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喜迎党代会 荆楚新跨越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实干兴湖北 辉煌这五年]当好南水北调“守护者”
发布时间:2017-06-21 12:39:41来源:湖北日报进入电子报

图为:兴隆水利枢纽鸟瞰图

图为:兴隆水利枢纽电站

图为:十堰市郧阳区神定河人工快渗项目

图为:引江济汉工程拾桥河枢纽

图为:引江济汉渠道与美丽乡村建设交相辉映

图为:十堰市神定河污水处理厂

图为:丹江口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

湖北日报讯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自2014年12月12日通水已有两年半。近日,中央各大媒体对南水北调工程所发挥的作用展开密集报道。

6月6日,《人民日报》在重要位置报道,北京地下水水位又回升了!

同一天,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北京日报、法治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密集发声,盛赞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北京市南水北调办官网首页,赫然记录着南水在北京生活中的九大效益,对缓解水资源严重短缺、对构建首都安全供水格局、对水生态环境改善、对城市承载力的提升,切切实实发挥了重要作用,老百姓也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该网站以生动的语言说:想告诉各位记者朋友,从调水方面来说有两个超预期:一是水量,第二个通水年度,北京市累计调水11.04亿立方米,超过了规划设计的10.5亿立方米调水量,提前完成了国家南水北调工程5年达效的要求;二是水质,丹江口库区水质优良,经过1276公里的跋涉到北京,水质始终达标,稳定在地表水Ⅱ类水平。

长河北济,南水滔滔润京华。截至目前,丹江口水库已向北方输送优质水超过77亿立方米,惠及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省市4000多万居民,在保障受水区居民生活用水、修复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社会、经济、生态等综合效益。

南北双赢“两区一带”格局初现

长江育文明,汉水流古今。

江河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更是人类生存发展的血脉。长江和汉江两大水系共同缔造了广袤肥沃的江汉平原,孕育了荆楚文明。如今又为这片荆楚大地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湖北省南水北调建设者,在汉江下游筑坝,在江汉平原上开凿了一条长67.23公里的现代中国最大的运河,在丹江口库区开展生态建设和水质保护。2013年4月1日,投资32亿元的兴隆水利枢纽下闸蓄水;2014年9月26日,投资64亿元的引江济汉工程通水,沟通长江和汉水;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向北方送水,千里长渠连京鄂,滔滔汉水诉忠诚。

与此同时,在国家和受水区的大力支持下,全省人民围绕“南水北调工程要实现南北两利、南北双赢”的目标,抢抓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机遇,深挖南水北调工程“红利”,不断孕育汉江流域新的增长点,已经争取国家南水北调工程投资约500亿元,并初步形成“两区一带”发展格局:一是丹江口库区生态环保示范区。“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国家已经投入约60亿元,用于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项目建设。十堰市先后荣获全国最佳生态保护城市、国家卫生城市、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等荣誉称号,其森林覆盖率达到64.72%,比全国、全省分别高出43.1、26.3个百分点;丹江口水源地入选首批“中国好水”五大水源地之一。二是汉江中下游防洪安全区。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库容由174.5亿立方米增加到290.5亿立方米,增加了116亿立方米,汉江中下游的防洪标准由10-2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减小了沿江14个分蓄洪民垸的分洪几率,提高了调蓄能力和防洪标准。三是江汉运河生态文化旅游带。省政府专门印发了《关于推进江汉运河生态文化旅游带建设的意见》,以引江济汉工程和兴隆水利枢纽为依托,充分发挥江汉运河区位优势,着力将江汉运河沿线打造成为人水和谐、古今交融的生态文化旅游风光带,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现代水利融合发展的经济带。

平原耸起巨型大坝:兴隆枢纽见效益

地跨潜江、天门市境内的兴隆水利枢纽,如一条出水蛟龙横跨汉江之上,正以磅礴的气势、开阔的胸襟吞吐江水、蕴蓄能量,成为屹立于汉江之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兴隆水利枢纽于2009年2月26日正式开工,同年12月26日一期截流;2013年4月1日水库正式下闸蓄水,工程投入试运行;2014年9月26日,兴隆水利枢纽正式运行。从2013年以来,兴隆水利枢纽的灌溉、航运,兼顾发电的功能得到高效发挥。

在兴隆水利枢纽前期建设和后期运行管理中,都始终坚持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理念。为了吸引洄游鱼类上溯产卵,兴隆水利枢纽增设了一条长399米、宽2米的鱼道。从2013年起,兴隆水利枢纽征地范围内种植了生态林13053株、经济林12000余株、观赏林2987株,栽植狗牙根、马尼拉草等约2.08万平方米,改变了枢纽两岸植被稀疏的原貌,呈现出绿意葱茏的勃勃生机。

2016年和2017年兴隆水利枢纽共向汉江投放了36000余尾鱼苗,实现人工增殖放流以遏制汉江鱼类资源衰退的目标。兴隆库区优质的水资源、清新的空气和丰富的水生物吸引了被称为“水中大熊猫”的中华秋沙鸭和黑鹳、豆雁、反嘴鹬、斑嘴鸭、鸻鹬等多种珍稀鸟类来兴隆枢纽水域安家落户。兴隆水利枢纽的建成,渠化汉江航道78km,达到Ⅲ级(1000吨级)航道规划标准,大大改善了汉江下游通航条件,船舶运行效率提高,航运成本降低。库区灌溉面积从196万亩增加到328万亩,灌溉水源保证率在90%以上,水位保证率达到100%。

