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文明城市纪行

【改革开放40年】文明纪行:文明新跨越 魅力嘉峪关

发布时间:2018-12-03 13:13:09来源:嘉峪关文明网

(图为嘉峪关市雄关广场 来源:嘉峪关日报)

2017年11月14日,嘉峪关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现了嘉峪关市多年奋斗的目标。这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是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领域的一件喜事,同时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嘉峪关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

文明创建一路凯歌

改革开放40年来,嘉峪关市群众性创建活动呈现出旺盛生机和强大活力,30万雄关儿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精神丰碑,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文明城市创建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自1985年市委、市政府命名表彰第一批文明单位以来,全市有一大批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荣获嘉峪关市“文明单位”、甘肃省“文明单位”、全国“文明单位”等各类荣誉称号,成为全市文明细胞,在各行各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推动社会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的提升。截至目前,共成功创建全国各类文明单位12家,省级各类文明单位60家,市级各类文明单位163家。

文明城市创建如芝麻开花节节高。1995年4月21日,嘉峪关市制定了《嘉峪关市创建文明城市实施意见》,全面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2002年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2011年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荣誉称号;2014年再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荣誉称号;2017年荣获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实现了30万雄关市民的奋斗目标,嘉峪关的创城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图为嘉峪关市利民社区开展文明创建主题活动 来源:嘉峪关日报)

一个又一个精神丰碑经我们孕育创造。雄关儿女自1958年酒钢建设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不仅在经济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而且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丰碑。

1985年总结提炼出了“艰苦创业、勇于献身、坚忍不拔、开拓前进”的铁山精神。1958年,酒钢建设吹响号角,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00名矿山建设者挺进祁连山深处这片荒无人烟、空气稀薄、寒冷多风、干燥少雨的土地开发宝藏。在那个特殊年代和艰苦的岁月里,矿山职工凭着坚强的毅力,硬是用手打眼掘井,靠人背肩扛运送开矿材料,用血汗书写了一段段红色的记忆。铁山精神就是酒钢几代创业者、建设者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

2013年总结提炼出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开放包容、敢为人先”的嘉峪关精神。“嘉峪关精神”是改革开放以来,嘉峪关人敢于打破思想藩篱,顽强拼搏,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真实写照,它不仅是力量和智慧的凝结,而且是广大市民高尚的思想取向和价值选择,是嘉峪关人群体精神的高度概括与升华,是嘉峪关建设与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

2018年总结提炼出了“扎根戈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甘当路石”的八棵树精神。“八棵树”精神是老一辈嘉峪关人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缩影,是一代代嘉峪关人扎根戈壁、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甘当路石的精神传承。是嘉峪关人在恶劣环境中顽强拼搏,建设幸福美好嘉峪关的精神写照。

从“铁山精神”到“嘉峪关精神”再到“八棵树精神”,它们一脉相承,构筑了嘉峪关人的精神大厦。这些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直接的体现,是嘉峪关人工作生活学习的真实写照,是嘉峪关几十年来几代创业者、建设者在皑皑祁连、茫茫戈壁中,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用勇敢、勤劳、心血、汗水和智慧,经过长期奋斗拼搏、孕育创造和提炼升华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们是一种强大而持久的力量,虽无形,但充盈天地,贯穿古今。

多年来,全市始终把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群众性创建主线,始终把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作为创建的目标任务,始终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作为创建活动的重点内容,贯穿在创建活动的全过程,融入到创建标准中。

从1991年提出“远学三明,近学金昌,满意在嘉峪关”的活动,到1996年提出的“发展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提高全市城乡文明程度,把全市建成社会稳定、文化繁荣、风气良好、环境优美、教育兴旺、科技发达的小康城市”,到2018年提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巩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成果为统揽,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些活动的开展和奋斗目标的提出完全契合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也体现出嘉峪关市精神文明建设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

创建载体与时俱进不断丰富。为了不断增强文明创建的吸引力和实际成效,嘉峪关市文明委结合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工作,精心设计开展了“五讲四美三热爱”“讲文明树新风”“我们的节日”“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星级文明户”“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中华长歌行”“做文明有礼的雄关人”“道德模范”“志愿服务”“绿色电脑进西部”“西部开发助学工程”“传家风承家训兴家帮”“共筑诚信德润雄关”“道德讲堂”“文明风尚行动(文明礼仪、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劝导、文明上网)”“童心向党”“向国旗敬礼”等一大批市民耳熟能详、喜闻乐见的创建载体,使全市各类创建活动有内容、有载体、有效果。

