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喜迎党代会 荆楚新跨越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光谷发布2016创新发展报告 创新驱动 引领光谷蝶变30年
发布时间:2017-06-28 09:59:33来源:湖北日报进入电子报

实干兴湖北 辉煌这五年   

光谷发布2016创新发展报告
  创新驱动 引领光谷蝶变30年

图为:光谷东,武汉未来科技城新能源大楼“马蹄莲”。(邹幼勤 摄)

    湖北日报讯 近日,武汉光谷发布《2016东湖高新区创新发展报告》,回顾总结了光谷2016年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先行先试、创新环境等方面的工作并进行深入的思考。

这是北京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连续第六年为光谷发布创新发展报告。

过去5年,光谷企业总收入年均增长25%,连续跨越3000亿、5000亿、8000亿和万亿元大关。在科技部发布的115家国家级高新区综合实力排名中,光谷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排名第三。

2016年,光谷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和开放驱动“双轮驱动”战略,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过去5年,我省创新驱动发展取得重要进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由2326亿元增加到5575亿元。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光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等领域产生了一批国际领先的重大成果。

坚持创新驱动引领,构建创新发展新高地,需要把创新摆在全局发展的核心位置,构建具有湖北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大力推进国家创新型省份建设。

在加强创新能力建设上,要支持武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争取建设国家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建成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

支持高校与企业建立协同创新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产学研利益共同体,促进科技资源共享和创新能力提升。引导武汉高校创新资源向其他市州扩散,支持县域柔性汇聚创新资源,促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在激发创新内生动力上,要坚持人才优先,改进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多高端人才和“湖北工匠”。大力推动招才引智,引进一批与我省产业、企业发展需求紧密对接的海外高端人才、拔尖人才和紧缺人才。

同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健全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和激励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放宽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的准入管理,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条件和宽松环境。

加强科技企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培育创新创业主体,支持创新型领军企业做大做强。

全面落实税收减免、金融扶持等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改革科研评价制度,增强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创新动力,让尊贤重才蔚然成风,让创新资源充分涌流。

在促进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上,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收益对接,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

构建政产学研多方联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形成覆盖全省的成果转化服务网络。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让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转变为现实生产力。

党代会报告对创新驱动发展的高度重视,让光谷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倍感振奋。

过去30年,光谷从“地图上被遗忘的两厘米”,一路跻身全国三大自主创新示范区,比肩京沪,靠的正是创新驱动。

北京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王德禄认为,当前,我国正发生着世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创新创业革命,这不仅是指技术创新,还包括制度创新、观念创新、模式创新等。而最关键的,是创业驱动创新,光谷是践行创业创新的试验田。

2016年,他曾5次到访光谷。在他看来,新一轮的创业创新热潮中,光谷在抓瞪羚和独角兽、抓高端链接、抓创新创业生态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经验,走在了全球新经济的前沿。

通过“双百万”工程、楚才回家、瞪羚国际游学等形式,光谷与硅谷、以色列等全球创新尖峰区域建立了紧密的思想交流、资源链接关系,增强了企业家的洞见力,促进光谷的创业创新与世界同步。

去年,光谷光电子产业跨上5000亿元台阶,实现企业总收入5002亿元,约占光谷企业总收入的一半。

2016年,光谷生物医药企业总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05亿元,增幅25.3%。至此,光谷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五大战略性支柱产业,收入全部跨入千亿规模。

东湖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今年,光谷将持续发展新兴产业,推进创新驱动。壮大光通信、激光、半导体等产业规模,加快下一代信息技术与生物产业的融合发展;重点聚焦数控机床、机器人、海洋工程装备、石油装备、3D打印等领域,着力培育大气污染防治、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产业,现代服务业重点布局移动互联网。

科技创新:做全省“新经济”策源地

过去5年,是光谷科技实力和自主创新跨越式提升的5年。

随着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全面推进,东湖高新区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在全国高新区中位居第2位。

高端创新要素的聚集,在政策、创业、资本、人才四大方面,释放出巨大吸引力。“黄金十条”“光谷创业十条”“互联网+十条”等系列新政陆续出台,为创新创业营造最佳生态土壤。

回望“十二五”,2015年,光谷聚集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69名,是2010年61名的4.4倍;聚集1000余名“3551光谷人才计划”入选者,是2010年177名的5.65倍;汇聚银行、保险、股权投资等1000多家各类金融服务机构,是2010年200余家的5倍。

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上,成立了8家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新联盟49个、孵化器(加速器)45个,孵化面积达420万平方米。累计建成省级及以上技术创新平台501个,其中216个为国家级。

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光谷企业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强度达5%,高于武汉全市2个百分点,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在光通信、激光、生物质能源等领域,一大批自主创新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代表国家参与世界竞争。

这里是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研制基地。光纤光缆国内市场占有率66%,国际市场占有率25%,销量世界第一。

这里是我国最大的光器件研发生产基地,光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60%,国际市场占有率12%。

这里是我国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激光产业国内市场占有率连续11年超过50%。

去年,光谷新动能加速发力。中小尺寸显示面板、集成电路等战略新兴产业强势崛起,在世界产业分工版图中占据重要地位;斗鱼直播、卷皮网、斑马快跑等一批互联网创业企业,快速成长为“独角兽”、准“独角兽”;在AR/VR、人工智能、智慧能源等新兴领域,涌现了一大批瞪羚企业,光谷已成为湖北乃至中部地区“新经济”的发源地。

