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农田院士朱英国逝世

朱英国院士生前研究的杂交水稻丰收了

发布时间:2017-09-09 20:34:08来源:长江网-长江日报

长江网9月8日讯(记者明凌翔 通讯员曾文晖 李明亮)7日晚,央视《新闻联播》聚焦“农田院士”朱英国的生平事迹,播出时长2分17秒。8日,长江日报记者从武汉大学朱英国院士团队了解到,朱英国院士生前带着团队成员研究的杂交水稻新品种“两优1318”,目前在湖北丰收,新品种将会帮农民每亩土地增加200至300元收入。

朱英国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先驱和杂交水稻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即使在与疾病斗争的两年多里,这位古稀老人仍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兴农,粮食安全要靠自己”的殷切嘱托牢记心头,坚持下田、在实验室埋头研究。本报在8月10日报道的《受总书记嘱托的“水稻候鸟”走了》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各界人士纷纷向朱英国院士致哀、缅怀。

前两天,朱英国院士团队成员去了荆州三湖农场考察水稻新品种的生长种植情况,包括“两优1318”、“红优3348”等,看到水稻新品种大面积丰收,产业化规模惠及广大农民,团队成员激动不已。朱英国院士助手、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朱仁山说,这两个品种都是朱老生前亲自带着大家研发推广的,新品丰收、产业惠农,也算完成了朱老的一个遗愿。

自1985年开始,朱仁山便跟随朱英国在武大生科院工作。他说,朱院士生前的梦想是要始终走在世界水稻品种选育的最前列,培育出更多高产优质、广适生态的种子。去世前3天,朱老在病床上还嘱咐他,要把杂交水稻的研发推广、新品种的选育和产业化坚持下去。

记者了解到,“两优1318”是两系杂交中稻品种,10年前朱英国院士带着团队开始选育、研发,2013年在湖北进行水稻预试,后经过三年的正试和生产试验,于2016年通过了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米质达到国标二级优质稻谷质量标准。今年4、5月份,在湖北3万余亩水稻田开始进行种植。如今,该品种每亩水稻田产量在750公斤以上,成功完成了目标产量。而另一新品种“红优3348”正在进行国家区试生产试验,预计明年将会正式投产。相较于市场上的稻米,这两个新品种耐高温、扛飞虱、米质优、产量高且稳定。

朱仁山说,一般稻农的产出也就650公斤/亩,新品种能帮农民每亩增收100公斤,每亩收入将会提高二三百元。截至目前,红莲型杂交水稻和马协型杂交水稻在国内种植面积已超过一亿亩。而朱院士带领团队师生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产业化,让杂交水稻造福全世界。

8日,武汉大学举行2017教师节庆祝大会,全校师生深入开展向朱英国同志学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