(图为嘉峪关市开展道德模范事迹展活动 来源:嘉峪关日报)

1983年,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即: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语言美、心灵美、行为美、环境美;热爱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这项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市民的广泛支持。2006年开展了“热爱嘉峪关”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号召市民积极行动起来,把嘉峪关建设成为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生活舒适、环境优美、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现代化小康城市。2010年启动了“我们的节日”活动,依托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组织开展群众性经典诵读、节日民俗、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等活动,引导人们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更好地聚中国人的心、长中国人的根、铸中国人的魂。2008年启动了“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2009年启动了嘉峪关市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活动开展以来,涌现出凭挚爱、务实、超越的精神让青春在三尺讲台绽放夺目光彩的李嘉亮,甘肃省“最美热心公益”家庭的卢芳家庭,勇救落水儿童的史长川,多年坚持义务为学生教授书法的邬金宝,面对价值百万元(含40万元现金)的物品毫不动心、千方百计寻找失主的张国平,十多年不离不弃照顾瘫痪在床的大舅哥的张宏,还有为归还50元借款,用了半个世纪寻找恩人的芦玉霄等等一批道德和好人。截止2018年评选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人选1人、中国好人13人、省级道德模范10人、省级好人75人、陇原美德少年2人、市级道德模范52人、市级好人58人、市级美德少年121人。

经济建设重点到哪里精神文明建设就推进到那里。多年来,全市创建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坚持地企共建、军地共建、警民共建的创建模式,按照“经济建设重点到哪里精神文明建设就推进到那里”的原则,群众性创建活动也由最初的党政机关为主逐渐向镇村社区、企业学校、“两新组织”等不断延伸,形成了“嘉峪关市文明单位——甘肃省文明单位——全国文明单位”三个层级,覆盖全市各行各业,形成了以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校园、文明网站、文明家庭等七项创建为主,同时开展文明工地、文明集市、文明景区、文明诚信商户等创建活动的全领域创建品牌,推动创建活动特色更加鲜明、成效更加显著。

1984年3月,嘉峪关市召开全市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单位工作会议,全面开启军地共建文明单位工作。1985年,嘉峪关市委、市政府评选表彰了首批文明单位,共表彰嘉峪关市粮食局等51家县级单位和嘉峪关市图书馆等17个科级单位。1992年,甘肃省委、省政府开展了甘肃省首批文明单位评选表彰活动,甘肃西沟矿业有限公司获得表彰。2008年,酒钢(集团)公司、嘉峪关市第一中学2家单位获得“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创建制度不断健全完善。自全市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以来,市委、市政府和文明委始终着力于建立健全文明创建制度,让文明创建工作不断走向规范化,坚决杜绝“牌子到手、创建到头”的现象,用制度来确保文明单位的先进性、代表性。

1991年,市文明委出台了《嘉峪关市文明单位建设管理(试行)条例》。1992年市文明委出台了《嘉峪关市文明单位建设管理暂行办法》;1997年印发了《关于印发<嘉峪关市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2017年出台了《嘉峪关市文明单位创建管理办法(试行)》。随着以上制度的出台,使嘉峪关群众性创建活动的领域不断拓展,评选方式、管理方式不断规范。

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全面开花

多年来,嘉峪关市积极探索,突出抓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形成了全社会齐抓共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良好格局。

(图为嘉峪关市举行“做文明有礼雄关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来源:嘉峪关日报)

发挥学校龙头作用,加强沟通,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一是加强全市中小学德育体系建设,主动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改革德育课程,整合小学、初中两个学段的德育教学资源,按照学生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探索实践经验,有序开发出《生活中的德育》《身边的好人好事》《优秀传统文化》等系列德育校本课程,切实上好德育课。二是运用主题班会、征文、演讲比赛等形式,开展“我的中国梦”“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中华经典诵读”、清明祭英烈、童心向党、评选优秀童谣、向国旗敬礼和八礼四仪等主题教育活动,将德育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潜移默化引导学生提升综合素养,增强了德育教育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三是扎实推进文明校园创建活动,通过选树评选文明校园,促进学校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目前,嘉峪关市已评选出12所市级文明校园、1所全文明校园。四是深挖“我们的节日”文化内涵,传承节日礼仪习俗,以教育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奋斗目标。五是深入开展美德少年和新时代好少年选树活动,开展“以榜样的力量”为主题的立德树人宣讲教育。