先行先试:争当新时期改革开放排头兵

自2014年8月启动学习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以来,光谷瞄准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的目标,围绕行政审批与服务、科技创新、科技金融、对外开放四大方面融合创新,共启动154项工作事项。

2015年,《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颁布实施,为光谷改革创新奠定了法制保障。

一系列先行先试改革,辐射作用渐显。其中,科技成果“三权”管理改革试点、行政审批改革和政务服务创新等走在全国前列。

改革创新直接带动了营商环境的改变。2015年,光谷集聚世界500强企业近百家,企业境外投资总额25.6亿美元,是2010年的41倍。出口额63亿美元,是2010年的2.57倍。

在国家战略布局中,光谷累计获批了20余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或国家试点。

去年,光谷改革创新获历史突破——获批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区。湖北自贸区120平方公里范围内,70平方公里武汉片区全域位于光谷腹地核心。

在自贸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双自联动”下,东湖陆港口岸投入使用,“三个一”快速通关贸易模式不断优化,“开放十条”系列政策重磅出台,知识产权审判庭挂牌成立,国家投贷联动试点启动实施……

此外,获批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全国146家高新区中仅2家高新区入选。

围绕“放管服”改革,光谷持续精简审批事项,优化流程,并出台2016年版权力清单与服务清单,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出台了“证照分离”改革方案。

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光谷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开展企业异常名录管理,开展“双随机”抽查;为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推出“智慧光谷”APP客户端,实现国税、地税联合办税,构建涉税事项网上办理系统。武汉市首张电子营业执照、首个不动产权证,均在光谷诞生。

光谷政务服务改革经验得到中央深改办肯定,被列入2016年全省推广三项改革经验之一。

产业发展:5+2产业格局成为新引擎

近5年来,光谷几乎以每年诞生一个千亿元产业的速度,在创新驱动的道路上快速奔跑。

2015年,光谷企业总收入达10062亿元,首次跨过万亿元大关。

2016年,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五大千亿元板块,引领光谷企业总收入实现11367亿元,年增长13%。其中,培育8年的生物产业首次跨过千亿元大关,筑牢湖北、武汉的生物产业之基。

如今,在新经济、新动能的助推下,集成电路和网络经济蓄势崛起。光谷五大支柱产业新添两翼,形成“5+2”格局。

6月13日,总投资350亿元的武汉华星光电t4项目开工,这是国内第一条主攻折叠显示屏的柔性显示面板生产线,达产后年均销售额将超百亿元。

武汉天马、华星光电等国内显示面板龙头企业纷纷布局光谷,迭代投建4条从TFT到LTPS再到柔性显示面板的完整显示面板生产线,总投资额近700亿元。光谷已成为国内乃至全球高端显示面板产业聚集地。

总投资240亿美元的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历经4年努力,最终获国务院批准落户光谷,并开工建设。这是建国以来湖北省单体投资最大的项目,成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里程碑。

至此,“芯片-显示-智能终端”全产业链完成布局,万亿级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今年以来,曾经“迷失在中国互联网版图”的湖北,开启互联网产业巅峰时刻。

5月27日,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率77家小米生态链公司、200余名高管访问湖北,共谋小米生态未来。此前,小米已同长江产业基金签约,共同筹备总规模达120亿元的长江小米产业基金。

5月28日,首届武汉斗鱼嘉年华火爆登场,绵延十里江滩,3天入场观众35万人次。斗鱼平台上的嘉年华主题直播,累计观看量达到1.7亿人次,相关话题阅读与讨论人次均破亿。

回望“十二五”,光谷新增了2个300亿元企业,1个200亿元企业,5个百亿元企业。

去年全年,光谷共引进100亿元以上项目2个,50-99亿元项目5个,10-49亿元项目15个。此外,还引进了8家世界500强,世界知名公司研发机构12个。

创新环境:永远鼓励创新宽容失败

在光谷,有一种独特的价值和文化:敢于冒险、鼓励创新、崇尚成功、宽容失败。

在这里,创新是一种人生追求,创业是一种生活方式。

只有创新的土壤,才能孕育出创新的企业。只有开放的环境,才能吸引伟大的公司。

无论是科技创新改革、科技金融改革还是“放管服”改革,都是为了解决创新环境中的体制机制问题。“我们有这样的梦想,希望在光谷,有乔布斯这样的人物出现。武汉是全世界最有希望出现这样人物的城市之一,因为我们有130万大学生。”东湖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称。

在这个不分国界的创新区域里,墙上的时钟可以是纽约时间,也可以是柏林时间。天才与怪才是从五湖四海聚集,寻找“相类族群”,不管是3D打印,还是人工智能。“时不时还要开个Party,发泄一下,要唱要跳要疯要闹。”产业定位前沿,创新生态良好,创业服务完备,生活便捷宜居——这,就是光谷。

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打造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创业中心,必须构建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短短几年,光谷从地铁、有轨电车、BRT到高架桥,立体交通纵横捭阖。

为支持领军企业发展,光谷实施“一企一策”,及时解决企业运行中水电、交通、用工、融资、市场推广等难点问题。

为培育高成长瞪羚企业,光谷启动瞪羚企业国际交流计划,组织企业负责人赴美国硅谷、以色列等地学习考察。

近年来,光谷民生支出规模逐年上升,2015年投入19.74亿元,是2010年4.94亿元的4倍。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以及社会事务管理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去年,光谷全年安排民生事业支出26.96亿元,增长37.2%,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29.43%。新增社保参保16.48万人,居民医保参保4.69万人。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