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赵峰 通讯员 李友华
四十不惑。
洪湖渔民王贵宝的前39个春节,都是在水上过的——上世纪50年代,王贵宝的父亲从苏北躲避饥荒,一路寻到了水清鱼肥的洪湖鱼米乡。落地生根,开枝散叶,王贵宝和两个姐姐、一个弟弟都在湖里出生、长大。
今年,他要第一次在岸上过年——2016年,洪湖市委、市政府实施渔民上岸政策,2017年10月底,老王一家带着浓浓的不舍,离开了这方湖水,搬进了市区的一处现代化居民小区。王贵宝住在8栋504室,弟弟住在501室,二姐住在901室,大姐住在旁边一栋。
在岸上,他们过得舒心吗?
大年三十下午3点,渔民传统的年饭时间。走进王贵宝的新房,一大家人已经围拢餐桌,几位男将已经喝得面红耳赤。“以前在湖里的时候,天一黑,就啥也干不了啦,所以开饭要比岸上人家早。”王贵宝说。
环顾四周,三室两厅的房子窗明几净。这套房子113平方米,市场售价32万元,王贵宝说没花钱——父亲和自己的购房补贴合计14万元、扶贫搬迁补偿8万元、政府收购连家渔船支付10万元,刚好凑足这样一套房子。“政策真好。”他说。
第一次在岸上过年,王贵宝一家高兴、激动、新鲜,也还有一些不自在。比如,坐不惯柔软的沙发,还是觉得蹲在板凳上更舒坦;吃不惯超市里买来的鱼,还是觉得大湖里的鱼更鲜美;用不惯方便清洁的天然气,还是觉得柴火煮出来的米饭更可口。
洪湖市湿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像王贵宝这样的上岸渔民超过1000户,在市区内为他们提供了十余处安置小区,再通过争取相关政策帮扶,基本上实现了所有上岸渔民零负担购房。
71岁的父亲回忆,以前洪湖的水是清甜的,大雁和野鸭吵得让人无法入睡,水底的鱼游来游去,密密麻麻。后来,鱼少了,鸟走了,一湖清水也不能直接饮用了。“让我们上岸,确实不舍,但也要为子孙后代考虑,真要是留下一湖臭水,那真是作孽啊!”老爷子说。
王贵宝透露,他准备春节后到小区附近的一家皮鞋加工厂上班。“技术活可能还不行,但力气活应该没问题。新房是政府的心意,今后的生活能不能更有滋味,那就要看自己的本事了。”
大姐夫刘培龙计划让儿子和儿媳外出打工,自己和老伴在家附近打打零工,顺便照顾一下孙子、孙女。“估计一开始会很辛苦,但日子应该会越来越好。”
离湖,他们有着太多的眷恋,这曾是他们安身立命、发家致富的一颗明珠;上岸,他们向往美好的明天,那里有比一池碧水更广袤的空间。
(作者: 编辑:王会)