强化家庭基础作用,加强指导,提升家长育儿观念。一是将德育工作由学校向家庭延伸,办好家长学校,举办系列讲座,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大力实施“现代家长教育工程”,每年聘请20名优秀德育老师、优秀家长组成家教讲师团,深入社区、农村、学校举办家教知识讲座,近年来累计举办各类家教知识讲座近千余场,参与人数15000人次,家长培训率达到95%以上。二是广泛开展“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以做“好爸爸、好妈妈、好孩子”为标准,组织开展了优秀家庭成员创评活动,每年评选出优秀家庭成员200人,同时,广泛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创评活动,累计评选“五好文明家庭”2000余户,为家长树立了学习榜样,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家庭氛围。三是在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开设“家庭教育”专栏,邀请专家学者及优秀家长讲述科学教子的方法理念,并以重大节日为契机,在市区繁华地带开展家教知识咨询活动,发放家庭教育宣传手册,拓展了家庭教育覆盖面,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掌握正确的教子方法。

(图为嘉峪关市二幼开展“放飞童心 畅想雄关梦”六一亲子活动 来源:嘉峪关文明网)

推进社区平台作用,整合资源,提高社会工作水平。将德育工作由学校向社会延伸,全市中小学校、公办幼儿园按照属地原则,与社区、公共文化场馆签订文明结对共建协议,加强了校外活动场所与学校的双向联系,促进社会教育资源与学校教育的有机衔接。在全市社区普遍设立“四点半课堂”“绿色网吧”,心理咨询室、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设立共青团、少先队工作机构,开展教师、共产党员、“五老”队伍、志愿服务者进社区活动,为社区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提供了阵地保障和队伍保障。

统筹领导,形成合力,确保“三结合”工作落到实处。嘉峪关市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各职能单位积极作用,确保 “三结合”工作落到实处。一是成立家长教育委员会,定期组织家长委员会成员参与学校重大活动或组织听课,依托家长委员会,每学期至少举办2次家长学校活动,向家长展示学校教育成果,介绍教学计划,开展家教知识普及、亲子共读等教育活动。二是按照就近原则,全市所有中小学校与所在辖区社区建立结对服务关系,选派优秀教师配合所在社区开展未成年人教育工作,并在社区建立未成年人参与活动的档案资料,为学校评价学生提供了依据,促进了学校与社区之间的交流。三是各学校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法,邀请“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五老”人员、交警等各类校外教育队伍进校园对学生开展教育。四是文化、公安、财政、民政、残联、妇联、团委、关工委等各职能部门、群团组织发挥自身职能联动开展优秀少儿产品推介、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关心关爱特殊未成年人群体等活动,合力推进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志愿服务让雄关更和谐

从志愿服务队站点建设到志愿服务各基地挂牌,从“文明交通劝导”等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到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儿童、农民工等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从应急救护、防火减灾等专业化活动到国际铁人三项赛……一个个高度组织化、专业化的志愿服务项目和一次次饱含人性光辉与社会责任的志愿服务行动,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深深地烙印在嘉峪关人的脑海,也将志愿服务行动落实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在嘉峪关蔚然成风。

(图为嘉峪关市举行“德润雄关 志愿同行”志愿服务月活动启动仪式 来源:嘉峪关文明网)