截至2017年5月31日,电站今年累计发电量0.8182亿千瓦时,历年累计发电量7.4406亿千瓦时;船闸今年累计过船数3873艘,今年累计载货量299.4561万吨;总累计过船数26580艘,总累计载货量2138.6223万吨;泄水闸已经安全运行1521天。

现代运河百舸争流:黄金水道惠两岸

引江济汉工程是我国现代最大的人工运河,连通长江和汉江,地跨荆州、荆门、潜江市,包括干渠工程和东荆河节制工程。

干渠全长67.23公里,起于荆州市李埠镇,止于潜江市高石碑镇,设计多年平均补水量31亿立方米。引江济汉工程于2010年3月26日开工建设,2014年9月26日,引江济汉渠道完成,连长江牵汉水,再造“江汉朝宗”的盛景。

工程建成,千吨级船队由于不必绕道至武汉的两江交汇处,两江之间的绕道航程缩短近700公里,大大降低航运成本。截至目前,通航船舶15926艘次,运送货物555.56万吨。

2016年,引江济汉工程在保障工程安全平稳运行前提下,仅半年就超额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全年向汉江下游、长湖及东荆河补水20亿立方米的任务。

2014年8月初,我省遭遇特大干旱,汉江下游水位降至历史最低。引江济汉工程提前启用,调水2.01亿立方米,有效缓解了江汉平原7县市600万亩农田旱情。工程也通过了实践的初步检验,供水、灌溉的效益已经凸显。省南水北调局因此获得了省政府的通令嘉奖。

2016年7月20日晚,拾桥河枢纽遭受超过50年一遇的洪水。引江济汉工程撇洪1.1亿立方米,有效缓解了长湖防汛压力,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每年4月份春灌季节,工程还加大引水流量,保障沿途农田灌溉。汉江下游7个人口密集的城区和6个灌区直接受益,惠及645万亩耕地和889万人口。

引江济汉工程是一项生态工程、民生工程。截至目前,已累计调水73.51亿立方米,其中向汉江补水64.9亿立方米,向长湖、东荆河和荆州古城等生态补水8.61亿立方米。

引江济汉工程是荆楚水乡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由于它从中“牵线”,荆楚大地江汉相通,湖渠相连,水色风光更显旖旎。这条被人誉为天河般的黄金渠道,如金龙飞舞,释放着供水、防洪、灌溉、航运等多重效益,润泽荆楚。

生态立省:强力治污护水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能否保护好源头活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成败的关键。确保“丹江口水库有水可调、有好水可调”,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湖北省的重要任务,更是湖北省南水北调的中心工作。

“十一五”“十二五”期间,丹江口库区共建成94座污水处理厂、44座垃圾处理场,这些设施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水污染防治工作网。为从根本上治理神定河、泗河、犟河、剑河、官山河这五条不达标河流,十堰市自筹资金18亿元,整治590个排污口,建成清污分流管网1258公里,建成生态跌水坝16座、生态河堤130公里、生态景观26处、湿地公园12个。2015年1月,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湖北辖区)划分方案》。2015年7月,丹江口水源地入选首批“中国好水”五大水源地之一。

近年来,我省致力于用生态文明理念谋划丹江口库区发展战略转型,围绕青山绿水做文章,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库区完成荒山造林191万亩、退耕还林220万亩,有效管护森林1059万亩;建成1个国家级、4个省级、1个市级自然保护区和13个省级自然保护小区,保护区面积达22.4万公顷;发展特色产业和无公害农业,八大特色产业基地面积达480万亩;开展库周绿色屏障建设,在库区沿岸建设了5个片区近万亩生态纪念林;按照《南水北调工程供用水管理条例》的要求,依法依规、分期分类清除丹江口库区的网箱和围网养鱼。

征程漫道:再接再厉展未来

碾盘山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是汉江梯级开发的重要一级,又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项目之一。碾盘山枢纽以发电、航运为主,兼顾灌溉、供水,电站装机容量为180兆瓦,多年平均发电量为6.16亿千瓦时。2016年12月26日,碾盘山枢纽临建工程开工。省南水北调局将积极配合省有关部门争取可研报告批复,落实配套建设资金,完成工程征地相关工作,力争2017年主体工程开工建设。

做好汉江中下游治理工程运行管理,不断加快完善科学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建立系统完备的运行管理制度,配齐配强运行管理精干力量,提高运行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三化”水平,积极贯彻《湖北省南水北调工程保护办法》,充分发挥汉江中下游治理工程经济、生态等综合效益。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守护者”,要更加深入开展库区水质保护工作,推动《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三五”规划》实施,主动协调做好对口协作工作,深化项目对接,努力实现“南北双赢、南北两利”。同时,争取国家建立汉江中下游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积极维护汉江中下游生态安全。

遥看巍巍山川,清波纠纠北上;聆听中原大地,陶岔放歌,淋漓酣畅。

滔滔汉江绿水,流过巴山秦岭,穿过黄河太行。这是史诗般的吟唱,我们惟有当好“守护者”,让那一道大渠,流淌一路芬芳!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