说出准确位置,常导致急救失败。这种“互联急救”方式可提前输入健康信息、家庭地址等,自带定位功能,一点呼救键就可报警,还能让急救医生第一时间掌握患者的既往病史和过敏史。

“互联急救”可更快获取患者信息,在智能型救护车上播放,供急救医生参考。急救医生还需将患者情况更早传至医院,让医生提前做好准备,争取抢救时间。

2013年,武汉急救中心与8个医院合作,建立特色专科急救站。去年起,与武汉市中心医院合作,在全国率先建设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体系。

武汉市急救中心急救科长丁方勇介绍,救护车新增了信息传递和监护抢救功能。车内外有多个摄像机向指挥中心实时传送声音图像,可与专科医生举行远程视频会诊。可根据情况对接连线相关专家进行紧急会诊,并出具指导意见,由随车急救医护进行前期处置,有效控制急危险重疾病发展。

救护车在路上飞奔,患者的病情、初诊检查等信息已传入医院,医生可提前开好检查单,做好治疗准备。还可代理“绿色通道”等绕行急诊手续,不经挂号缴费排队等,直接进入治疗室。

武汉急救平台正依托互联网,重塑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模式,为患者生命增添更多保障。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