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1993年嘉峪关团市委组建了第一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随后,嘉峪关市民政局、市妇联、嘉峪关机务段等单位相继组建了扶残助残志愿者服务队、巾帼志愿者服务队、爱心志愿者服务队。2008年,嘉峪关市文明办按照中央文明委、甘肃省文明委的要求,整合志愿者服务力量和资源,率先在全省成立了志愿工作专门机构——嘉峪关市志愿者中心,对全市志愿者服务活动实行统一管理,给予必要的指导,进一步规范了志愿者服务活动。2012年5月,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文明委副主任任组长的全市志愿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夯实了志愿服务工作组织基础。建立了“中心—站—队—组”四级志愿服务工作组织网络,为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加强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嘉峪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工作,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积极探索品牌化引领、项目化运作、专业化服务等制度化保障机制,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发展,使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志愿服务领域拓展延伸、志愿服务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志愿服务在嘉峪关市的蓬勃发展,还得益于一系列的表彰机制。嘉峪关市每两年开展一次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推荐表彰活动,共评选市级志愿服务工作先进集体32个,优秀志愿者398名,最美志愿者20名,最佳志愿服务组织10个,最佳志愿服务项目10个,最美志愿服务社区6个。其中,王雪杉荣获“全国首批五星级优秀志愿者”称号,长城区新华社区、镜铁区昌盛社区、市少儿图书馆“点灯人”志愿服务项目在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评选活动中分别荣获“最美志愿服务社区”“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有力促进了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做出了突出贡献。截至目前,嘉峪关市注册志愿者达到5.4万人,志愿团队255个,发起志愿服务项目1080个,志愿服务事业呈现良好态势。

打造志愿服务队伍。嘉峪关市着眼提升志愿服务的凝聚力,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放大品牌效应,组建了具有特色鲜明的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党员志愿服务队、消费维权志愿队、文明旅游宣传志愿队、“送欢乐·下基层”文艺志愿队、消防安全宣传志愿队、快递1+N志愿队、野生动物保护志愿队、雷锋车队、敬老志愿队、爱幼志愿队、助残志愿队、环保志愿队、文化体育志愿队、大型赛会志愿服务队、“520”爱心志愿服务队、张国平爱心公益团队、“爱心之旅”志愿服务队……一个个有道德高度、有城市温度的志愿服务队伍,形成了志愿服务“磁场”效应,成为推动城市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这些品牌服务队成为推动城市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图为嘉峪关市开展文明交通劝导活动 来源:嘉峪关文明网)

擦亮志愿服务品牌。嘉峪关市着眼提高志愿服务影响力,注重发扬市民的主人翁精神,以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为重点,培育扶持群众自发形成的草根公益活动,吸引更多市民发自内心地向往和参与,既打造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品牌,又实现了市民从“被志愿”到“我自愿”的转变。在全市24个主要交通路口,每天早晚高峰时段开展常态化文明交通劝导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示范效应;围绕整治公共环境,连续多年开展“净庭院美家园”等志愿服务活动,公园景点、社区庭院、城乡接合部等环境卫生得到明显改善;围绕提升市民素质,组织开展了“杜绝车外抛物”等志愿服务活动,市民随手乱扔垃圾、车窗抛物的现象进一步减少……同时,嘉峪关市以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为主线,以关爱老幼弱残和关爱山川河流为重点,以优化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为目标,连续几年开展了以“敬老、爱幼、助残、文体、法律、科普、生态环保、文明引导、医疗卫生”等为主题的“十大爱心志愿服务行动”;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节假日期间开展主题活动;同时开展志愿者进社区、进农村、进窗口、进企业、进赛会等活动……在全市志愿服务活动品牌的引领下,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得到显著提高。

夯实志愿服务阵地。着眼志愿服务做大做强,嘉峪关市重点在30个城市社区、8个公共文化设施(场馆)及城市公园景区、窗口单位按照“七有”(即有完整的组织机构、有办公场所、有清晰的标识、有志愿者队伍、有志愿服务项目、有管理制度、有完整的台账)要求,建立了学雷锋志愿服务站,方便社区居民开展志愿服务。通过建立网上网下工作平台,实现了志愿者、活动项目、服务对象的有效衔接。

如今,嘉峪关面对新时代,站在新起点,明确新任务,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引领下,对照全国文明城市的新坐标,以更加自觉、更加积极的姿态,继续把精神文明建设这件大事实事抓好,加快转型步伐,加快补齐小康短板,加快办理民生保障各项实事。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齐抓共管,把文明城市建设作为实现两个率先的根本基础,作为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具体途径,作为凝结群众共同价值追求的一项基础工程,再接再厉,锐意进取,驰而不息地打造新时代的文明之城,让文明之光永远照耀前进之路!(嘉峪关市文明办 卢昌元 何志兵 冯乐勇 张文姗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