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领航新征程-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宜昌市儿童福利院点亮孤残儿童生命底色:爱,不曾离开

发布时间:2017-12-20 10:01:42来源:湖北日报

 图为:福利院妈妈和孩子们做认知游戏。

湖北日报讯 文/图 全媒记者 杨麟 胡蔓 通讯员 吴玫

每个孤儿都是“折翼的天使”,但在儿童福利院,还有一群命运更坎坷的孩子。

他们身患残疾,生活难以自理,更难融入社会,需要政府及全社会给予特别的关爱和特殊的照顾。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等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

12月中旬,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蹲点宜昌市社会福利院,探寻该院如何为孤残儿童康复治疗,创造条件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拥有健康、阳光的人生。

明天计划,为孤残儿童抚平伤痛

“游爸爸,我的手漂亮吗?”

11日,12岁的红红戴上了手部假肢,高兴地让宜昌市社会福利院副院长游加宝给她拍照。

常人的一双手,对于红红来说遥不可及。

10年前的一场大火中,红红失去了父母,更被大火严重烧伤,面部毁容,手指全部烧毁。

去年底,夷陵区民政部门将红红送到了宜昌市社会福利院,孩子痛苦的表情,躲闪的眼神,深深刺痛了游加宝的心。

游加宝带着红红跑遍武汉、宜昌各大医院,寻求烧伤整形恢复,同时嘱咐福利院的妈妈,倾心关爱这个苦命的孩子。

11月,福利院花费2万余元,为红红安装调试了手部假肢,弥补孩子双手的缺憾。

走进福利院康复楼,18岁的珊珊正在串制手链。很难想象她其实是名四肢痉挛型脑瘫儿童,曾经连生活都不能自理。

游加宝说,因为手部痉挛,系鞋带这种简单动作,康复老师足足教了珊珊8年。由于早期干预及时有效,珊珊的手足痉挛得到了缓解,不仅生活可以自理,还学会了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

“十九大报告特别指出,要加强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游加宝说,“我们福利院110名孤儿,大多数是患有脑瘫、先天性心脏病、被烧伤的残疾儿童。受益于民政部推行的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今年,福利院已为像红红这样的残疾儿童实施30余例康复手术。”

爱心寄养,弥补孩子缺失的爱

“浩浩终于能扶着椅子走路,还会叫爸爸妈妈了,我们好开心。”这是“爱心妈妈”陈女士为“儿子”浩浩所写成长日记中的一段。

浩浩是福利院寄养在陈女士家中的孤儿。陈女士夫妻结婚多年,却没有孩子。经人介绍,她向福利院提出申请,通过各项考核后,将1岁男孩浩浩接回家。

浩浩先天性发育迟缓,福利院虽然为其开展了康复治疗,但是他仍然无法正常的呀呀发音和走路。每天早上起床,陈妈妈第一件事就是为浩浩按摩四肢,为他讲故事。陈妈妈还想了很多办法给浩浩增加营养,没有合适的婴儿衣服,陈妈妈就亲手做。

每天,陈妈妈都要为浩浩写成长日记。生活中的趣事、孩子的小进步、妈妈的感动等,点点滴滴。

家是孩子成长最好的土壤,父母是最好的老师。宜昌市社会福利院院长熊长英说:为了弥补孤残儿童缺失的爱,福利院对身体健康或残疾较轻的孩子,采用家庭寄养方式,征求社会爱心家庭照料他们。每个报名家庭都要经过“申请报名、评估筛选、家人体检、组织培训、试养协议、回访调查”等过程后,才能获得确认。每天,“妈妈”们都要带孩子回福利院康复训练,学唱儿歌、认字。

自开展爱心寄养工作以来,先后有近90个像浩浩这样的孤残儿童被寄养到家庭。在爱心妈妈真情呵护下,以前只能躺在床上的脑瘫患儿,现在能坐在椅子上玩耍了;以前不能走路的孩子,现在牵着妈妈的手开始慢慢挪步了;以前不会说话的孩子,现在也能慢慢地喊妈妈了。

助大龄孤儿融入社会

孩子大了,最好的归宿是融入社会,成家立业。

宜昌市伍家岗区民安家园,4套两室一厅的公寓,温馨舒适,那是福利院为大龄孤儿准备的过渡房。

“这个房间采光好,我把床靠窗放,周末早上枕着阳光看书。”25岁的小蔓对新家很满意。

熊长英介绍,宜昌市儿童福利院现有大龄孤残青年33人,其中大部分由于无生活自理能力,将终生由该院抚养。另有一部分为智力正常身体健康的孤儿。按照儿童福利院抚养对象的年龄界定,早已达到离院标准。但这群青年大多学历较低、就业困难、没有在外购房及租房的经济能力,因此,虽已超过离院年龄,但仍只能住在院内。

“我们这些大孩子和弟弟妹妹住在一起,多少有些不习惯。”小蔓就曾在日记中写道:“下夜班已经很晚了,我回还是不回呢?回去,会打搅弟弟妹妹们休息,不回去,又没地儿可去……”

为了让这些大龄孤儿融入社会,宜昌市儿童福利院与市房管局协商,在民安家园安排4套廉租房,用作大龄孤儿青年的过渡房。

此外,福利院还建立了手工室,定期邀请手工老师为孩子们授课,带领残疾孩子上街义卖自制手工艺品,捐助白血病儿童,帮助他们更快地融入社会。

在阳光和雨露滋润下,这些命运坎坷的孩子,正娇艳绽放。

记者手记

孤残儿童更需要社会“偏爱”

这是一群不幸的孩子,他们身患残疾,失去家庭。

他们又是幸运的,生活在新时代。

在党和政府悉心关爱下,在福利院悉心照料下,在爱心妈妈亲情关怀下,爱从来都不曾离开。

根据民政部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孤儿50.2万人,其中集中供养孤儿9.2万人,社会散居孤儿41万人。

相比正常孩子,孤残儿童是社会上最弱小、最困难的群体,他们更需要呵护、更需要全社会的“偏爱”。

免费康复治疗,爱心妈妈照料,特殊职业教育,学一技之长,温馨的家庭过渡房……

来自党和政府、全社会的关爱,让孤残儿童也能享受人间亲情,感受生命美好。

关爱残疾儿童,加快残疾儿童的康复进程,培养与教育残疾儿童,不能仅仅依靠国家力量,而是需要全社会都来奉献爱心,对这个特殊而困难的群体给予特别扶助,让他们的生活之路能够多些坦途。这不仅是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